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在父亲不知情的情况下去了伦敦,在那里买了一些假珠子和玩具到非洲做生意。
经过:第四次航海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同伴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独自漂流到一个荒岛上。用沉船的桅杆做了一个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食物、衣服、枪支和弹药运到岸边,并在山坡上搭了一个帐篷安顿下来。
然后用削尖的木桩围起帐篷,在帐篷后面挖洞居住。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取野生动物作为食物,并饮用小溪中的淡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结果:鲁滨逊带着“星期五”和船长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此时鲁滨逊已离家35年(在岛上住了28年)。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内容:
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的故事。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在荒岛上生活4年4个月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
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滨逊”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
该小说发表多年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于世界各地,并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写作思路:联想鲁滨孙和生活中的人有哪些共同特点。
1、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我想到了生活中我有很多善于冒险的人。他们不安于平庸。喜欢冒险和创新。所以他们的生活是和普通人不同的。
2、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我想到了生活中那些为了生存而不断奋斗的人,他们非常,勇敢,因为鲁滨逊逊的身上也体现出了这种精神。
创作背景
笛福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年代。1702年,他发表《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讽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并被判处枷示三次。出狱后,从事编辑报刊,还写了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小册子,因言论关系又曾三次被捕。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4年零4个月后被航海家发现而获救。
那时,赛尔柯克已忘记了人的语言,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笛福受这件事的启发,构思了鲁滨逊的故事。但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笛福从自己对时代的观感和感受出发,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和18世纪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形象。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
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第三次航海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只身漂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
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