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25日,改昆山县为梁山县。县委、县政府分别迁至阎庄村和西小吴村(今属黑虎庙乡)。1950年2月,梁山县委、县政府迁至郑该村(今属前集乡)。1952年春,县委、县政府迁至后集村(今属梁山镇)。是年11月,平原省撤销,梁山县随菏泽专区划归山东省。1958年10月,撤销菏泽专区,梁山县改属济宁专区。1959年6月,梁山县复属菏泽专区。1990年1月,梁山县划归济宁市所辖。
梁山,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水浒文化的发祥地、继承地、聚集地,是全世界有名的“中国水浒,大义梁山”的美誉。
在1990年1月之前,梁山一直归属菏泽,据说因为济宁市的灌溉用水问题,偏向于济宁对菏泽无利的方案出炉,将梁山划归济宁市管理。
28年前,济宁用一个镇(核桃园镇),拿走了菏泽的梁山县。
梁山在1990年年初即从菏泽地区划到济宁市管理,成为地级济宁市下属的一个县。这是一张1989年国庆节期间的济宁地图,从地图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当时的梁山还不属于济宁管辖,但此后没多久,梁山就归属济宁,这大概是梁山未归属济宁之前最后一张官方地图了。至此成就了济宁的“东文西武”(东文即是济宁东部曲阜、邹城的孔孟文化;而西即是济宁西北方向的梁山,因是《水浒传》故事情节所在地,而梁山好汉们个个尚武而故名西武),另有“南水北佛”。
当时梁山归属济宁管辖是因为济宁市争取黄河引流的结果,作为交换,济宁将嘉祥核桃园镇划入菏泽。但从历史上来看,梁山曾经多次归属济宁。先从梁山好汉所在的宋朝来说,梁山就属于济州管辖。《水浒传》中清晰的写到,梁山首次进入读者视野是柴进向林冲引荐:山东济州管下有一水乡,地名梁山泊。而真实历史中的宋江起义被剿灭也是书中提到的济州太守张叔夜。虽然当时北宋济州府还不在今天的济宁,是在巨野,后来为防御水患,迁至任城,即今天的济宁。但济州与济宁毕竟一体传承,前后衔接,另有原著第六十回中介绍宋江与吴用商议军事,一僧人游方来到济宁,经过梁山泊,提到了河北卢俊义。从名著中我们就看出济宁在宋朝就和梁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在建国后,整个菏泽地区曾在1958年整体划到济宁地区管辖,而梁山自然也就归属济宁。这段时间只有一年时间,但也证明了济宁与梁山分分合合的历史。
所以,现在梁山划入济宁辖区,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现实的原因。
历史上,梁山与济宁有很多交集。当然那时候并不是梁山县,为实际现梁山县地区。因朝代更迭,地域变换频繁,梁山大部分地区经常隶属于济州路、济宁道或济州府。建国后,又有两次归属济宁:
1949年8月25日,梁山县成立,隶属于平原省菏泽专区。1952年年11月,平原省撤销,梁山县随菏泽专区划归山东省。1958年10月,撤销菏泽专区,梁山县改属济宁专区,这是第一次梁山归属济宁。1959年6月,梁山县复属菏泽专区。1990年1月,梁山县划归济宁市所辖,这是第二次梁山归属济宁。
梁山都是菏泽人梁山原本就是菏泽的希望把梁山要回来梁山人根本不喜欢济宁现在因为政治归济宁所以办事只能去济宁别的人家都去郓城在梁山提起菏泽人人家都竖起大拇指提起济宁就一句话也就那样
因为菏泽穷,这是大白话,菏泽一直都是山东最穷的一个市,现在的菏泽为了发展经济,接收了好的别的地方不接收的重工化工等重污染工业,菏泽这几年污染太厉害了,没有一条清澈的河流了,不光是梁山,连单县都想着脱离菏泽。
1990年一月一日,属于嘉祥县的核桃园镇和属于菏泽的梁山县有了新婆家。核桃园从此属于菏泽巨野,梁山属于济宁,济宁嘉祥的影响力在核桃园还是挺大的,无论是上学,看病,游玩,上班,都还是和济宁有亲近感和好感,可惜核桃园不在属于济宁市。好希望还能回到济宁
作为一个梁山人,这个问题我得回答一下。
严格意义上算是两次吧!
1949年8月25日,宣布改建昆山县为梁山县。
1952年春,梁山县随菏泽专区划归山东省。
1958年10月,撤销菏泽专区,梁山县改属济宁专区。
1959年6月,梁山县复属菏泽专区。
1990年1月,梁山县划归济宁市所辖。
最后一次据说是因为济宁水资源不丰富,想要利用黄河水,但是济宁其他辖区不靠近黄河,于是用核桃园镇(山石资源较多)作为交换,将梁山县换到了济宁辖区。
虽然现在梁山已经隶属济宁30年了,但是仍有人以为梁山是菏泽的,遇到许多菏泽人都会亲切的说:咱们是老乡。
也确实如此,不论是语言还是生活习惯,很多都要相似之处。
按道理说有水浒文化在,梁山应该发展的不错,但是济宁有个曲阜就顾不上梁山了,一切只能靠自己了!
