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的秦岭山脉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山脉,它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孕育了华夏文明。如果说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那么秦岭就是华夏的父亲山,是中国的脊梁。那么,秦岭对于中国来说到底有多重要?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之所以这么大,就是因为有秦岭山脉的存在。它所穿过的五大地理分界线,就是产生南北方气候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一、我国0℃等温线
顾名思义,我国南北方的温度就从秦岭这条山脉区分开来。在秦岭以南,冬天的温度再低,基本都不会低于0度,而在秦岭以北,冬天的温度可达0度以下。所以,在南方的河流,像长江、珠江就不会冻结,在冬天依然可以保证航行。而北方的河流在冬天基本就全部结冰了,根本无法通行。
二、800毫米降水分界线
秦岭以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以上,土地湿润,河流水量充足。在秦岭以北,几乎所有地区降雨量都不会超过800毫米,甚至有些地方一年几乎不下雨,比如像西北的大沙漠地带,常年干旱,树木很难生长。
三、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由于秦岭的海拔平均高达2000到3000米,所以就把东南沿海的湿润空气基本阻挡在了南方,这样的话南方的降雨量就必然会增多,北方的降雨量自然就减少了,所以就会形成这种在秦岭以南是湿润地区,在秦岭以北是半湿润甚至干旱地区的地理现象。
四、水稻产区与小麦产区的分界线
由于秦岭以南降雨量比较多,土地湿润,含水量很大,绝大部分区域的土地含水量比北方地区多得多,所以南方大多种植水稻。而北方由于土地含水量少,土地比较干旱,所以只能种植需水量比较少的庄稼,比如小麦,玉米等。
五、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我们都知道,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但是到了中下游平原地区就分开了。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而分开这两条河流的山脉就是秦岭山脉,秦岭以南是属于长江流域,秦岭以北是属于黄河流域,秦岭走向为东西走向,刚好将长江与黄河分开来。
其实,秦岭不仅有很大的地理意义,它还被成为中国的植物宝库,有专家称这里没有一草一木是多余的。还有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等多种珍稀动物都在这里被发现。所以,秦岭山脉不管是地理意义,还是研究价值都是无法衡量的,它不仅仅是一座山,更像是中国的一座自然宝库!
秦岭是中华的龙脉。中华始祖炎帝就出生于发源自陕西省宝鸡市秦岭之中的清姜河畔。他和黄帝结盟,战胜了东方的蚩尤部落,炎黄部落和归降的蚩尤余部成为了最早的华夏民族。
周族发迹于秦岭北部不远的黄土高原。商纣王后期,东部淮夷等部族起兵,这时的周族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西部最大的方国。周武王在姜子牙的建议下起兵,乘虚攻克了商朝的都城,纣王在绝望中登上鹿台,自焚而亡,江山从此易手。
周王大封诸侯,中国的版图随之迅速扩张至长江流域。周公颁布周礼和法令,使得华夏民族最终形成。
到了东周的战国后期,秦人在天水、宝鸡一带迅速崛起,得益于"商鞅变法“的巨大作用,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及至秦王嬴政执政,奋“六世之余烈”,扫平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嬴政就是秦始皇,他扫平六国后,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设立郡县制度、修建弛道和长城、制定法律约束国人。为了统一六国人民的思想“焚书坑儒”,北击匈奴、南吞闽越。使得华夏民族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秦朝因无休止的徭役和残暴的统治二世而终。替代它的汉高祖刘邦初时被“西楚霸王“项羽封至秦岭南麓的汉中,在张良、韩信等人的辅佐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经过四年战争,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从汉初的休养生息、委曲求全,到后来的“犯大汉者,虽远必诛”,北征匈奴,使其远遁西方,派遣张骞“凿空西域”,华夏文明登上了历史上一个辉煌的顶峰,这时的华夏族被称为汉人,汉族名称由此而来。
到了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以秦岭为界。在秦岭两侧,魏汉两国发生了无数的战争,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自西晋灭亡之后,北方进入了混乱阶段,“五胡乱华”,北方汉族处于生死边缘。隋文帝杨坚一举扭转了这个局面,统一了全国,建立了隋朝。隋朝是汉人政权,隋文帝杨坚和其子杨广建立的科考制度,一直影响到今天。“中考”、“高考”、“考公”皆是脱胎于此。
隋朝的国运就像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终。取代它的是杨广的表兄李渊建立的唐朝。唐朝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另一段辉煌,在当时,秦岭北麓不远处的长安城(现在的西安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名气远胜当今的“北上广深“。
