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亚人长期从事农业和渔业为主,在自然资源环境生存,从而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经过长期的演化与积累,使整个民族的共同体型特点呈现脸大,下巴宽厚,没脖子,膀大腰圆,身材粗壮(基本上是“身高八尺,腰围也是八尺”)的趋势。\x0d\x0a\x0d\x0a岛国萨摩亚位于太平洋南部,全境由萨瓦伊岛和乌波卢两个主岛及7个小岛组成。萨摩亚风情独特,美丽的风光和悠闲的生活让这里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同时萨摩亚男性身体强壮,因此有人称他们为“世界上最强壮的民族”,而这里风情万种的混血美女让萨摩亚群岛更加迷人。\x0d\x0a萨摩亚的男性身材魁梧,膀大腰圆身体粗壮。下巴宽脖子短,升高不高使得他们看上去拥有“电冰箱”一样的身材,这种身材抗打击能力强,因此萨摩亚也出了许多在美国摔跤和拳击界有名的人。
位于中太平洋南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东侧,属波利尼西亚群岛。包括萨摩亚群岛的土土伊拉、奥努乌、罗斯岛、马努阿群岛的塔乌、奥洛塞加、奥福岛及斯温斯岛。主岛土土伊拉岛最高峰马塔法奥山海拔966米。属热带雨林气候。5月~10月为旱季,11月~4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21~32C。,年平均降水量3000毫米。
萨摩亚群岛东部岛群,美国属地。又称美属萨摩亚(AmericanSamoa)。位于太平洋南部,在南纬13°~15°,西经168°~171°之间,国际日期变更线东侧。西临西萨摩亚。地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通往南、北美洲海、空航线上,战略地位重要。面积197平方千米。人口5.1万(1993),多为萨摩亚族。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通用英语、萨摩亚语。全岛划分3个行政区。首府帕果帕果,位于图图伊拉岛南部沿海,濒帕果帕果湾,人口约1.35万。东萨摩亚由图图伊拉岛、塔乌岛等大小7个岛屿组成,其中5个为火山岛,2个为珊瑚礁岛。70%的土地为丛林覆盖。主岛图图伊拉岛是最大的岛屿,岛上多山,土壤贫瘠,中部的马塔福山海拔653米。沿岸平原狭窄,土地较肥沃。四周有珊瑚礁环绕。最高峰为塔乌岛上的拉塔山,海拔969米。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6℃,四季温差小。年降水量2000~4000毫米,大部分集中在每年12月至次年3月间。托吉奥拉·图拉弗诺(Togiola Talalelei A. Tulafono,1947.2.28-),美属萨摩亚现任总督,属于民主党,1997年1月起一直担任副总督,2003年3月26日,总督塔乌埃塞·苏尼亚在任内去世,图拉弗诺成为代理总督,4月7日成为正式总督。2004年11月的总督选举当中,图拉弗诺在第一轮就获得了48.4%的选票,在第二轮轻松战胜了主要对手莫埃加·图图,赢得胜利。
图拉弗诺在萨摩亚上过学后来到美国,1970年毕业于内布拉斯加州的查德隆州立大学。然后进入堪萨斯州的沃什伯恩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回到萨摩亚以后,他先后从事法学、商业和政治。
这与德国的扩张和殖民统治有关。
大洋洲土著居民的祖先最早来自东南亚地区。16世纪,欧洲人发现大洋洲时,土著居民尚处于新石器时代,其历史已有数千年。无文字可考的美拉尼西亚史前史,则可上溯至 2万年前。澳大利亚曼戈湖地区的考古发掘表明,人类在大洋洲的生活史上溯至 4万年以前。1512年,葡萄牙人航经新几内亚岛北部海岸。1519年,葡萄牙人F de麦哲伦作为西班牙海员率远征船队绕南美洲西行,探寻通往印度的航路,途经土阿莫土群岛、马克萨斯群岛和关岛等地,开辟了西班牙至菲律宾的通商航线。1526年,葡萄牙人H de梅内塞斯在由马来半岛至香料群岛(即马鲁古群岛)的航程中遇风,抵新几内亚岛西部海岸,见土著居民发多卷曲,遂以巴布亚(马来语意为卷发的人)称之。1542年,西班牙人自墨西哥远航菲律宾途中驶抵帛琉群岛。1545年,西班牙人沿新几内亚岛北岸航行,以当地居民与非洲几内亚人相似,乃命名为新几内亚。1567年,西班牙人A de门达尼亚·德·内拉由秘鲁率船队出发,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到达所罗门群岛。约30年后,门达尼亚·德·内拉再度远航太平洋,发现托克劳群岛、圣克鲁斯群岛等地。17世纪初,葡萄牙人P.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和西班牙人L V de托雷斯,先后发现科克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和新几内亚岛与澳大利亚大陆间的托雷斯海峡。1642年荷兰人A.J.塔斯曼自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启航,途中发现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岛以及汤加群岛、斐济群岛中的一些岛屿。1699年,英国人W.丹皮尔远航太平洋,发现新几内亚岛附近一大岛,名之为新不列颠岛。1722年,荷兰人发现复活节岛、萨摩亚群岛。1768年,法国人L A de布干维尔发现所罗门群岛中的布干维尔岛(今属巴布亚新几内亚)。1768~1779年,英国人J.库克先后3次远航太平洋,除到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外,发
大洋洲墨尔本1(32张)
现新喀里多尼亚岛、夏威夷群岛。
