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金之间的野狐岭之战,其实作为防御的是金军,所以不存在金军故意把战场选择野狐岭。所以野狐岭之战金军大败的原因就是为数不多的金军守军,被铁木真的蒙古骑兵所灭。
蒙古的进攻
野狐岭之战可以说是关系蒙古和金国命运的战争。已开始铁木真是大金国西北招讨司,并且当时的铁木真在金朝的统治下,还需要按时纳贡。但是可以说铁木真在金国的残暴统治下,一直想推翻金国的残暴统治。
一直等待机会的铁木真,终于依靠自己的努力使自己他的军队有了一战之力。这样在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这时蒙古首领铁木真就开始等待进攻金国的机会。
1208年铁木真的机会到来了,这一年金国的完颜永济继位。所以铁木真就准备金国新帝即位统治不稳的时候大举进攻金国。这样经过精心准备的铁木真在1211年率领他的十万蒙古铁骑大举进攻金国。
金国无奈的防御
在铁木真已开始进攻金国的时候,金国上下很不以为然。高高在上惯了的金国贵族都认为铁木真这是疯了,他这是准备以卵击石。所以当时的完颜永济对于防御的准备工作很是怠慢,不仅如此在铁木真攻打金国的盟友西夏时,完颜永济面对盟友的支援请求完全不顾来了一个坐山观虎斗,这样金国就把自己的盟友推向了他的敌人。
当金国发现铁木真就是为了攻打他们而来,金国又选择了最不利于他们自己的防御战。金军的统帅独吉思忠想用界壕阻挡蒙古骑兵的想法真是幼稚至极,这样金国军队和蒙古骑兵刚接触就遭遇大败,乌沙堡、乌月营两处军事要地也是很快就被铁木真的主力军队攻破。
这样金国的军队很快就放弃了桓、昌、抚三州,退到了野狐岭一线(今河北张家口张北县一带)准备依靠此地的有利地势抵抗蒙古骑兵的进攻。
虽然野狐岭一带易守难攻但是对于金国来说也是需要分兵把守,这样铁木真就是利用蒙古战士单兵作战能力强的特点,集中优势力量攻破了金国的防线。之后蒙古骑兵发动进攻,在此役中金军几乎全军覆亡。从此以后金国和蒙古部落的战斗基本就没有胜过,正如《金史》中所说,“金之亡国兆于此焉”。
野狐岭是蒙汉合璧的意思,野狐岭是蒙古族与汉族共同的美丽地方。
古称日月同升为日月合璧。是祥瑞的征兆。在此句子中的用意是会集两者之精华相对比参照。野狐岭,地名,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张北县与万全县交界处,岭高险峻,自古是通往坝上蒙古高原的一条重要的驿道。
辽金元明清的史籍里都对它有记载,名闻遐迩山势高峻,风力猛烈,雁飞过此,遇风辄堕为军事要隘。《辽史·兴宗纪一》:“夏四月,猎野狐岭。”《元史·木华黎传》:“金兵号四十万,阵野狐岭北。”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李文忠北出野狐岭,败元兵于察罕脑儿;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英宗自瓦剌部南归,也先遣兵送至野狐岭,皆即此地。
野狐岭
因古时狐獐出没,故得名。它又叫黑风口、狼窝沟,距河北张家口市西北八十余里。到这里地势陡然升高,由坝下海拔六、七百米上升至一千五、六百米,似一条大坝巍然屹立,故称坝。坝由张家口的尚义、张北、沽源一直向东延伸到承德地区的丰宁、围场。
以坝为界,坝南称坝下,坝北称坝上。坝上虽归张家口市管,但从地理特征来说,属内蒙古高原南缘,与坝下风光迥然不同。这里地域广阔,天蓝云白,鸟语花香,牛羊遍地,呈现出草原特色。
野狐岭海拔1644米,蒙语为“忽捏坚答巴”,属阴山余脉。由于海拔高,比坝下气温低十多度,是消夏避暑之地,被称作“森氧福地,避暑天堂”、“京北天然氧吧”
百年前,西部最有名的两支驼队,在野狐岭失踪了。百年后,“我”来到野狐岭。特殊的相遇,让当年的驼队释放出了所有的生命记忆。于是,在那个神秘的野狐岭,一个跨越阴阳、南北、正邪、人畜两界的故事,揭开了序幕……《野狐岭》的故事里有一个自始至终不现身的杀手,一个痴迷木鱼歌的岭南落魄书生,一个身怀深仇大恨从岭南追杀到凉州的女子,一个成天念经一心想出家的少掌柜,一个好色但心善的老掌柜,一个穿道袍着僧鞋、会算命住庙里的道长,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沙匪,一首末日预言的凉州古谣,几位经验丰富艺高胆大的驼把式,几匹争风吃醋的骆驼,还有一些历史人物如凉州英豪齐飞卿陆富基、凉州小人豁子蔡武祁录,更有岭南土客械斗、凉州飞卿起义等历史大事……翻开此书,或许,你能见到未知的自己!一部挑战阅读智力的好看小说,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家雪漠最新长篇,回归大漠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