梁山因历史上梁山好汉108将而著名,1990年1月,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经国务院批准划归济宁市建制。届时,菏泽一个以梁山国棉厂、油漆厂等企业的工业县,隶属于济宁市管理。原属菏泽期间是一个工业强县,据说目前在济宁市排名在后边位次。曾去过梁山,城市面貌有所改观,但发展不是很快。希望梁山加快步伐,找准自己的位次,把梁山建设的更加美丽。
梁山县在历史上分属郓城县,汶上县,东平县,寿张县,几千年的历史都归属于兖州府,归属于菏泽不过短短几十年,后来还给济宁也是正常的!菏泽人惦记梁山也就罢了,可有些梁山人就因为这几十年的归属念念不忘菏泽!忘记了归属了几千年的兖州府!
山东梁山县,地处泰安,济宁,菏泽之间,1990年从菏泽划归济宁管辖。核桃园镇则从济宁划归菏泽地区巨野县管辖。
同一时期,山东也有不少地域管辖权的变动,比如从泰安地区划出了只有莱钢和莱城的莱芜市,目前GDP不过千亿。还有从临沂地区划出的日照,只有日照,莒县,五莲三个县区,经济排名也是倒数。
梁山县位于山东省的泰安、济宁、菏泽和河南省的濮阳四地市交界处,地处北纬35°36′36〃- 35°58′59〃与东径115°51′37〃一116°21′26〃之间。境域南北长41千米,东西宽45千米,总面积964平方千米。县城在东南与西北和西南与东北方向的对称中心处,距济宁市65千米,距省会济南市148千米。东北至泰安市130千米,东南至兖州市83千米,西南至菏泽市92千米,西北过黄河至台前县城 36千米。梁山县北、东面与东平、汶上县毗邻,南、西面与嘉祥、郓城县接壤,西北隔黄河与河南省台前县相望。从梁山县城,西至郓城县界20千米(径距,下同),以黑虎庙乡马庄村为界;西南至郓城县界8.5千米,以马营乡鲍垓村为界;南至嘉祥县界19千米,以方庙乡琉璃井村为界;东南至汶上县界31千米,以开河乡五里堡村为界;东至东平县界18.5千米,以馆驿乡靳口村为界;东北至东平县界16千米,以李官屯乡张官屯村为界;北至东平县界11千米,以小安山乡殷那里村为界,西北至河南省台前县界23千米,以赵固堆乡蔡楼村为界。临县界村庄,从馆释乡的王仲口村,依次有王仲口、王思口、戚村、尚庄、靳口、刘庄(上述村庄属馆释乡)、赵楼(属韩岗镇)、张庄、郑庄、蒋庄、朱庄、东袁口、南袁口、孟庄(上述村庄属袁口乡)、刘口、辛庄、后关庄、“前关庄、孙庄、开河、五里堡(上述村庄属开河乡),马垓(属韩垓乡)、林辛庄、陆庄、戴庄、前杨楼、前申庄、高庙、潘庄(上述村庄属信楼乡)、琉璃井、甄庄、褚庄(上述村庄属方庙乡)、刘庄、李乡、徐庄、古路沟、前杨楼、高庙、方庄、路垓、西杨集(上述村庄属拳铺乡)、鲍垓、李屯、普屯、倪楼(上述村庄属马营乡),五里庙、丁庄、侯道沟、杨庄、野猪淖(上述村庄属杨营乡)、西张庄、东王全、西李庄、马庄、尚那里、高堂、大营、陈垓、程那里、刘堂(上述村庄属黑虎庙乡)、孙孝溪、王老君、钟那里、姚庄、范那里、艾那里、蔡楼、西刘、贾庄、李楼(上述村庄属赵固堆乡)、丁楼、刘灿东、荣岔河、马岔河、后菜园、雷口、路那里、国那里、孙楼、杨盘、白庙、大王(上述村庄属鄂陈乡)、周楼、刘堂、殷那里、北张庄、范庄、鹅鸭厂(上述村庄属小安山乡)、邓庄、张官屯、冯庄、李官屯、解庄(上述村庄属李官屯乡)。
殷商时代,县境北部为商封王庶兄微子的封地。西周,县境大部属于须句国。须句城,在安民山以东济水滨。今小安山东3千米东张庄村,即其故地。春秋时期,县境西部属晋国范邑,北部属鲁国微乡,东南部属鲁国中都邑。战国时期,属齐国的范、寿、须句等邑。秦,属薛郡(杜佑《通典》为杨郡)须昌县、张县和东郡范县。西汉,分属东郡的范、须昌、寿良三县,东南部属东平国的东平陆县。东汉,分属兖州东郡范县、东平国的寿张、须昌县。三国,属克州东平郡范、须昌、寿张、东平陆四县。南北朝,属东平郡的须昌、寿昌(晋代寿张)、平陆、范县。北魏并置东平郡,一属济州,一属克州。东平都又各置寿张县、范县。兖州东平郡郡治在秦城,所辖寿张县县治在今寿张集。县境分属克州东平郡的范县、寿张县、须昌县和济州东平郡的寿张县。北齐时期,克州东平郡的寿张县并入须昌县。隋,属济北郡的寿张县、东平郡的须昌县、鲁郡的平陆县。寿张县城仍在今寿张集。唐,分属郓州须昌、寿张、中都、郸城诸县。