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做寨族(寨叫什么字)

黑龙江旅游网3810

四川人主要起源于古代“蜀人”和“巴人”。商周时期,古蜀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盆地的西侧,大约在如今的阿坝州茂县山区,随着部族的壮大,古蜀国的族民逐渐向四川盆地的内部迁徙,并到达了成都平原一带。

为什么叫做寨族(寨叫什么字)

与此同时,另一只四川先民部族——巴族也在楚人的压迫下,逐步从湖北一带迁居至四川盆地的东部地区,并建立了巴国。故而,四川盆地也就有了巴蜀之称。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派客卿司马错南下灭巴国、蜀国,并将巴蜀改为两个郡:蜀郡和巴郡。

进入汉朝,汉武帝将天下分为13州,并将巴蜀地区改为益州,这就是四川地区作为一个行省的雏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入主益州,并建立了蜀汉,这也成为了四川地区诞生的第一个帝国。后来每当天下纷乱之时,四川往往能成为割据一方的重要势力。如:李雄、王建、孟知祥等等。

《三国演义》中,我们常常听到“东西二川”,“两川之地”等等的称呼,而真正有“川”之称则是在唐代以后。唐初,益州被改为剑南道,后又分为东、西两川,即剑南东川道和剑南西川道,分别在成都和三台设立治所,简称“两川”。到了唐玄宗时期,又增设了山南西道,至此,又有了“三川”之称。

宋朝时,三川之地,又称为川陕三路,因此,三川又被称为三路,依次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到了宋真宗咸平年间,又增设夔州路,这样便有了“川陕四路”之称。100多年后,宋徽宗在一份诏书里,将川陕四路简称为:“四川”,四川之名由此而来。

元朝时,实行行省制度,以四川盆地为中心,重新划分了这一地区,并更名为“四川行省”,这可以算作四川建省的开始。此后,明清两朝,和民国时期,对四川地区的界限都有过一定的调整,也逐渐形成了今天四川省行政区。

扩展资料:

巴蜀山川,自古有雄险幽秀之称: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险,夔门天下雄。经过当代的开发,今天更增加了“神奇瑰丽”的特色:九寨沟山水的神奇,黄龙山水的瑰丽,熊猫世界的趣,恐龙世界的奇,是今日旅游者领略的最大感受。

从线路上看,有西北线的九寨、黄龙、四姑娘山、贡嘎山,有北线的剑门蜀道,有东线的三峡风光,有东北线的龙缸地质公园,有南线的蜀南竹海风光和泸沽湖探秘。整个巴蜀景观布局疏密相间,如金线穿珠,珍珠满盆,几乎每个县都有可供旅游的景点。

四川话与重庆话都属于西南官话。西南官话是北方语系一支,是流行于四川省和重庆市(巴蜀地区)及周边省份临近地区的主要汉语言。西南官话约有1亿6千万的使用者,数量次于日语,多于德语。

现今西南官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古巴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是西南官话之四川方言的一支。同时由于四川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四川话本身并没有标准音。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介于东经97°21'~108°33'和北纬26°03'~34°19'之间,地处长江上游,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五位,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东西边境时差51分钟。

与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巴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川

