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藏线死人沟指的是泉水沟(新藏线上,往来的司机和这里的本地人都直接把这里叫死人沟),康西瓦到泉水沟记录是108KM,在540公里处左右。不远就是甜水海兵站(K580,H4800)。
泉水沟只有五顶帐篷能为过往行人提供简单的饭菜面食。有个茶馆房子。
含氧量只有沿海平原的四分之一,许多人由于强烈的高原反应在此长眠。不时出现过路者意外猝死,机车失事。一些人走路很摇晃,意识模糊,头和胃很疼。
看地形,这里是一条几十公里长的山沟,两边是险峻的高山。这里气候多变、条件异常恶劣、危险性很大。羚羊、野驴远远地奔跑,野兔、旱獭人立在路边好奇地张望。
扩展资料
新藏线上赫赫有名的“死人沟”,海拔5150米,气候条件非常恶劣,从新疆进藏,从库地达坂开始,海拔升的快,升的也高,到了“死人沟”已迅速升到海拔5000公尺的高度,许多人由于强烈的高原反应在此长眠。
每年的五月初开山通行之际,在此总会遇到不知什么时候抛锚在此的汽车,拉开车门,看到驾驶室里的司机和同行者坐在那里,面色如初,等到叫无应声,一拉搡,人便颓然以僵死的姿势跌出车外。
这里气候多变、条件异常恶劣、危险性很大。历年在这里冻死、病死以及翻车死亡者留下的白骨数不胜数。很多资料都说,这是一道峡谷,海拔5000米以上,是新藏公路上最容易让人反应的地方,再健壮的人,可以躲得过麻扎、躲得过黑卡、躲得过康西瓦、躲得过甜水海,却无法躲过在死人沟一品反应的滋味,有些人甚至因此而丧生,也是真正的名符其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藏公路
新藏线上赫赫有名的“死人沟”,这里海拔5150米,气候条件非常恶劣,从新疆进藏,从库地达坂开始,海拔升的快,升的也高,到了“死人沟”已迅速升到海拔5000公尺的高度,许多人由于强烈的高原反应在此长眠。
据说,因气候造成的交通滞塞也曾使不少人丢命于此,过去的司机、同行者会就地刨个坑把人草草埋在路边,有驴友说曾经看见坑里露出的人手。
据说,历年在这里冻死、病死以及翻车死亡者留下的白骨数不胜数,车过时,凄厉的风声犹似鬼哭狼嚎;夜幕降临后,沟两旁星星点点的磷火连成一片,在道路两旁蔓延。
据说,在每年五月初的开山通行之际,路上你总会遇到不知什么时候抛锚在此的汽车,拉开车门,驾驶室里的司机和同行者坐在那里,面色如初,只是叫无应声。一拉拽,人便訇然地跌出车外,依旧保持原有的僵硬姿势。
如果说这些“据说”可能带有夸张的成分,但驻新藏线武警部队每年救助遇险游客数百人次的报道,足以让你不寒而栗、毛骨悚然——因为,每年走新藏线的游客并不会比数百人多多少。
死人沟处于喀喇昆仑山脉腹地:
并非一个具体的点,而应该是一条全长约100-300公里、平均海拔5000-5200米的山谷,大致位置介于甜水海-界山达坂-多玛之间,其实也就主要是阿克赛钦无人区段。这里自然条件异常恶劣,氧气特别稀薄,真正是“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
本来,这里的氧气含量就只有海平面的45%-60%,四面高山环绕的盆地、河谷地貌又形成“围桶效应”,更使得沟里的空气不易流通,极易蓄积二氧化碳;与此同时,由于这段沟谷是连续的5000米以上超高海拔(达坂的海拔再高也只是一个点,前后的海拔会迅速降低),加上从喀什、叶城那边过来是海拔陡升,常人的身体一下子难以适应,因此到了这个区域会感觉胸闷气躁、呼吸急促,是新藏线上最容易发生高反的地方。
死人沟在地图上是找不到的,地图上叫泉水沟或者叫铁隆滩。其实这是两个地方,相隔几十公里呢,可是有人说铁隆滩就是死人沟,而网上流行的说法,指泉水沟就是死人沟。新藏线上,往来的司机和这里的本地人都直接把这里叫死人沟。
地壳运动。
泉水湖之前是平地,上面建设有房屋,经过地壳运动后,泉水湖形成了,之前平地上的房子就出现在了湖里。
泉水湖,位于新疆、西藏交界的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阿海拔5118米。海拔高,空气稀少,由于年平均气达温零下20摄氏度、永久冻土地带、高寒缺氧以及常年5至7级持续大风的恶劣自然环境,被当地人称为死人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