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为什么没有儿子(华盛顿为什么没有儿子继承皇位)

黑龙江旅游网4770

约翰·大卫·华盛顿终于打破“星二代”枷锁

华盛顿为什么没有儿子(华盛顿为什么没有儿子继承皇位)

对不少观众而言,《信条》的男主角约翰·大卫·华盛顿是一个生面孔。在《信条》上映之前,要是说起约翰·大卫·华盛顿,大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谁?

只有在说起他父亲时,大家才会恍然大悟:哦!原来他是好莱坞传奇黑人影星丹泽尔·华盛顿的儿子!

“星二代”的身份是一个“甜蜜的枷锁”,在好莱坞也一样。约翰·大卫一度走上了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当一名职业橄榄球运动员;退役之后加入演艺圈,为了摆脱父亲光环,竟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对别人说自己的父亲正在蹲监狱……

身份1:泡在片场长大的星二代

约翰·大卫的父亲丹泽尔·华盛顿声名显赫,他曾两度获得柏林银熊奖最佳男主角与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男配角大奖,还分别在2016年和2019年获得第73届金球奖和第47届美国电影学院(AFI)的终身成就奖,是真正的实力派老戏骨。

丹泽尔·华盛顿和妻子保利塔·华盛顿结婚37年,育有两子两女,1984年出生的约翰·大卫是老大。约翰·大卫也是一个在片场长大的孩子,7岁的时候更是早早献出自己的银幕处女秀:他在斯派克·李执导、父亲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电影《马尔科姆·艾克斯》中客串了最后一场戏,并且有一句台词。

这部电影对丹泽尔·华盛顿而言也是意义非凡,为他带来首个柏林银熊奖最佳男主角奖杯和首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现在回忆起来,约翰·大卫也觉得这段经历非常美好:“我的履历表上第一部电影就是这部佳片。”

长大后,约翰·大卫在2015年正式投身演艺圈,成为一名演员。刚入行的时候,约翰·大卫刻意隐瞒了父亲的身份。他坦言:“人们一旦知道我父亲是谁,态度就会改变。所以我经常撒谎说父亲是个建筑工人或者还在蹲监狱。不然即使我觉得自己很好,人们也不会把我当回事。”父亲也不知道他到处试镜,直到在2015年拿下HBO剧集《球手们》的角色,约翰·大卫才终于告诉父亲自己要去当演员了。

虽然在演艺事业上刻意避嫌,但约翰·大卫与父亲在生活中的相处颇为融洽。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约翰·大卫说:“有时候我和父亲在家一起吹小号;有时候我会把自己的头发染成红色,学习阿拉伯语,他都不会说啥。”

身份2:曾经的职业橄榄球运动员

在30岁之前,约翰·大卫是一位职业橄榄球队员。虽然从小泡在片场,但约翰·大卫从中学开始就志愿当一名职业橄榄球员。高中时,他因为在足球、篮球和田径等领域有出色表现被评为学院优秀运动员。高中毕业后,他入读莫尔豪斯学院,这所学院曾走出马丁·路德·金、斯派克·李、萨缪尔·杰克逊等优秀校友。大四的时候,约翰·大卫以1198码的跑阵速度打破学校纪录,此外还保持了单场比赛242码的纪录和职业生涯3699码的跑阵纪录,成绩斐然。

但是,职业运动员的路并不好走。约翰·大卫在毕业前夕参加NFL(美式足球联盟)选秀却落选,2009年转投到UFL联盟(United Football League)的萨克拉门托山猫队。2013年,由于跟腱断裂,约翰·大卫的职业球员生涯被迫画下句号,这一年他29岁。

虽然约翰·大卫的职业运动员生涯不算特别成功,却意外为他未来的演艺事业打下基础。退役两年后,约翰·大卫完全离开了橄榄球行业,甚至一度考虑去当个老师。2014年左右,HBO筹备橄榄球题材的剧集《球手们》,在经纪人的牵线之下,约翰·大卫去试镜,并成功赢得了剧集的主要角色“Ricky Jerret”。这部总共五季、为时四年的高收视剧集,让约翰·大卫在演艺圈打出名堂。