牟氏起源是:姜子牙手下的千户,封地莱芜东,(那时候还没有莱芜呢)说,自己找个封地吧,然后就带兵,看到大鹏鸟入林,近看得尺许涌泉。建牟子国,国土面积30万,平方米。鲁国灭牟子国,后人以国为姓。牟国故址在今城东10公里的辛庄镇赵家泉村,春秋时期是鲁国的附属国,汉置牟县,属泰山郡。北齐天宝七年,撤消牟县,并入博平县。隋代开皇十六年,复置牟城县,大业初年又并入嬴县,从此牟县再未出现。公元206年(西汉初年),在牟县东北置莱芜县,故址在今淄川区东南22公里的口头乡城子庄,属泰山郡。隋代撤消设在淄川的莱芜县,其区域北部划入设在淄川的贝丘县,南部分别划入嬴县与牟县。公元704年(武周长安四年),在嬴县故城(今南文字村)复置莱芜县,从此,莱芜县治所开始设在今莱芜境内。元和十五年又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太和元年复置莱芜县,治所仍在南文字村,属兖州鲁郡。宋初属兖州鲁郡,继属袭庆府鲁郡。金代,废除设在今莱城的主管冶炼的莱芜监,于大定十二年将设在南文字村的莱芜县治所迁至今莱城,属泰安州。元代、明代沿袭未变。清代属山东布政司泰安府。民国初年(1915年)属济南道。1927年废道属山东省。1939年莱芜县民主政府成立。1941年,莱芜划为莱北、莱东、莱南三县,抗战胜利后于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建制。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莱芜县,改设省辖县级市,属泰安行署。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个区。可见莱芜在牟子国之后才有。《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载兖州泰山郡牟县为故牟子国,其地在今莱芜牟子国东迁(烟台福山?)的具体时间,史料无确切记载,据推测,可能在齐国东征灭莱国时(再破国?)。莱国的故都位于今龙口市东南50里的归城遗址,始建于西周时期,一直被齐国视为强敌,公元前567年,被齐灵公所灭。齐国的疆土从此东扩到胶东半岛,牟子国才(从莱芜?)迁徒到此。东迁至烟台福山,重建牟子国,国土面积30万,平方米。烟台福山的牟子国消失后,其国都城内仍有人居住,至清代中期,才人去城塌,逐渐荒芜。《东周列国志》载:“齐将国书,屯兵汶上,闻吴鲁连兵来伐,聚集诸将商议迎战。”“陈逆日:‘吴军长驱,。已过赢博。”“‘国书传令,拔寨都起,往迎吴军,至于艾陵。”齐军和吴鲁联军的进军路线与其它‘史书记载和地理特征相符,是可信的。时齐将国书屯兵汶上,此汶上不是今汶上县(古称鲁中都邑),也不是东汶河上游的穆陵关和泉阴的古汶河,而是指泰山的汶河上游及源头以上意,即博城、赢城、牟子国城、齐长城泰山段各关和淄川区城子庄(汉置莱芜县城,有齐长城,是齐国防御要地)一带。著名的艾陵之战,与长勺之战齐名。《左传》哀公十一年载:“为郊战故,公会吴伐齐。”即公元前484年春;齐将国书、高无丕率师至鲁都城郊伐鲁失败。鲁国想联吴军伐齐,报一箭之仇,就说服吴国伐齐。此时:齐军为挽回伐鲁失败的面子,想再伐鲁。吴欲称霸,欲趁鲁联吴之机打击强齐。于是,爆发了一场恶l战——艾陵之战。应该是鲁国灭牟子国(存疑)。春秋时期齐、鲁、吴、楚的兼并战乱。牟子国地处齐、鲁之间,成了两国交战的战场,历史上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和齐吴“艾陵之战”,均发生在牟子国,后齐国强大,牟子国归齐(原来归鲁?)。长期战争的蹂躏,使牟子国深受其害,后来齐国便把牟子国从齐鲁间的夹缝中,迁到齐国的大后方。据南宋罗泌撰《路史》称:“牟逼近临淄(被鲁破国?)乃迁于东海。”《续修莱芜县志》记载:“牟子国故城,在县治东二十里,牟汶曲中。春秋桓公十五年,牟人来朝。此其故都也。