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或高铁二等座车厢之所以没有E座位,是为了和国际接轨,国际上习惯于AF靠窗 CD靠走道,BE则是被夹在两个座位当中的。
国际上通行座位号当中,A、F座位靠窗口,尤其是航空座位,做法尤其如此。因此人们只要说到AF,都会知道这是一个临窗位置,所以直接跳过了E。在动车当中,无论一等车还是二等车,带字母A和F的座位都表示靠窗,带字母C和D的临过道,这样人们一拿到票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座位是靠窗还是靠走廊。另外,一等座无B、E座,二等座无E座。
因此,因为高铁或动车二等座是3+2布局,所以夹在两个座位当中的座位只有一个,因此只有B没有E;同样,一等座是2+2布局,所以座号是AC DF排列,没有B和E。
飞机座位编号采取得是A-K模式--就是根据不同飞机型号,中间的字母可以选择性跳跃,但一定能保证靠窗的座位永远是A和K,靠过道的永远是C和H,剩下的字母全部是居中位置的编号。这些字母还有B\D\E\F\G\I\J共有7个,多于剩余的位置的数目,所以飞机座位号没有I
因为飞机座位编号采取得是A-K模式--就是根据不同飞机型号,中间的字母可以选择性跳跃,但一定能保证靠窗的座位永远是A和K,靠过道的永远是C和H,剩下的字母全部是居中位置的编号。这些字母还有B\D\E\F\G\I\J共有7个,多于剩余的位置的数目,所以飞机座位号没有I。
其实在2007年之前,中国所有的民航飞机座席编号规则很简单——从左往右,依次是A、B、C、D、E、F……以此类推。再加上座席的排数,形成了一种数字+字母的编号方式。
这个办法的好处和缺陷一样明显:想象一下,波音737-800的经济舱排面是3+3的模式,也就是说,A和F是靠窗座位,C和D靠近过道。
相同的公式套在空客330-300上就乱套了。作为一架宽体客机,它的经济舱排面是2+4+2的组合,那么这样靠窗的座席是A和H,在波音737-800飞机上靠窗的F座席,反倒出现在过道旁边。
所以单纯看票面的编号,乘务员要准确解释座席的位置在哪,都要在脑子里快速匹配飞机型号才行,本来一件简单的事情就迅速复杂化了。如果碰上航班临时更换机型,那就是地勤值机的一场噩梦。
当然话说回来,过去中国民航市场并不庞大的时候,简单的A-F类型编号并不是一个问题——反正就那么几种飞机。但是当中国向波音与空客抛出越来越多的飞机订单时,要直观管理种类庞杂的飞机,统一座席编号就成了头等大事。
现在中国各家民航公司当中,在座席编号这件事上,可以大致分为三大流派。第一种,就是传统的A-F编号流派。比如海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这样。不过他们准备在2014年9月改变习惯,将座席编号变更为从A-K的模式。
A-K模式也是国内现在许多航空公司目前正在运行的。规则看起来有点复杂,拣要点来说,就是根据不同飞机型号,中间的字母可以选择性跳跃,但一定能保证靠窗的座位永远是A和K,靠过道的永远是C和H,剩下的字母全部是居中位置的编号。目前南航就是如此。
再举个例子,以南航的737-800客机为例,以往头等舱座位号是1-2排,高端经济舱是4-7排,经济舱从8排开始。实施新规则后,头等舱是1-2排,经济舱的编号从31(实际上还是原来的第4排)开始,所以如果乘客拿到的登机牌上显示座席号是31K,实际上就是
原来的4F。
比较特殊的是国航。他们选用的是和南航相似的办法,但字母选择范围扩大到了A-L。于是,同样是空客330-300客机,国航同一排的座席分别是ACDEFGJL,而南航却是ACDEFGHK,也就是说右侧的两个座席编号完全不同。
有关这一点,一种解释是两家航空公司分属不同的国际航空联盟——国航属于星空联盟,南航参加的是天合联盟,而两大联盟对于座席编号的规则有区别。
飞机票上的G是舱位等级(票价等级),是折扣票。飞机G舱是指:G舱为普通舱免折和常旅客免票。飞机有三种舱:F-头等舱,C-公务舱,Y-经济舱。F、C、Y才是实际的舱位等级,其他字母G、Z等只是票价等级,乘机的时候实际坐的也是Y(经济舱)舱的座位。
飞机舱主要分为头等舱、商务舱、经济舱。通常价格以头等舱最高,其次商务舱,最低为经济舱。飞机安排座位时是分舱位的,而不同的舱位对应的机票折扣不同,价格不同所得到的服务也不一样。平时订机票航空公司也会有不同的舱位。经济舱的座位设在靠中间到机尾的地方,占机身的四分之三空间或更多一些,座位安排的比较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