武德四年(621年),于寿张置寿州,领寿张、寿良二县。五年废寿州,省寿良入寿张。五代,隶属沿袭唐朝,后唐时改须昌为须城。北宋,分属郓州(宣和元年升为东平府)须城、东阿、中都、寿张县。咸平三年(1000年)郓州城毁,迁至今东平县州城镇。寿张县治所仍在今寿张集。金,分属山东路东平府须城、汉上、寿张和济州的郸城县。大定七年(1167年)黄河决口,寿张县迁治竹口镇。大定十九年(1179年)复治于今寿张集。元,属东平路须城、寿张、汶上三县和济宁路的郸城县。明,属克州府东平州、寿张县、汶上县、东阿县、郓城县。县境东部属东平州,西部属寿张县(南至梁山)。郸城县与汶上县以独孤山(今独山)为界,以西属郓城县,以东属汉上县。清,分属山东克州府汉上县、寿张县和泰安府的东平州、东阿县及曹州府的郓城县。民国2年(r913年),废府、州为道、县。县境南部属岱南道(1914年6月改为济宁道)郓城、汉上县。西、北部属东临道寿张县,东部属东平县。民国11年(1922年)后,废里、社改区、乡(下分间、邻、庄)。民国17年(1928年),裁撤道制,直隶山东省政府。民国23年(1934年),划鲁西南十四县为“县政建设实验区”。次年1月,在实验区基础上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4月23日,文改为“山东实验区长官公署”。民国25年(1936午)又改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翌年,全省划为12个行政督察区,波上、东平县属第一专区,鄂城县属第九专区,寿张、阳谷县为第六专区。抗日战争开始后,1938年专署辖区略有调整,郸城、寿张、东平、汶上县属二专署,阳谷、东阿县属六专署。
建置沿革梁山建县于1949年8月:所辖区域由原郝长、东阿、东平、汉上和部城等县的边沿地带组成,其前身是中共领导下的昆山县,历史上与邻县有不解之缘。1940年8月,中共鲁西区党委为巩由军展鲁西抗日根据地,决定在东阿、阳谷、寿张、郓城、汶上、东平六县边区结合部建立昆山实验区。11月,鲁西区党委派民运部部长邵子言赴昆山一带建立实验区工作委员会,邵子言任实验区工委书记。昆山实验区隶属鲁西区党委领导,驻地在张博士集(今属大路口乡)。1941年1月18日,中共昆山实验区工委改为中共昆山县委。同期,昆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昆山县委、县政府分别隶属鲁西区党委和鲁西行政主任公署领导,驻地在张博士集、师集等村。是年7月,昆山县委、县政府改属冀鲁豫区党委和冀鲁豫行政主任公署领导。1942年5月,昆山县委、县政府改属中共八地委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二十三专署领导。 1943年1月,昆山县委、县政府改属中共二地委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十七专署领导。1944今年5月,昆山县委又改属中共八地委。同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十七专署改称八专署后,昆山县政府属其咳导。1945年8月,昆山县委、县政府分别隶属中共二地委和二专署领导。1946年1月,成立冀鲁豫七地委、七专署,中共昆山县委、县政府属之。同年3月,撤销七地委、七专署,并人二地委和二专署。11月,重设七地委、七专署。昆山县委、县政府与其隶属关系随之变动。 1949年8月,设立平原省,昆山县委、县政府隶属平原省菏泽地委和专署。1949年8丹25日,中共昆山县委、县政府在商老庄召开县、区干部会议,宣布改建昆山县为梁山县。县委、县政府分别迁至阎庄村和西小吴村(今属黑虎庙乡)。1950年2月,梁山县委、县政府迁至郑该村(今属前集乡)。1952年春,县委、县政府迁至后集村(今属梁山镇)。是年11月,平原省撤销,梁山县随菏泽专区划归山东省.1958年10月,撤销菏泽专区,梁山县改属济宁专区。1959年6月,梁山县复属菏泽专区。1990年1月,梁山县划归济宁市所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