汉晋牟县仍其地。今其地有牟城。”“按今县东二十里有牟城围子,耕者往往于其地得周鼎彝,是为古牟子城无疑。”牟子国故城,在今辛庄镇的赵家泉村。在嬴牟故地,都有石器、铜器等出土。莱芜鹏山位于城东二十华里处,在牟国故址的北面,居牟汶河之阳,山虽不高,然而却以泉清水美而闻名提起鹏山,颇有来历。相传,春秋时期,山顶峭崖处常有大鹏栖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周王闻之,便把牟子国封在这里。一日,牟子国国王遵照周天子旨意带领人马前来选地建都,看到这里山势奇特,风景宜人,国一很满意,便将大队人马驻扎在山脚下。君臣们登临山顶,这时正值盛夏,人困马乏,饥渴难忍,到处寻水不得,只好下山饮水。直至三更,众宫员还在观察研究,都认为此地山秀物美,土地肥沃,是建都宝地,可异没有她水源。忽然一卫干进帐,跪秦道:“启禀大王,山上有大鹏旋转徘徊,不知言凶。”国王听罢,若有所思道:“好,知道了。速传令,大小人等不得将它惊动!”天近五更时分,忽听一声山崩地,人人震得眼冒金花,行宫内外一阵大乱,卫干慌忙跑来回报:“那大鹏双展巨翅,盘旋空中,忽高忽低,后来朝一座小山猛扑过去触山而没。大鹏触山处涌口粗一道清泉!”国王又惊又喜,率众臣前来观看,果如卫干所言。国王高兴极了,传令在此泉对面修造宫殿。为纪念大鹏造泉之事,将山改名为鹏山,泉则命名为鹏泉。莱芜牟子国城遗址:位于莱城区辛庄镇赵家泉村。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666米,宽443米。城墙用土务筑而成,原高约8米,顶宽约3-5米。现仅存东北角一段残墙基,高约2米,上宽1-2米。从出土的器物来看,呈现西周至汉代的文化特征。此城约始建于西周,是牟子国的都城。汉置牟县,隋代废,后成为牟城寨,民国时逐渐损坏。汶河《水经注》.载:“汉出牟县故城西南阜下,俗谓之葫芦堆。牟汶河,因河水流经古牟子国地得名。《淮南子》日:‘汶出弗其。’高诱日:‘山名也。’或斯阜矣。牟县故城在东北,古牟国也。春秋时,牟人朝鲁,故应劭日:鲁附庸也。俗谓是水为牟汉也。”《水经注》:“引旧说云,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日莱芜。”莱芜谷指淄水源头的莱城区苗山镇东的北文子县村至淄川的莱芜谷口,两山夹水,名莱芜谷。公元前567年,齐灵公出兵灭掉了位于昌乐、潍河的莱子国。莱子国民众大部迁到胶东半岛,新建了莱子国,一部分向西跑至莱芜谷这片荒芜的地区,故称莱芜。或许国确为齐破,但齐破后主动迁到福山(不是离散逃奔?)《通典州郡典记载》:登州今理蓬莱县。春秋牟子国也。战国属齐。秦属齐郡。汉以下并属东莱郡。大唐武太后分莱州,置登州,或为东牟郡。领县四唐《元和郡县图志》载:“东牟故城在文登县西北一百一十里”。依方位与距离核查,则今县城近是东牟县治。宋初《太平寰宇记》谓此汉牟平县治所,在今蓬莱县“东南九十里故城”。其地属今福山区境,一般认为即今该区古现村,此牟平县与当时的东牟县仅系邻县。与今牟平县境并无关系,但今牟平县名却渊源于该县。后世文献,如《元和郡县图志》而下的诸地志,相传以为汉牟平县的得名,系因县治“在牟山之阳,其地夷坦,故曰牟平”,据此,汉时的牟平,当在今福山区境。但今牟平县城西北亦有牟山。《大明一统志》有记载。这可能是因后世牟平县治移此,山名随之迁指的缘故。《风俗志》载:“牟子国,祝融后。”《左传》载:牟氏“祝融之后,春秋时,附属鲁国。”牟子国,祝融之后,后因氏焉。汉有太尉牟融。(《广韵》十八《尤》,《通志·氏族略》,《通鉴注·汉纪》三十七)《炎黄氏族文化考》:“释来牟,小麦之种,相传自天而来,故呼日来。最早种小麦的部族,自称莱族。大麦之种,其呼日牟者,以原为牟族所播植,因以族名称大麦为裾。此两族之后混处山左各地。今之莱芜,即来牟两族合名。”《山东古国考》载:“莱芜是因莱族与牟族杂居得名,古读牟为重唇音,声与芜相似,转写为芜。”

