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沙尘暴问题。中国从上个世纪以来就一直高度重视进行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三北指的是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这三个地区分布着我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总面积达14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百分之85,是世界上最大的治沙工程。尤其是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境内的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这里处于北京的上风向,也就是说如果能在这里种起一片树林,就能拦住吹往北京的沙尘暴,这样京城就不会变成沙城。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是皇家猎苑。后来随着清政府大量开垦伐木,森林植被被严重的破坏,再加上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还有连年山火,逐渐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荒漠。黄沙荡荡,看不到尽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渐渐的,塞罕坝也失去了原来的保护作用。于是西伯利亚寒风就可以长驱直入,风沙紧逼北京城。这么重要的地方,必须得好好治理才行。于是在1962年,369个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人或坐车、或骑马、或徒步,踏上了塞罕坝的土地,开始了与荒地沙地的斗争。
塞罕坝开始重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进行生态修复。在1962年,由于其地理环境已经十分恶劣,为了确保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正常运转,国家决定在塞罕坝组建林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通过种植树木、保护森林等方式,改善塞罕坝的生态环境,提高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塞罕坝之所以冷,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坝上地区,只有夏季短暂的几个月,其他时间都比较寒冷。具体来说,塞罕坝的气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海拔高:塞罕坝平均海拔15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会下降0.6度左右,所以塞罕坝的气温比周边地区要低很多。
2.气候干燥:塞罕坝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干燥,日温差大,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而多风,每年有近半年的寒冷天气。
3.地势特殊:塞罕坝处于内蒙古高原的南缘,这个地势使得冷空气容易聚集在这里,导致这里的气温比周边地区更低。
4.植被覆盖少:塞罕坝主要是草原和荒漠地带,植被覆盖少,使得这里的保暖性能较差,同时缺乏调节气温的作用。
综上所述,塞罕坝之所以冷,是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