而约翰·大卫可以得到《信条》里的角色,也与他的前橄榄球运动员背景有关:诺兰看过《球手们》,当时还不知道约翰·大卫是谁,却对他的运动能力印象深刻,认为运动员经历能让他胜任《信条》里的大量动作戏。

身份3:烧脑又烧体力的男主角

在敲定约翰·大卫成为《信条》男主角之前,除了《球手们》,诺兰还看过他在2018年主演的斯派克·李作品《黑色党徒》。诺兰评价,约翰·大卫是一位“能够支撑起银幕的演员”。能成为诺兰作品的男主角,约翰·大卫更是欣喜若狂:他是诺兰的狂热粉丝,“我看过诺兰的每一部电影,比如《盗梦空间》我就几乎看了30遍!”

不过,约翰·大卫没想到这次合作竟然那么“痛苦”:参演《信条》,简直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挑战。《信条》上映之后,不少观众反映“看不懂”,其实主演们起初也是一头雾水。约翰·大卫说,刚接到《信条》剧本的时候,他读了几个小时,却连电影的类型都没搞明白:“我花了四个小时才读完:读了十页,又折回去再读五页;读了十五页,然后又得返回再读十页。脑子里一直在想:我们到底要怎么做?他(诺兰)到底是怎么想到这些的?”他以为自己读懂了,结果真正开拍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一开始我还挺有自信的,后来才发现要跟上诺兰的概念其实不容易。

《信条》不仅烧脑,而且烧体力。尽管有着前职业运动员的背景,但《信条》的动作戏强度让约翰·大卫也几乎吃不消。他可以说是电影里最累的人,要反向蹦极蹦上高楼,要爬上高速行驶的消防车,要实现各种倒放打斗戏……他坦言自己有几天都没法从床上爬下来,甚至怀疑体力能否支撑自己顺利拍完这部戏,“在NFL的时候,我必须努力练习才能保住工作,没想到现在拍电影也要如此拼命,但这是值得的”。

《信条》的一战成名,加上之前《黑色党徒》带来的金球奖戏剧类男主角提名,约翰·大卫如今已经在好莱坞能够“拥有姓名”,再也不只是“丹泽尔·华盛顿的儿子”。值得一提的是,他最近又开始进军爱情片领域,与好莱坞女星赞达亚合作了爱情电影《马尔科姆和玛丽亚》,预计明年上映。

从传统意义上看,华盛顿并没有后人,因为他没有亲生骨肉。1759年,华盛顿与玛莎·卡斯蒂斯结婚,但玛莎是一个寡妇,她的前夫是一个大庄园主,同时育有两个孩子。因此,华盛顿不仅通过结婚变成了富人,而且也当了两个孩子的后爹。从这个角度看,华盛顿是有“后人”的,但不是亲生的,又因为是随母亲改嫁,所以也不能称之为领养。因此,华盛顿既没有孩子,也没有养子,可华盛顿家族的确存在,只是传到了妻子这一支。

在结婚后,华盛顿与玛莎过得很幸福,在当时的北美,也被看作是“模范夫妻”。他们非常有钱,可又很节俭,这比较符合美国传统的价值观,那就是崇尚节俭。毫无疑问,华盛顿给后世美国人树立了榜样,他们崇尚“赚得多,花的少”的金钱观,这在当时被看作是美德的体现。当然了,这个传统如今已经被美国人给抛弃,开始崇尚超前消费,甚至不惜引发经济危机。如果华盛顿看到这一幕,必然是非常痛心,因为这破坏了美国的传统价值观,而华盛顿奋斗一生,正是为了捍卫传统价值。

1776年,华盛顿被大陆会议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开始了革命生涯。玛莎也跟随华盛顿,不仅照顾华盛顿的生活,还经常帮助华盛顿慰问伤员,成为了华盛顿的“贤内助”。但是,华盛顿和玛莎依然没有生育孩子,在此前的15年间,是他们最安享太平的日子,但这个日子已经结束了。此时,对于玛莎来说,华盛顿不仅是丈夫,同时也代表着美国人的希望,她决心跟着华盛顿吃苦,全力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