为什么把寮国又叫做辽国

寮国原来叫辽国 [/quote]与翻译有关

此“寮”非彼“辽”

为什么寮国又叫寮国?

寮国是以民族名称命名的国家,因其大多数居民是寮国族人(即老龙工)。寮国族也叫"寮族",故寮国又称寮国。

寮国什么时候更名为寮国的?

永珍,寮国之邦,英语的读音和中文实在很难联络在一起,台译为“永珍”,因为这个单词里所有的“i”居然都发“j”的音,在寮国语中是“檀木之堡”的意思。寮国,台译又称寮国,舌头抵著上颚形成一个圆润的圈。这片土地上,公元1353年由法昂王朝建立澜沧王国, 18世纪初叶分裂成为琅勃拉邦、永珍、川圹、占巴色四个王国,19世纪起渐渐被暹罗统治,其后又两次沦为法殖地,最后在1975年宣布民主共和。这是神秘悠久的古国,也是中南半岛唯一的内陆国,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称。我查了N十个资料没查到寮国共和国改名字。如果改了,那可是国际新闻,能不发到网站上吗!~所以你说的“寮国”只是个发音的问题了,寮国是台湾地区对寮国的说发。如果你不赞同那我也没办法。没改名字就是没有改。

寮国的国名有何来历?

翻译的问题,没有特殊来历。英语Lao,中文翻译成寮国,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称寮国。

寮国介绍:

老浮(寮国文:ເມືອງລາວ,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称寮国)全名寮国人民民主共和国(寮国文:ສາທາລະນະລັດປະຊາທິປະໄຕປະຊາຊົນລາວ,拉丁化:Sathal*** at Paxathipatai Paxaxon Lao;英语: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是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内陆国家。历史上曾是真腊王国的一部分。13至18世纪是南掌,之后受暹罗和越南入侵,后来又受法国入侵,1893年沦为法国殖民地。寮国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也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于1997年7月加入东盟。

寮国工业基础薄弱,以锯木、碾米为主的轻工业和以锡为主的采矿业是最重要部门。金三角寮国部分的琅南塔曾经是世界出产鸦片最多的地方。

寮国饮食上接近泰国。它也是东南亚地区中仅有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另一为越南。

寮国是哪个国家的?

寮国(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称寮国)全名寮国人民民主共和国,是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内陆国家。

寮国历史上曾是真腊王国的一部分。13至18世纪是南掌,之后受暹罗和越南入侵,后来又受法国入侵,1893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45年独立,1975年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寮国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也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于1997年7月加入东盟。

寮国工业基础薄弱,以锯木、碾米为主的轻工业和以锡为主的采矿业是最重要部门。金三角寮国部分的琅南塔曾经是世界出产鸦片最多的地方。

寮国饮食上接近泰国。它也是东南亚地区中仅有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另一为越南。

寮国是什么意思

是一个国家

寮国古代叫什么

公元8世纪中叶称澜沧王国,14世纪为鼎盛时期。1706—1713年寮国分裂为3个王国,到18世纪70年代末,这3个王国都

沦为暹罗(今泰国)的属国,各王国虽然保留原有的统治制度,但王位继承与高阶官员任命由暹罗一手决定,还派了行政专员控制寮国。1825年,永珍国王起兵反抗暹罗统治,被镇压下去,永珍王国也随着灭亡。19世纪下半叶,法国在完成对柬埔寨与越南的占领之后,就不断向暹罗施加压力,企图把寮国夺过来,但未得逞。从1893年4月,法国军队侵入寮国,后又入侵暹罗。暹罗王被迫接受法国的最后通牒,同年10月签订《法暹条约》,将湄公河东岸的寮国领土割让给法国。从此,寮国为法国的保护国,一直到1954年,称“法属时期”。法国把寮国并入法属印支联邦后,采取“分而治之”、“以老制老”的政策。从表面上看,传统的寮国三个王国仍然存在,但实际上,一切大权都掌握在法国最高驻扎官手里。法国的残暴统治,激起寮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反法斗争持续不断。1940年9月,日本军队侵入寮国,根据日法达成的协定,日本保留了法国在寮国的行政机构,日本委派高阶顾问代替法国最高驻扎官,从此寮国处在日、法两个帝国主义的共同统治下。1945年3月9日,日军发动政变,逮捕了驻寮国的法国官员,解除了法军武装。迫使寮国以独立国的名义加入大东亚共荣圈。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它对寮国的统治。战后寮国人民要求国家真正独立,1945年10月,永珍举行宣布独立的盛典,会上宣布了临时宪法以及组成以坎冒为首相的新***(伊沙拉***),苏发努冯亲王为外交大臣搐革命军总司令。从11月起法军向新***军逼进,1946年4月法国占领永珍,5月占领琅勃拉邦,新***只存在半年时间就垮台了。十月独立运动虽然失败,但它在寮国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写下了新篇章。

台湾人说的寮国是指那个国家的啊?