“安史之乱“之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东移和南移,但秦岭一直是南北双方的分界线。金朝与南宋的分界线之一,就在秦岭深处的大散关。
一直以来,秦岭都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北方的黄河流域盛产小麦,南方的长江流域盛产水稻。它不仅是地理上的气候带的分界线,而且是中华之龙脉。每当两个国家以此为界,总会战乱不断,人民陷入苦难之中。而一旦秦岭被囊括在一个国家之中,则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国力极度强盛。因此,秦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秦岭是我国最具有自然地理分界意义的山脉。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年积温4500℃等积温线经过的区域。
由此,就确定秦岭在我国众多山脉中的特殊地位,秦岭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秦岭以南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秦岭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秦岭以南河流无结冰期,秦岭以北河流有结冰期;秦岭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以北以旱地为主;秦岭以南是亚热带,秦岭以北是暖温带。
1.地理位置的重要。
秦岭是中国地理气候南北分界线,黄河长江分水岭。北挡风沙,南阻印度洋暖湿气流,拱卫南方。
涵养水土,中原水塔,保卫八百里秦川。
2.中华龙兴之地。历史上重要战略要地。统一中原,必须拥有的战略要地,南下可以占据四川湖北,进而囊括南方。北上的根据地。三皇五帝,秦汉隋唐帝国,铸就辉煌成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3.丰富的动植物基因库,草药王国。太白山、终南山,风景优美,道家高人隐秘。
四川盆地是块风水宝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适中,物产丰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假若没有秦岭的高山耸立,而是一马平川,西伯利亚的寒流直趋南下,蒙古高原的黄沙滚滚而来,四川又将是何等模样!
因为秦岭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它许多山峰高大险峻,阻挡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及南方北上的暖湿气流。所以秦岭是我国干湿的一条分界线,也就是秦岭淮河以南为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以北为干燥地区,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吧!你们认同吗?
秦岭北面是黄土高原,南面是四川盆地。秦岭是黄河和长江的分界线,是北方小麦和南方水稻的分界线。长江、淮河、黄河、汉江并列,合称“江淮河汉”。秦岭又是中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秦岭东西大约长500公里(广义来说是1600公里),南北宽150公里,其南北的气候、温度、地形均呈差异性变化,是中国唯一东西走向的山脉。
秦岭秦岭,分为狭义上的秦岭和广义上的秦岭。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冬天,秦岭阻挡寒潮往南进入南方地区;夏天,阻挡湿润海风进入北方地区。秦岭、淮河流域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干旱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剧减少。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境内。秦岭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
为什么秦岭那么重要?秦岭是一座历史文化上的名山,它被人们尊称为华夏龙脉。说到秦岭,人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淮河,在初中地理课上,老师曾说:“秦岭-淮河线是我国自然地理上南北方的分界线,也就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在中国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地理概念。”
秦岭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动植物王国。秦岭西起昆仑东到大别山,山脉连绵不绝,总共一千六百多公里,有万山之祖的美称。其中,山上的动植物数不胜数:有珍贵的野生大熊猫、金丝猴,有野生保护动物八十多种,鸟类三百多种,更别提其他野生动物的数量了;有许多的珍稀植物,有草本植物一千多种,木本植物一千多种,……还有众多溪流,拥有动植物在这里安家的条件。
秦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秦岭原本的样貌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数亿年的板块碰撞,才形成现在的秦岭,其中最高的一座山峰就是著名景点:太白山。秦岭是一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依山傍水的生活令人向往。而且秦岭和大多数王朝更迭都或多或少有着关系:秦朝出自秦岭武关;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生在秦岭,帮助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明末李自成兵败后,手下只胜不到百人,退入秦岭之中休养生息;众所周知的诸葛亮也是在秦岭五丈原病逝。秦岭也深受诗人的喜爱,如:李白“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白居易“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峰开”。
