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早的石狮是东汉时高颐墓前的石狮,在四川雅安。江苏句容县梁朝墓前的石狮,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陕西咸阳市唐顺陵的石狮,是武则天为其母亲杨氏陵墓建造的,是现存石狮的代表性作品。明代以后,许多宫殿、府第、寺院,甚至富贵人家的住宅,都设置石狮子守门,以壮威观。后来就是在门枕、石门楣、檐角,栏杆等建筑部位,也雕刻上姿态各异的石狮子,成为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北京现存有不少明清两代的石狮子。这些石狮子的形态,已不威严,而趋于慈爱喜乐之状,久观不厌。金朝修建的闻名中外的芦沟桥两旁,共有140个雕柱,每个柱头上都刻有玲珑活泼的石狮子,每只石狮子又负藏着九只小狮子,最小的仅几厘米,极不容易数清,所以有"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俗语。1961年,考古工作者专门对芦沟桥的石狮进行编号清数,终于数清楚:共有485只。
1·名称起源:
相传隋代此处有一风穴,故名凤里,后建凤里庵,建有石亭,旁立一对石狮,名为石狮亭,商旅往来,以石狮为标记,久之遂成惯称。自唐朝以来,石狮是南安县、晋江县境地。
石狮国际时装周
石狮国际时装周(20张)
2·古代石狮:
唐武德元年(618年),石狮境内行政区域属建州南安县。开元六年(718年),析南安东南地置晋江县,石狮境域属泉州晋江县。宋初,石狮境域属平海军晋江县,后属泉州晋江县。元代,属泉州路(一度改称泉州府)晋江县。明代,石狮境域属泉州府晋江县。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增设晋江县石狮分县。以晋江县贴堂县丞驻石狮街,代管安海。乾隆三十五年,石狮县丞移驻安海旧通判署,嗣后,改设安海分县,石狮一带事务仍归晋江县处理。清代,石狮境域属泉州府晋江县。
3·近代石狮:
民国元年,石狮境域属南路道晋江县。民国三年,属厦门道晋江县。民国十六年,属福建省晋江县。民国廿三年7月,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晋江县。民国廿四年10月,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晋江县。1942年设石狮镇,属晋江县。1949年9月,石狮境域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晋江县。1949年9月2日石狮镇解放。
4·现代石狮:
1980年1月,属晋江地区晋江县。1986年1月,属泉州市晋江县。1987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析晋江县石狮、蚶江、永宁3个镇和祥芝乡,置石狮市,由泉州市代管,为省辖县级市,并作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1988年9月30日石狮市正式成立。
1990年10月,撤销石狮镇建制,成立石狮街道。1991年10月,撤销祥芝乡建制,成立祥芝镇。
1993年7月,石狮街道一分为四,成立宝盖镇、灵秀镇、凤里街道、湖滨街道。
1997年石狮市辖2个街道、5个镇,15个居委会、100个行政村。
相传隋代此处有一风穴,故名凤里,后建凤里庵,建有石亭,旁立一对石狮,名为石狮亭,商旅往来,以石狮为标记,久之遂成惯称。
石狮为中国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泉州地级市代管,于1987年12月自晋江县析置。石狮是亚洲最大服装城、福建综合改革试验区、著名侨乡。位于环泉州湾核心区南端,市域三面环海,北临泉州湾,南临深沪湾,东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西与晋江市接壤,全市户籍人口31.7万,外来人口保持40万左右,石狮下辖2个街道、7个镇,共有21个社区、101个行政村,市政府驻湖滨街道八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