17世纪西班牙占领马里亚纳群岛。18世纪末~19世纪末,大洋洲的岛屿先后沦为殖民地。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统治。此后,欧洲人即在大洋洲搜求檀香木、珍珠及其他贵重物品。1828年,荷兰占领新几内亚岛西半部。1831年,英国占有皮特凯恩岛。1840年,新西兰沦为英国殖民地。与此同时,法国对后来称为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些岛屿宣布进行保护。1853年,法国占有新喀里多尼亚岛。1872年,美国在萨摩亚群岛的帕果帕果设海军加煤站。1874年,英国控制了斐济,1877年,英国在斐济设立西太平洋高级专员公署,维护英在太平洋的利益。同时,英国宣布托克劳群岛、纽埃岛、科克群岛归英国保护。1884年,英国宣布新几内亚岛东南部(后称巴布亚)为英保护地,称英属新几内亚。同年,德国宣布占有新几内亚岛的东北部。1885年,荷兰划定新几内亚岛西半部与东半部的边界线。同年,德国占领马绍尔群岛。1886年,英占领吉尔伯特群岛,德国攫取所罗门群岛北部岛屿。1887年,皮特凯恩岛正式成为英国保护地。法国宣布瓦利斯群岛为其保护地。1888年,法将该保护地的范围扩及富图纳群岛。同年,德国吞并瑙鲁。1892年,英国将吉尔伯特和埃利斯群岛的大部分划为保护地。1893年,所罗门群岛的南部岛屿成为英国保护地。1898年,美国占领西班牙在密克罗尼西亚的领地,取得关岛,吞并夏威夷。1899年,美国占据东萨摩亚,德国拥有西萨摩亚。同时,西班牙将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卖与德国。1900年,英国将大洋岛划为保护地并宣布“保护”汤加。1906年,英、法两国撤销了1887年在新赫布里底群岛设立的联合海军委员会,宣布对该群岛实行共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洋洲殖民统治的格局随之改观。国际联盟决定,德国在美拉尼西亚的领地让与澳大利亚,西萨摩亚由新西兰接管。德国在密克罗尼西亚的殖民地则为日本占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先后占领了新几内亚的统一部分和所罗门群岛的大部。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大洋洲划定的势力范围再次发生变化。密克罗尼西亚由美国占领。
欧美殖民统治建立后,改变了大洋洲居民的民族构成和种族构成,人口的绝大部分是欧洲白人移民及其后裔,主要是英国移民;大洋洲的土著人,有的已经灭绝,如马里亚纳群岛的查莫罗人、塔斯马尼亚人。由于土地被大量剥夺,许多土著居民被迫背井离乡出卖劳动。西方资本主义殖民者强制推行种植椰子、甘蔗等单一经济作物,打破了当地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制度。大洋洲原有的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如檀香木也被掠夺殆尽。
现代史
早在西班牙统治马里亚纳群岛时,查莫罗人就进行了长期的斗争。随着殖民者在大洋洲殖民活动范围的扩大,19世纪60年代,新西兰爆发了毛利人反抗殖民者长达30年的战争(见毛利人起义)。在新喀里多尼亚发生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20世纪初期,密克罗尼西亚发生反对德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西萨摩亚出现以“萨摩亚人的萨摩亚”为斗争口号的马乌运动(意即政治反对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都发生了反殖民统治的斗争。战后,大洋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非殖民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些前殖民地经过长期地斗争相继取得政治上的独立,1962~1980年大洋洲有9个新的岛国诞生,即西萨摩亚(1962年1月),瑙鲁(1968年1月)、汤加(1970年6月)、斐济(1970年10月)、巴布亚新几内亚(1975年9月)、所罗门群岛(1978年 7月)、图瓦卢(1978年10月)、基里巴斯(1979年7月)、瓦努阿图(1980年7月)。加上20世纪初获得独立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有11个独立国家。这些国家大多是英联邦的成员国或联系国。此外,纽埃岛、马绍尔群岛、科克群岛、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这 5个领地已取得内部自治权。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等尚未独立。夏威夷则成为美国的一个州(1959年)。
大洋洲已经独立的国家,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均为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的历史任务。在共同的目标下,他们组织了南太平洋论坛,成立了南太平洋经济合作局、南太平洋渔业局,实行区域性的合作,为了维护该国的自然资源,先后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同时,倡议设立南太平洋岛屿基金,成立南太平洋共同市场,开展南太平洋无核区运动。截至1982年,战后独立的 9个岛国中,巴布亚新几内亚(1976年10月12日)、斐济(1975年11月5日)、西萨摩亚(1975年11月6日)、基里巴斯(1980年6月25日)、瓦努阿图(1982年3月26日)等已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