秦岭还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秦岭云雾缭绕、山高水长,更是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翠华山的天池、太白山的大爷海、青峰山上的瀑布、华山上的玉泉、有秦岭七十二峪、五丈原和白鹿原、……
总结:秦岭在我国众多山脉中的特殊地位,秦岭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秦岭以南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秦岭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秦岭以南河流无结冰期,秦岭以北河流有结冰期;秦岭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以北以旱地为主;秦岭以南是亚热带,秦岭以北是暖温带。
1.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 2.一月份我国0℃等温线 3.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4.800毫米等降水线 5.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
秦岭和淮河分界线所起到的重要分界作用有:1、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作用.原因: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北的一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为暖温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南一月的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为亚热带.2、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根据降水量的不同区分.3、河流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分界线根据两边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汛期、流量大小、含沙量以及航运等差异得出.4、不同土壤和植被的分界线根据两边植物的不同,如北方以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为主,南方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及北方黑土、黑钙土为主,南方红壤为主等特点得出.5、农业生产有差异的分界线北方农业以旱地为主,一般是一年一熟或两熟,小麦玉米为主;南方水田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以水稻小麦为主等等差异.
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达到了960万平方千米,地形也是各种各样,有平原,高原,盆地,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山脉,像太行山,天山,昆仑山,还有五大名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东岳泰山,中岳嵩山,然而中国有这么多的山,其中最有名气的还是要数秦岭了,因为秦岭被称之为龙脉!
为什么秦岭是中国龙脉?秦岭的存在有何意义呢?秦岭其实代表的有两种意义,
第1种他指的是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dao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至于嘉陵江。
第2种代表的意思是,西边从昆仑,中间经过陇南陕南,东至鄂豫院、大别山以及张八岭,这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秦岭到淮河一线是我们初中地理书上就学到过的,这是中国地理位置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也是由此划开了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在冬天的时候,请你能够阻挡住寒潮往南进入南方地区,在夏天的时候,秦岭可以阻挡海风进入北方地区。也就是说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几乎都是由秦岭一手控制的,如果失去了秦岭南方在冬天也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寒潮。北方在夏天也能够接到一阵又一阵的热浪。这就是秦岭的重要性,也是因此秦岭被称之为中华地区、华夏文明的龙脉。
早在古时候,司马迁在他那本著名的《史记》。里面对于秦岭就有记载:
可见在古时候古人们也意识到了秦岭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秦岭被称之为龙脉,还有一部分来自于风水学上面的原因。在风水学上只有绵长连贯的山脉才能够被称之为龙脉,秦岭就具有这样的特殊,中国大陆上大部分的山脉都是从秦岭绵延开来,也可以说中国大部分山脉的根都是秦岭。
古代的秦始皇他对于秦岭就有深深的感情,他坚信秦岭就是龙脉,甚至说出了“秦为天下之脊,南山为秦之背脊”。这里所说的南山指的就是秦岭,秦始皇始终认为是因为自己背靠着秦岭,吸收了山里的龙气所以自己才能够一统天下,成为天下的王,直到秦始皇死后,他都选择埋葬在秦岭骊山。