就是寮国。。。。Lao...

寮国的首都是什么?

寮国首都叫永珍人口号700万台湾把寮国叫寮国。永珍有人叫永珍。

到寮国旅游要注意些什么

旅游攻略

住宿:滨江大道和临河的第二条街上都是青年旅馆,7美元到50美元一晚不等,一般12美元以上的有空调,都是木板楼,不隔音,但里面非常干净,都需要脱鞋进门。节假日这里住宿非常紧张,需要大清早订当天的房间,或者到达的当天晚上订第二天的房间。

推荐酒店:Sala Prabang Bouthque Hotel是一间历史悠久的老酒店,法式风格,坐落在湄公河边,琅勃拉邦的中心位置,所有的房间都有空调、独卫、电视,提供24小时咖啡茶点、旅游咨询和租车服务。湄公河风景房8月到次年4月60美元,淡季45美元,含早餐和税。可以提前预订。电话:856 71 252460

推荐旅馆:Sabaidy Guest House1、2,因为是连锁的,一般会有几个空房间,单人间8美元,双人间10-14美元不等。只有两间空调房,15美元,不过一般都订不到。

应急旅馆:Vong-Vichith Guest House,第一天我们在琅勃拉邦正赶上旅游高峰期,滨江大道上的GUEST HOUSE全都住满了,实在找不到旅馆,去了西南郊的Vong-Vichith Guest House,因为它的条件比较简陋,只有9个房间,大部分没有独立卫生间,部分房间有热水,全部都没有空调,所以只要3美元一晚,而且通常都住不满,开店的是母女两个,完全不懂英文。电话:856 20 5673245

推荐餐馆:有一家叫Mazim Restaurant的印度菜馆,cheece nan和butter nan两种饼都不错,混合蔬菜也很好吃,价钱还算合理,每人3万多老币左右就能吃得非常好,比寮国本地菜合算。电话:856 20 252263

泡吧地:可以在滨江大道的南岸上泡露天吧,喝BEERLAO,看湄公河的夜景。BEERLAO在超市里买4000老币,在酒吧里要8000老币,鲜榨的冰芒果汁、冰木瓜汁通常都是5000老币,我认为芒果汁更好喝一点儿。

推荐景区:

香通寺Wat Xieng Thong Temple

屋檐快及地的独特佛教建筑形式,美丽的壁画和壁雕,值得好好拍摄,门票10000老币。

普西山和普西塔That Phu Xi

看日出日落都很棒,普西塔的门票是10000老币。

光西瀑布Kouang Xi Waterfall,进了景区以后,指示牌大多是老文,不过整个景区很小,只要凭著瀑布的流水声就可以找到它了。目前瀑布是属于枯水期,前年有过一次塌方,否则景色会更好。瀑布落差大约100米、宽45米,分3级。很多老外来到这里就迫不及待跳进潭里游泳,我试了一下水挺刺骨的,建议没有冬泳经验的不要尝试。门口的工艺品很独特,有舞蹈面具(人和龙的,后来在王宫夜市上人的面具很多,龙的则很少,十分喜欢不妨在这里买,要比夜市贵一块美元)、象头雕刻、竹筒雕刻等等,都比夜市上要贵很多。3万到10万老币不等。

交通:光西瀑布在琅勃拉邦市西南28.5公里,开车40分钟。从琅勃拉邦到光西瀑布有VIP大巴,11万老币,节假日或旺季是18万老币,租用桑塔纳、考斯特之类的车50万老币/天,再好一点儿的车60-70万老币/天。

住宿:在光西瀑布附近有度假村和民族村寨,在村寨里住宿每晚大约5、6万老币,比较经济。不过此地的接待能力只有100人左右,所以不建议在这里住宿。

美食:度假村附近主要的美食就是鸭子和鱼,鱼就是在瀑布下面的水潭里产的鱼,叫白参,炸著吃非常好吃。

门票:15000老币

坦丁洞Tham Ting Caves,坦丁洞是琅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