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为什么有真功夫(宁波为什么有真功夫餐厅)

黑龙江旅游网5290

邵氏功夫片,这个大名许多人都是如雷贯耳,但是还真没人能系统的介绍一下,我也只能大概跟你说下。简单地说,邵氏就是邵逸夫(国内很多大学都有他捐赠的教学楼和图书馆)和他兄弟,邵氏电影就是他们创办的电影公司所拍的电影,因为他们出品的功夫片数量足够多,质量足够上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开创了一个电影的时代。可以说没有邵氏电影,就没有今天香港电影在世界上的地位,香港电影届也就不可能发掘出后来的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他们的功夫片都是延续了邵氏功夫片的血脉并且突破创新发扬光大了。

宁波为什么有真功夫(宁波为什么有真功夫餐厅)

不看邵氏电影,不能说了解香港电影;不看邵氏电影,研究香港电影历史的朋友,研究也会出现断层。邵氏电影记载的不仅仅是它在香港最辉煌的10年历史(60年中代到70年代末),也是记录了香港电影50年发展史的一个方面。

1930年,邵逸夫与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先后购入多间戏院;更到欧美搜罗西方的先进电影及器材。发展到1961年,邵氏已经是世界上拥有最大私人电影制作室的电影公司。

邵氏的掌门人--邵逸夫和邹文怀

邵逸夫1907年生于上海,浙江宁波镇海人,父亲是漂染业商人,家中排行第六,故有“六叔”的称号。1924年,他与兄弟成立上海“天一影片”,并负责外埠发行工作。1926年他从上海青年会中学辍学,往新加坡协助三哥邵仁枚管理电影业务。

在新加坡,他结识了南洋华侨富豪余东璇及其女友黄美珍,及后更与黄美珍情投意合,可幸余东璇不但没有动怒,而且成人之美,并送了数十万元给邵逸夫创业,邵逸夫遂于1937年与黄美珍在新加坡结婚,并诞下2子2女。这段婚姻维持了50年,直到1987年黄美珍85岁时于美国病逝。这一年,邵氏公司也宣布停产,同时,邵逸夫的4个子女陆续淡出邵氏的管理层。

邵氏由盛而衰,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邵逸夫的旧部邹文怀另立炉灶,成立嘉禾影业公司。

现在是嘉禾影业公司老板的邹文怀,是香港乃至世界电影圈无人不知的人物,在电影圈内,他的知名度甚至比邵逸夫还要高。

邹文怀在邵氏工作了12年,由宣传部主任干起,直至升任总经理,他因与邵逸夫意见不合,遂带同何冠昌、蔡永昌等部下,另谋出路。

在电影圈流传最广的一段故事,是说邹文怀一边给邵逸夫打工,一边将以《独臂刀》而出名的邵氏影星王羽撬过档,为了避过禁制令,把《独臂刀大战盲侠》安排在台湾拍摄。邵逸夫知道后大怒,该片上映时,邵逸夫指“嘉禾”侵犯版权,两人都是亲自上法庭对簿公堂,官司打了足足一年,花掉的律师费超过100万港元,直到电影映期结束还未完结,足见两人的水火之势。

邹文怀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施行的独立制片制度,他把与演员的雇佣关系改为合作关系,电影的利润与演员分账,从而网罗了大量的优秀演员。许冠文的《鬼马双星》创下香港电影史625万元票房空前纪录,与邹文怀的用人政策不无关系。80年代,邹文怀发掘出成龙,为嘉禾创造了另一个高峰。但令嘉禾名利双收的,其实是一套西片——《忍者龟》,该片破了2亿美元的票房纪录,4只可爱的会打中国功夫的小龟在小孩子中得以风靡。邹文怀在国际影业市场的地位,从此奠定。

邵氏功夫片的大师们

香港功夫片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些开拓者,又很多来自于邵氏。那么让我们看看这些功臣的名字——