为什么秦岭那么重要?中国的山脉有很多,秦岭不仅名声响且作用大,主要是因为它所zhi处的地理位置。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最早是由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的。
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和陕西,东至鄂豫皖-大别山。秦岭是横亘在中国中部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山脉从东向西逐渐升高,不少山峰的海拔都超过2500米,是南北交通的一大险阻。秦岭全长1600公里,宽度10公里到二三百公里不等。秦岭山脉对气流有明显的阻隔作用,夏季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进入北方,冬季寒冷的气流不易进入南方。正是因为这样秦岭这条山脉使南北两边的气候变化有着很大的不同。
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也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主要地形是高原平原和山地;温差比较大,气候较为干燥,极端天气比较多;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秦岭-淮河以南,主要地形是盆地、高原、平原、丘陵;温差比较小,气候湿润,极端天气比较少;耕地类型主要是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秦岭这条线,使南北方地区的河流、温度、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秦岭的风景也很秀丽。秦岭的主要山峰有太白山、兴隆岭、四方台、翠华山、骊山等等。太白山是名山之一,太白山树木茂盛、石峰林立、千姿百态。骊山有着烽火台、老君庙、华清池等名胜古迹,骊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结语秦岭是中华的龙脉,一山分南北,汉江东流去,是南北文化的融合,交汇之地,是人们最早认识,感知,利用的最古老的山脉。
驾车路线:全程约849.6公里
起点:壶口瀑布售票处
1.延安市内驾车方案
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沿延壶路行驶200米,直行进入荣兰线
2)沿荣兰线行驶5.8公里,朝吉县/宜川/G22/G65方向,稍向右转
3)行驶710米,朝宜川/G65方向,右前方转弯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920米,直行进入青兰高速
3.沿青兰高速行驶99.9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厢西堡大桥
4.沿厢西堡大桥行驶800米,过厢西堡2号中桥约420米后,直行进入包茂高速
5.沿包茂高速行驶93.9公里,朝铜川新区/西安/西铜高速/G65W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西延高速
7.沿西延高速行驶53.4公里,直行进入延西高速
8.沿延西高速行驶31.3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9.沿匝道行驶920米,直行进入西咸北环线高速
10.沿西咸北环线高速行驶52.7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11.沿匝道行驶980米,直行进入连霍高速
12.沿连霍高速行驶288.9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十天高速
14.沿十天高速行驶117.1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15.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平绵高速
16.沿平绵高速行驶87.3公里,朝陇南/广元/G75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17.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兰海高速
18.陇南市内驾车方案
1)沿兰海高速行驶1.5公里,过右侧的桑家湾村约1.1公里后,在陇南/武都区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4公里,右转进入滨河路
3)沿滨河路行驶2.4公里,左后方转弯进入滨江西路
4)沿滨江西路行驶970米,右转进入人民路
5)沿人民路行驶5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兰渝线
6)沿兰渝线行驶49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陇南市
陇南徽县 _月亮峡的瀑布大自然的水世界
月亮峡中水流潺潺,波光粼粼,虽无明月松间照之境,却有清泉石上流之景,我被这峡里的水吸引,于是便拍摄了一组以水为主题的摄影作品,以记录此地的水之美。
01
月亮峡的水飞瀑如帘,
击水拍石奏仙乐
这里的水在各种大小不一的石头间穿梭,经过岁月的侵蚀,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瀑布。几处落差较大的地方,水流像撕成几十条绢布似的丝丝缕缕直泄而下,如蛟龙出洞一般,沿着怪石嶙峋的河道汹涌地冲向远方。置身此地,静静的聆听,山间鸟鸣,水中石响,合奏出一曲仙乐,在这寂静幽静的峡谷中,宛转悠扬。
02
月亮峡的水倒影如镜,
迷得彩蝶水中落
这里的河水,水平如镜,两边的青山倒影在水中,洗净了尘土,洗净了铅华,变的愈发的青,暖和的阳光穿过云层,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阵阵微风袭来,沁人肺腑,仿佛人在画中游。更有蝴蝶分不清虚实,时不时的落下水中,别有一番风趣的滋味。
