为什么卧佛(为什么卧佛睡觉都是侧平躺)

黑龙江旅游网2890

卧佛右卧,这种姿势是吉祥卧。

为什么卧佛(为什么卧佛睡觉都是侧平躺)

智敏上师开示吉祥卧的作用:

这样子睡眠,可以使身体安稳,没有动乱,晚上也不会睡得太沉,也没有恶梦等等。这个经上讲了很多好处。在我们现在科学来讲,右胁而卧也有它科学的依据。我们的肠胃的胃,它的口在右边,右胁而卧,可以把胃里边的东西都顺这个口到肠里去,不会积在胃里边,会使肠胃通畅了。

“吉祥卧”就是佛教的一种修行姿势,意即朝右侧卧躺。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三游行经记载:“尔时,世尊自四牒僧伽梨,偃右腋如师子王,累足而卧。”说明释迦牟尼卧着时采右侧卧姿势,世上许多卧佛佛像也都是右侧卧姿。

所谓的睡佛,其实指的就是佛教当中的卧佛,指的是那些侧躺着或是侧卧着的佛像。在《大唐西域记》当中有说到:释迦牟尼在拘尸那揭罗国守了最后一个弟子善贤之后,便“入寂灭乐,于双树间北首而卧”。人参悲戚,感叹大觉世尊将寂灭,众生福尽。释迦牟尼便“右胁卧狮子床”安慰大家。这情景便是后来的卧佛形象。

传说典故

在中国的传说中,却是具体的人。相传在后来卧佛寺的原址有一个石洞直通怒江,但洞口被一个巨石阻挡,所以江水不曾流出。

突然有一天,江水冲开了巨石,将附近的万亩良田顷刻间淹没,村庄也都漂在水中。这时,一个傣族青年刚好经过,看到这个情景,他虽焦急却也无能为力,最后情急之下,他舍身取义躺下来堵住了洞口,解救了千万百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洞中的巨石雕刻成佛,于是就有了卧佛。

景点

中国八步里白雪东女睡佛是由雪山与地貌组成的一次自然观象,深邃的眼眶向下由雪山阴影组成}细腻的鼻子微微隆起山丘组成紧抿的小嘴喃喃细语山丘与雪山阴影组成是实在难得的一次自然景观。

卧佛到底能不能拜呢?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卧佛不能拜”的说法,但估计谁都没有听到有人解释清楚,为什么卧佛不能拜。

私心想来,始作俑者是这么考虑的:平时看到的佛像都是坐着或者站着的,这躺着的佛像这么特别,当然是不拜为好咯!

其实,你想多了。卧佛根本就不是啥邪门的形象,相反,它是佛陀一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刻。

卧佛的含义

卧佛其实是佛陀取涅槃时的法相。

佛陀一生的四个时刻最重要——降生、出家、悟道、涅槃。卧佛的形象,代表着佛陀一生最后一个重要时刻——涅槃。

涅槃,象征着佛陀的修行圆满、果报已尽,将进入无生无灭、自在无碍的境界之中。在汉地,涅槃又被称作“圆寂”,指的就是高僧修行圆满而常住无碍寂静之境。

当然,佛陀的涅槃,在凡人看来也意味着生死,而中国人忌讳谈论死亡,因此对拜卧佛比较谨慎,也是可以理解的。

卧佛,在敦煌莫高窟里就有,当然更多的还是在东南亚的佛教国家里。

东南亚国家更重自我修行,而中国的佛教,多属大乘,强调佛菩萨自度度他,在自我觉悟之后还要帮兄弟们一把——因此,在中国,“涅槃”这个和他人关系不大的意象就没有东南亚那么有市场了。

作为佛陀一生四个重要时刻之一,卧佛“涅槃”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只不过,很多人在见到、甚至在拜的时候,都还没弄清楚卧佛到底是怎么来的。

结语

今后,哪位朋友要是再告诉你,拜卧佛是不吉利的,就好好给他解释解释,涅槃到底是怎么回事。

卧佛本身代表着一位德高望重的、修行的前辈,这位前辈先知取得了真正觉悟的成果,对于人生、对于世界,这样一位先觉悟的前辈,咱们拜他一拜,既是对他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勉励。

离保山城北16公里的云岩山麓,有一处自唐代以来便香火缭绕的佛教圣地,拥有中国最大的卧佛,历来吸引着有“佛教王国”之称的缅甸和泰国游人年年岁岁来此顶礼膜拜。1961年,缅甸总理吴努携夫人访问中国时,也专程到保山拜谒。

卧佛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四年(公元716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相传,这里有一石洞直通怒江,因巨石堵塞,江水不有流入。一天,江水忽冲开巨石汹涌而出,将平坦的保山坝万顷良田淹没,村田顿成泽国。一外出做生意的傣族青年正好行经这里,他心急如焚,急中生智,奋不顾身躺下用身躯堵住洞口,解除了水患。后来人们为了颂扬他的功绩,遂就洞中巨石雕凿成佛。

卧佛寺依山就洞而筑,以石洞为主殿,前后两院三殿,洞内钟乳倒悬,千姿百态。洞外山崖嶙峋,松梃柏翠,寺前有一约两亩见方的池塘,清澈见底,群鱼遨游,四周垂柳摇曳。

最引人入胜的是洞中殿内神态各异的五百罗汉,无不栩栩如生。1987年,诱缅爱国居士付凤英女士捐赠了一尊长达一丈八尺的纯白玉卧佛,安放于修复一新的大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专为卧佛寺题赠“云岩卧佛”之匾。卧佛寺还被列入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四方游人香客观光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