导演:张彻、胡金铨、程刚、楚原、刘家良、刘家荣、鲍学礼、王羽、孙仲、午马、张曾泽、桂治洪、徐增宏等等。

武指:刘家良、韩英杰、唐佳等等。

演员:郑佩佩、王羽、姜大卫、狄龙、刘家辉、傅声、李修贤、王龙威、白彪、戚冠军、陈观泰、汪禹、谷峰、詹森、尔东升、岳华、宗华、刘永、鹿丰、罗烈、郑雷、杨志卿等等。

以上这些功臣都是邵氏功夫电影的中坚力量,他们代表邵氏功夫电影的最高成就,在邵氏经典的功夫电影之中,几乎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这些人或已仙去,或者是退休已久,只有少数人活跃在影坛。狄龙大家都很熟悉,最近有些印象的是他在《还珠格格3》中演乾隆皇帝,都认不出来了,老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往日玉树临风的姜大卫和秦沛、尔东升是哥儿三个,他们是同母异父。姜大卫最近的一次表演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雏菊》,在里面演郑雨盛的老大,那个扮演杀手组织老板的就是他。从1967年《独臂刀》上映之后,张彻就带领着他的伙伴和干儿子们一起在功夫片领域打天下,张彻一生拍摄过100多部电影,今天看到的很多电影的题材,都是他首先发掘的,他的电影代表作品有:

《金燕子》、《双侠》、《大刺客》、《新独臂刀》、《保镖》、《独臂刀王》、《刺马》、《水浒传》、《荡寇志》、《报仇》、《八国联军》、《方世玉与胡惠乾》、《少林寺》、《少林五祖》、《残缺》、《马永贞》、《恶客》、《拳击》、《十三太保》、《叛逆》、《年轻人》、《射雕英雄传》三部曲、《雪山飞狐》、《仇连环》等等。反正是今天的人能想到的功夫题材,张彻几乎是拍光了,他也够狠的,都没给后人留下什么发展空间,后人之后模仿他走过的路,翻拍他的作品了。作品多了自然参差不齐,有好有坏。张彻的作品个人认为有珍藏价值的是——《独臂刀》、《新独臂刀》、《独臂拳王》、《十三太保》、《马永贞》、《报仇》、《双侠》、《少林五祖》、《残缺》。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我最喜欢的是《新独臂刀》和《双侠》还有《十三太保》,姜大卫的表演是绝了!这三部电影都是他与狄龙搭档演出,两人号称张彻电影的“双角”,是和张彻并称“铁三角”的组合,三人创造了华语功夫片的神话。狄龙那时可真够帅的,尤其是《刺马》和《新独臂刀》中的扮相,集阳刚与温文尔雅于一身,是个不可多得的演技派明星。这些电影就不详细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观看,毕竟还是那句老话“百闻不如一见”。

张彻下面就要说说楚原,张彻是邵氏首席功夫片大师是没错,但是张彻不可能永远吸引观众,邵氏这样巨大的电影制片厂还需要更多不同类型的导演来加入,楚原就是另一位引起广泛关注的武侠片导演。楚原的武侠片基本都是改编自古龙的小说,这里也有个铁三角——楚原、古龙、狄龙。楚原导演,古龙原著,狄龙主演,在后期的邵氏是票房的保证。楚原导演的古龙武侠片有《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剑》、《决战前后》、《绣花大盗》、《萧十一郎》、《多情剑客无情剑》、《三少爷的剑》、《楚留香》等等,部部精彩,都值得一看。看到这些名字,也不用我多说了吧,武侠小说迷应该都是耳熟能详的了。

最后要说说刘家良,这一位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成龙的《醉拳Ⅱ》他扮演那个满洲最后一个武举,在《七剑》中扮演付青主的就是他。他是邵氏最后一位台柱级导演,邵氏后期的经典功夫片几乎都是出自他的手,《少林三十六房》、《神打》、《十八般武艺》、《陆阿采于黄飞鸿》都是他的代表作,片中展示的都是他硬桥硬马的真功夫。他的父亲刘湛就是他的师父,他父亲是林世荣的弟子,林世荣大家该知道是谁了吧?论武术的赏心悦目而言,刘家良的武打设计是最好的,他有真功夫,晓得怎么样在镜头前面表现的最好,各位看看他在《醉拳Ⅱ》中的表现,就可以知道他的身手不凡。

可以说邵氏的成功不是一两个人的功绩,而是在那个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集中了无数具有开创精神和天赋以及孜孜不倦的投资人、制片、导演、编剧、演员、幕后工作人员等,再赶上香港经济的腾飞,电影市场的繁荣,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才给我们留下了至今堪称经典的好片子,时至今日,还在影响着包括好莱坞在内的世界电影,众所周知对邵氏功夫最崇拜的就是昆廷达伦蒂诺,他的很多片子都有向邵氏致敬的影子。

