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冬天天黑的早(为什么冬天天黑的早夏天黑的晚)

黑龙江旅游网4450

冬天黑天早的原因:太阳位于南半球,距离北半球远,导致太阳直射时间短,从而就形成冬天白天短,夜晚长,所以天黑的就比较早。

为什么冬天天黑的早(为什么冬天天黑的早夏天黑的晚)

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冬天天黑的很早,比夏天要早很多。此外冬天夜晚明显比白天长很多,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01

与距太阳直射点的距离有关。冬季时候太阳位于南半球,这样北半球距离太阳很远,所以就导致北半球出现昼短夜长的现象,冬天会天黑早一点。

02

相反在南半球的时候,距离太阳直射点近,这个时候南半球就会出现昼长夜短的情况。

03

只有在春分和秋分时候,太阳处入赤道附近,这个时候昼夜长短都是平分的。

04

每年过了冬至之后,12月22日太阳又开始回归赤道,这个时候昼夜开始发生变化,白天开始慢慢边长,夜晚开始慢慢变短,直到春分时候白天和黑夜都是一样长的,都是12个小时。

05

地球不急自传,还围绕太阳公转,正因如此才有了1年四季。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位置,会影响地球某一篇区域的光照时间。

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昼夜交替是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因自转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谓之“太阳日”。

当地球自转时,面向太阳之地面为“昼”,背向太阳之地面则为“夜”。昼夜的形成即由此。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仍相反。

昼夜变化的规律

形成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地轴是倾斜的以及地球在公转,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与轨道面倾斜成66度34分的夹角。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太阳高度大的时候,太阳直射,热量集中,就好像正对着火炉一样;而且太阳在空中经过的路径长,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必然气温高,这就是夏季。

反之,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热量分散,相当于斜对着火炉;而且太阳在空中所经路径短,日照时间短,昼短夜长,气温则低;由冬季到夏季,太阳高度由低变高。同样道理,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着昼夜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分别形成了秋季和春季。

由于地球永不停歇地侧着身子,围绕太阳运转,这种冷暖便不停地交替着,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在太阳照射下,地球被分为昼夜两个半球:向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背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昼夜两半球之间的分界线,被叫做晨昏线,是地球的一个大圆。晨昏圈经过的各地,正经历着一天中的清晨或黄昏。那里见到的太阳,正好位于东方或西方的地平上。

与距太阳直射点的距离有关。冬季地区离太阳直射点远,因此昼短夜长,黑夜较早来,夏季地区离太阳直射点近,因此昼长夜短,黑夜较晚来。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半球七月以后是远日点,昼长夜短,而南半球相反。

扩展资料:

地球表面的气温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约15℃左右。而在不见阳光的地下深处,温度则主要受地热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地球中心处的地核温度更高达6000℃以上,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5778K,5500℃)更高。

地球表面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巴士拉,最高气温为58.8℃。地球北半球的“冷极”在东西伯利亚山地的奥伊米亚康,1961年1月的最低温度是-71℃。世界的“冷极”在南极大陆,1967年初,俄罗斯人在东方站曾经记录到-89.2℃的最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