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玛莎和其他美国民众一样,都因为丈夫的贡献,而获得了合法的美国人身份,从此不再是英王的臣民,是真真正正的美国人。战争结束后,华盛顿交出了权力,回到弗农山庄隐居,继续和玛莎过起了从前的生活。毫无疑问,在此后的4年间,是否拥有亲生骨肉,已经并不重要了,因为华盛顿此时已经51岁了,他全部的心思,都在美国身上,家事和国事面前,华盛顿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1787年,华盛顿担任“费城制宪会议主席”,主持制定了美国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1789年,华盛顿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此时他已经57岁了,以当时的条件,拥有后代的难度自然是越来越大,而华盛顿此时是美国总统,他所有的精力,只能放到美国身上。玛莎现在也有了官方身份,她现在是“第一夫人”,过去的生活,早已一去不复返。1797年,华盛顿拒绝竞选第三任总统,不仅为后世总统树立了榜样,而且也给自己争取了两年的安逸生活。1799年,华盛顿去世,享年67岁。玛莎也在1802年离开了人世,享年71岁。

约翰·卡斯蒂斯,是华盛顿的继子,但他很早就离开了人世。约翰的儿子帕克,也就成了华盛顿的“孙子”,他的女儿嫁给了大名鼎鼎的罗伯特.李。因此,罗伯特.李,就成为了华盛顿的继承者。但是,罗伯特.李在内战中担任了联盟军总司令,他的目标就是打败联邦政府,而这个联邦政府,正是华盛顿主持创立。因此,华盛顿没有亲生骨肉,对华盛顿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华盛顿是弗吉尼亚人,而弗吉尼亚州,在内战期间加入了“美利坚联盟国”,弗吉尼亚首府里士满,也被联盟国立为首都。试想一下,如果华盛顿有后代,他的后代在很大概率上将支持南方,参考一下罗伯特.李,他在联邦军队中任职,但是弗吉尼亚加入联盟国后,他毅然选择了自己的家乡。如果华盛顿的直系后代加入了联盟国,这必将对美国的价值观造成巨大的冲击,也会影响到后人对于华盛顿的看法。从这个角度看,华盛顿没有后代,也是一件幸运的事。但话又说回来,假使华盛顿真有亲生骨肉,再假使这个家族一直非常牛,恐怕某人也不会在华盛顿有呼风唤雨的机会了!

没有亲生子女,只有继子和继女。

1、继子:杰基,玛莎与前夫的儿子,1781年在约克镇的一次行军里发烧过世。

2、继女:帕齐,罹患癫痫,1773年便离开人世,年仅十七岁。

3、侄子:布什洛德·华盛顿,在华盛顿晚年得到最高法院的任命,华盛顿在遗嘱中将全部手稿交给他。

4、继孙:乔治·华盛顿·帕克·卡斯蒂斯,杰基之子。

扩展资料

华盛顿和他的妻子

1758年初,在威廉斯堡举行的一次舞会上,玛莎结识了当时只是弗吉尼亚自卫队上校的乔治·华盛顿,很快就以其魅力和财富征服了这个小他几个月而又高大英俊的军官。不久乔治从自卫队退役,回到自己的种植园。翌年1月6日两人结婚后,带着两个还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移居弗农山,过着美满的生活。

1765年,当英国决定向殖民地人民征税后,乔治与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以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爱国人士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反对英国统治的斗争,并组织了一支全殖民地军队。玛莎虽然极不希望采取这样的方式,但她相信乔治作出的决定是正确的,因而积极支持他。

在整个独立战争期间,玛莎都是乔治的贤内助,乔治每到一处,她都前往探望,即使在炮火激烈的前线和女儿患癫痫症去世时亦如此。她对丈夫慷慨资助独立战争事业表示理解,逢年过节还组织军官家属到前线慰问将士。1781年11月,她唯一剩下的孩子也死于“兵营热病(斑疹伤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乔治·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