邵氏top10

1.大醉侠(1966)

2.十三太保(1970)*

3.星际钝胎(1983)

4.流星蝴蝶剑(1976)*

5.香江花月夜(1966)

6.江山美人(1959)*

7.成记茶楼(1974)

8.倾城之恋(1984)

9.大军阀(1972)*

10.爱情的代价(1970)

好几年前,第一次听到沃尔沃要在大庆建设工厂,很疑惑,大庆位于我国的“鸡冠子”位置,维度较高,生产成本应该比较大吧?比如,那地方没有现成的零部件生产厂家,运输与取暖的花费,恐怕会比其它地区的工厂要高一些。尤其是运输,华北离它是最近的,也有1000多公里,华中与华南,就更远了。我国油费与高速费都不便宜,而这些成本最终还得落在买车人身上。

我曾问过上汽通用的人,同样是组装厂,上海、武汉、烟台、沈阳,哪个成本相对来说更划算?对方说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但实际上,他们后来可能还真对此产生了兴趣,因为专门来电聊过此事。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点儿成本算不了什么。可福特汽车前总裁在回忆录里曾说,当时他们在艰难时期为了尽可能节约,特意针对运输车的长度,将新车尺寸进行修改,以便降低物流成本。

当年李书福到访很多城市说投资设厂,这些城市都很欢迎,但是一说拿钱出资收购沃尔沃,这些城市就都不吱声了,只有大庆拿出了真金白银,支持李书福完成了收购,可以说没有大庆出钱,收购就完成不了,你说为什么在大庆设厂。

大庆市属于资源型城市,需要转型发展,所以大庆就盯着诸如大学、高科技产业,目前大庆引进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庆校区等高校,成立了大学城,发展良好。再说说为啥沃尔沃在大庆建厂。当初李书福收购沃尔沃,需要大笔资金,就在全国找资金,大庆城投正好也在找高科技项目,所以就顺理成章的达成了这笔买卖。沃尔沃目前在大庆的龙凤区,顺带带过去了配套厂家几百家,带动了龙凤区的发展,据说沃尔沃的工资在大庆目前属于上游了。

在商言利,没有利益李书福也不会有大庆建厂。

在吉利收购沃尔沃时,大庆帮忙出了大笔资金,条件就是在大庆建厂。

现在地方政府招商大企业都得拿出真金白银啊,为了招商引资,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用尽心思了。

因为大庆出钱了,而且出的最多!但条件必须是在大庆建厂。老李很不愿意,但是没办法,迫于经济压力,就只能硬着头皮干了!这是政治因素,在大庆建厂很不利于企业发展。各种成本都在涨,所以沃尔沃国产了,也没看到便宜多少。因为基本上是组装厂,没有产业链。

其实挺坑人,没办法,走着看吧。

看看一汽的产量和利润,正经技术密集型工业还是看东北,这不像快速消品,低质易耗品,不能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是真功夫。李书福就凭这一点也该选东北城市落户。

吉利与其它中企不在一个档次,你用其它中企业思维看不懂李书福的套路。李书福把吉利生产线搬到宁波,看中的是,宁波有中国最大的汽配市场,欧美日韩所有车企都在宁波采购零件、部件、总成,节约生产成本。生产线选址在北仑港区旁边,不仅仅为了节省成品车国内运输成本,他早就打算大举出口。现在看吉利车的出口停车场、车辆装船,都蔚为壮观。接着把研究院、测试中心搬到宁波,高档车生产线也放在宁波。他还不满足,又与白俄罗斯合作,在白生产私家车,已经投产。

大庆全国只有一个,盛产石油它是座新建的城市,人口来自四面八方,并且各个身怀绝技能人很多,而且知识分子比较多。他们处处都体现出精神文明。城市很卫生,美化的也到位,空气清馨人口住宅都很理想,是适合人生存的好地方。

原因肯定是大庆出钱帮助吉利收购的沃尔沃,顺带把一批吉利卖不出去的车买来当出租车了。全国你都看不到的奇怪出租车就在大庆,哈哈

不过大庆还真不算偏僻,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中间,大广高速起始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值得吉利投资。

在哪建厂不重要,重要是质量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