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的樱花已经有着很长的历史,更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关于武大樱花多数人并不很清楚,只是停留在日本军人栽种的那种认识状态上。1939年日军当年在武大种下的小日樱花不超过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师生观察发现,校园里共有28株樱花树开花,它们均匀地分布在老斋舍三个拱门之间及其两侧的四个门栋前(每个门栋前各有7株)。(至今那些日军栽种的樱花树都早已老死。)
武大樱花最初由周恩来总理1972年转赠。1982年,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又赠送武大100株垂枝樱苗。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赠送樱花树苗200株。现今武大校园各处的樱花树苗,除园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来自于此。 2011年,武大校园内已有樱树1000多株,内含日本樱花(即江户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桃(经常被误称为云南樱花)共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
1939年,日军当年在武汉大学种下的小日樱花20多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
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师生观察发现,校园里共有28株樱花树开花,它们均匀地分布在老斋舍三个拱门之间及其两侧的四个门栋前(每个门栋前各有7株)。
怀着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痛恨,有人建议将樱花树砍掉,但当时驻守在武汉的部队主张保留武大里的一草一木。于是,武大的第一代樱花树得以保存。
扩展资料
在武大校园里,除樱园外,第四教学楼、鲲鹏广场、人文科学馆、行政大楼、校医院一带以及工学部主教学楼、信息学部星湖、医学部等处皆有樱可赏。而最佳的赏樱地点,还是莫过于“樱园”,这片直接以“樱”命名的园区了。
樱园一带以小日樱花为主,收集了早樱、晚樱和垂枝樱等共6种10余个佳品的樱花,花色丰富,绚丽多彩,枝、干多异且花期不同。每当寒冬过后,梅花凋谢之时,早樱开放,继而小日樱花、垂枝樱花、晚樱等开放。
盛开时节,樱园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留连观赏,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意趣。武汉大学行政楼旁的樱花也是很值得一看的景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大樱花
武汉大学原本是没有樱树的,抗日战争期间,武汉沦陷,武汉大学被迫搬迁别处,日本人占领以后,开始将樱花种在武大校园的土地上,后来日本投降,这批樱花也随之先后死亡。
中日建交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周总理1000株大山樱,周总理将樱苗转赠给了武汉大学。从此象征着中日友谊的樱树,在武大的校园里茁壮成长,成为了著名的赏樱圣地。
1980年代、1990年代,为纪念中日友好,日本友人又先后两次赠送樱花树苗。如今,武大校内有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4种为主。
其中,不少是科研人员培育或从国内其他地方移植引进的。它们遍布于樱花大道及鲲鹏广场、人文科学馆、行政大楼等多处。
扩展资料
武大邀请抗疫医护人员赏樱:
“樱花时节倍思亲!”2月26日,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院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校将于3月设立为期两天的抗疫医护人员赏樱专场,整个樱花开放期间也都欢迎援鄂医疗队和湖北抗疫医护人员到校赏樱。
2020年3月,武汉大学就曾对援鄂医疗队发布公开信,邀请他们和家人3月来武大看樱花。今年1月,安徽援鄂护士周国红走访武大时,窦贤康院士曾向记者透露,武大正周密准备在樱花来得最茂盛的时候举行“医护人员赏樱专场”,新学期开学后将开始学生导游志愿者培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大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