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是整个欧洲、或者是整个基督教世界对犹太人憎恨的缩影。原因如下。
一是犹太人在欧洲各国流浪,直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前,没有自己的国家。
古代以色列亡国被亚述和加尔迪亚打残之后,犹太人开始四处流浪。一个没有国家庇护的民族,意味着没有坚强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支撑。在受到迫害时,也无法反击。二战时期希特勒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犹太人除了四处逃亡之外无计可施。因此,复国一直是犹太人的梦想。二战后,在以色列国父西奥多.奥兹尔的奔走下,经英国倡议,联合国提出在巴勒斯坦国划出过半土地成立以色列,之后巴以冲突不断。
二是宗教信仰问题。
以色列虽然四处流浪,但一直坚持犹太教,文化伦理亦有自己的特色,未被欧洲各国文化所同化。因此犹太人在宗教文化方面几乎是一个主动隔离于所谓主流的民族。在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大陆,犹太人因而更受到憎恨。
三是经济问题。
罗马帝国统治古代以色列亡国之后,统治者颁布过针对犹太人的政令,禁止犹太人与基督教徒通婚,禁止犹太人在政府担任公职等。丧失土地资料及各项权力的犹太人只能从事放贷行业积累财富,而在基督教义里,放贷本身又是一种不被允许的行为,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里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刻薄苛刻的高利贷形象,就是欧洲人对犹太人刻板印象的反映。
然而,犹太人又是一个如此聪明的民族,在如此不利的生存环境下,在如此被歧视的文化中,他们仍然能积累巨额财富,甚至把持着重要的经济命脉,这更激起了欧洲人的嫉恨,嫉恨的原因就是他们过的太好了。
“装饰就是罪恶”这句口号几乎成为讨论现代主义建筑时引用率最高的口号了,究其原因,可能是与大家对现代主义建筑最初一瞥时的直觉一致吧。但这句话的作者阿道夫·路斯却终其一生不为以包豪斯和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主流现代主义建筑小圈子所接纳,他后来的代表性思路——Raumplan虽也也重视空间安排的灵活性,但却是以封闭空间在灵活层高情况下的灵活组合为特征,和主流现代主义追求的流动空间有质的差别。他的作品追求静态稳定的秩序感,在这一方面与古典建筑的追求相似而与主流现代主义差距甚远。\x0d\x0a路斯是怎么论述“装饰就是罪恶”的呢?令人惊异的是他理直气壮的论据除了一些来自经济、技术、美学等常用的理由外,更引人注目的是来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人类学的理由。——不要忘了,弗洛伊德是和路斯同时代生活在同一城市维也纳的人。——路斯的基本逻辑之一是:按照弗洛伊德的学说,人类最早的装饰就是欲望的发泄途径。就像没教养的人可以说脏话而文明人不能说一样,文明人也不能采用“装饰”来发泄,否则就是犯罪。\x0d\x0a这是一个典型的逻辑看似严密却不堪一击的诡辩术,而且充满了西方文明的偏见和优越感。路斯在课本上的代表作斯坦纳住宅看起来只剩了白墙方窗,与过去对现代主义理解不深时心目中的“现代”形象倒是很接近了,不过绕到背后去,也赫然可见圆拱屋顶的,而且这座建筑也仅仅在作为“装饰就是罪恶”的图解时有效,远远不是路斯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见我的旧作\x0d\x0a《回过头来的阅读》)\x0d\x0a路斯反对装饰,但他的作品室外采用白墙,室内则常用昂贵的大理石贴面,并且对于大理石贴面的花纹非常讲究。这算不算装饰呢?在路斯的字典里面,这不算。密斯也反对装饰,但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也精心选择了带花纹的大理石,从这一点上,路斯倒是和密斯见解相似。但差别在于,密斯的大理石花纹上下对称,表达的是对重力的无视,以此达到轻的效果,但路斯想表达的还是重力下的稳定感。\x0d\x0a路斯真的是什么装饰都反对吗?还有,路斯真的认为因为现代的“文明人”高于其他人一等所以就不能用装饰吗?也并不完全如此。1909年他在自己办的刊物上发表了一篇简称“建筑”的文章,里面盛赞了在湖边山村游历时看到的农村住宅,喜欢农民们“由本能驱使”的建造。“他在做屋顶,哪种屋顶?漂亮的还是丑陋的?他不知道,就是屋顶。”建筑史家里克沃特认为:“他(路斯)认为农民可以用装饰,文明人却不可以,农民的工作受直觉的直接控制。他们的直觉来自遗传,因过去的成功不断增强。”(《亚当之家》)看来他也未必认为文明人就高人一等,也未必反对装饰反对得那么极端。那么,该怎么理解路斯做出这种判断时所面对的问题呢?这种问题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x0d\x0a就是因为工业让装饰更廉价了,让装饰上面凝聚的劳动的汗水和创造的喜悦几乎没有了,装饰的无限制复制和蔓延就失去了其吸引人的光环,而变成了庸俗和浮夸的象征——这也是比路斯早半个世纪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基本主张,不过与路斯不同,“工艺美术运动”主张恢复手工反对机器生产。维也纳拆掉老城墙建设环路,环路旁新建的的建筑就是那种模式化繁缛装饰的风格。对于维也纳环路,当时的批评之声很多,而路斯也正是从这个问题进一步反思得出了他的“装饰就是罪恶”的口号的。\x0d\x0a看来通过对口号背景的分析,我们找到了一个路斯其实没有很好地解答,而我们也遇到了,但或者没意识到,或者也尚未找到答案的另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其实是更值得深思的。
滑铁卢被用来比喻惨痛的失败。象征意义:拿破仑一直打胜仗,直到在滑铁卢大败,之后拿破仑被囚禁。所以滑铁卢用来形容由成功到失败的转折点。
滑铁卢指的是拿破仑战争失败的一个城市的名称,然后从那次战争以后,拿破仑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引申义就是一个人失败的地方或是让一个人就此失败的一件事情。
滑铁卢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的小城市,交通发达,人文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很有氛围。
扩展资料:
滑铁卢可以说就是失败的意思,“遭遇滑铁卢”就是遭到了失败,也是指在某方面有遭到失败或出现危机。
滑铁卢战役是军事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1815年拿破仑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返回巴黎。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君主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滑铁卢战役后,联军很快攻占巴黎,拿破仑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
参考资料:
滑铁卢战役(欧洲史上著名战役)百度百科
滑铁卢(加拿大东部城市)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