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桥为什么叫安澜桥(都江堰安澜索桥的导游词)

黑龙江旅游网3030

安澜桥是中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座名播中外的古索桥。最早称绳桥或竹滕桥,这与它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以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

索桥为什么叫安澜桥(都江堰安澜索桥的导游词)

安澜索桥也被当地人们叫做“夫妻桥”、“何公何母桥”,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

岷江滔滔恶浪,没有修建索桥前,民谣有“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之说。在清代初期有一个姓何的教书先生,是当地出了名的多管闲事的人。

有一次,何先生和他的妻子何夫人去游山玩水,到了岷江,看见了官船在摆渡人们,他们夫妇也想去对岸。过去一打听,一人乘船10两银子,夫妻过河要20两银子。如此高的价格使夫妇俩人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回到家里,何先生彻夜难眠,在想如何在两岸架一座桥,断了负责官船的那些官员们的财路。

一天、两天、三天,何先生不吃不喝得想了3天,仍然一筹莫展。在第三天夜里,何先生看见夫人在刺绣。他发现,那块布架在框子的上面,竟然不会掉下来。于是,他心想我为什么不能在空中架一座索桥呢!

于是,说干就干,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奋斗,何先生终于架好了一座索桥。那些负责官船的官员们记住了千方百计找何先生的毛病,想方设法要报复他。

当时,桥的两旁没有扶手,再加上桥不稳定,人很容易掉下去。最终,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个酒鬼喝醉酒过河时,不小心掉进河里淹死了。

于是,官员们抓住时机将何先生逮捕并处死。何夫人得知此事后悲痛欲绝,想投河,可想到丈夫不明不白便死了,她如果也死了,会对不起天上夫君的亡灵,所以她决心为夫君洗冤。

一天,何夫人漫步大街,看到一个人在玩耍杂。只见那人两手抓住两根立着的木棒,全身腾空。何夫人忽然想到如果在桥上装扶手,人们走在桥上就安全多了。

经过两天的努力,何夫人给桥装上了扶手。因此,人们便称安澜桥为“何公何母”桥。

二王庙前的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座名播中外的古索桥。最早称绳桥或竹滕桥,这与它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以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何先生修的桥因无栏杆所以一人摔下水摔死,被官员处死,妻子为了为丈夫雪冤想尽办法修了栏杆。全长约500米,在鱼嘴处建立外江水闸,把桥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乘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钢筋混凝土桩,桥身也缩为240米。远看如飞虹挂空,又像渔人晒网,形式十分别致。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