03
月亮峡的水雾气缭绕,
似如西天瑶池景
若在清晨,月亮峡的水面雾气缭绕,若影若现,水如同穿上了一层薄纱,青山作伴,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卷便浮现在了眼前,让月亮峡更加的寂静清幽。山峦、树木、花草上也挂着水珠,空气中浸满了令人舒适愉快的气息,没有一点的杂质,那久违的、清新的气息充满山间,使人更加舒畅。
04
月亮峡的水秋水伊人,
红叶飘落润山河
一场秋雨过后,天气转凉,满峡的红叶被风吹落,红叶如雨,熙熙攘攘的飘落在石头、岸边和水中,红叶顺着河道款款而下,青苔、红叶和盈盈秋水滋润了这里的秋,让这里的秋天少了几分凄凉,多了几分唯美。
这便是月亮峡的水,在错落弯曲的水道间,时而缓缓流淌,时而急速奔流,时而婉转,时而悠长,月亮峡水孕育了这里的青山,月亮峡的水滋养了这里的万物,月亮峡的水顺着弯曲的河道流向远方,流向了我的心间,让我的心灵得以洗涤。
(图/文张承荣)
甘肃陇南旅游景点有哪些
万象洞,位于武都县西15公里处的白龙江南岸杨庞村半山腰,因洞中有洞,乳石遍布,琳琅多姿,宛如包罗万象的阆苑仙宫而得名。万象洞原名仙人洞、五仙洞,相传五位仙人在此修炼而得名。鸡峰山,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成县西南5公里处。它东接仙人崖,西连乱山,北临南河。鸡峰山以峰美、水秀、洞奇而得名,号称陇南第一山,徽成第一景,享誉陕、甘、川三省。西狭颂摩崖,位于成县西10公里处鱼窍峡中天井山下,俗称黄龙碑。刻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年,是汉代书法三颂之一。官鹅沟,位于甘肃陇南宕昌县,是一条长约三十多公里的峡谷。峡谷里有二十多个颜色深浅不一的碧绿湖泊,湖水清澈,还有老树等盘桓水中,是摄影家眼中的小九寨。峡谷两侧山势陡峭,山崖上有很多瀑布飞流直下,景观众多。主景区从通天门服务中心开始到官鹅天瀑景点处,也是大多数游客主要游玩的地带,主景区长度大约两三公里,只能步行,单程约需1小时左右,这一段以瀑布和峡谷风光为主,有五谷峡、五瀑峡、地书峡等众多形态各异的峡谷奇观,还有龙涎瀑、九叠瀑、虎口瀑等大小长短不一的瀑布点缀其间,其中官鹅天瀑又叫官鹅飞天大瀑布,瀑布高几十米,水量很大,非常壮观。
更多关于甘肃陇南旅游景点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陇南都有那些旅游景点?
您好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郊,由官珠沟、鹅_沟、木隆沟、庙沟等景区组成,集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湖泊如珠、峡谷如线、瀑布如织,动植物分布多样,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奇特。此外公园内居住有藏、羌民族3000余人,保留着独特的服饰、风俗,亦是民俗游的好去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
万象洞:位于武都县西15公里处的白龙江南岸杨庞村半山腰。洞窟深遂,钟乳石绚丽多姿,美妙神奇。随意拟之,辄肖毕真,故名。万象洞原名仙人洞、五仙洞。相传五位仙人在此修炼而得名。在国内十分罕见,不仅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而且填补了中国溶洞发育雏形到成形演变过程中的空白,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
白龙江: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流经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市的宕昌县、武都区、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河道全长576千米,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千米。河道穿行于山区峡谷,是旅游度假回归自然必去的景点之一。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4
康县阳坝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甘肃省康县东南部,境内气候温润、景色秀丽,有红豆杉、香樟、白皮松等国列珍稀树种近40种;有金丝猴、金猫、大鲵等国列珍稀动物36种,自然景观200余处,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居全省之首。景区内大部分为原生态森林。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秀丽的人文景观以及丰富的绿色山野产品把阳坝巧妙地打造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陇上江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5
西峡颂:位于成县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镌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峡颂》,俗称《黄龙碑》,是汉代《石门颂》、《甫阁颂》、《西峡颂》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198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跪求一篇壶口瀑布的导游词,50字左右,谢了
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的中国第二大瀑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从上游滚滚而来的黄河,看上去并不想承受汹涌之类的赞美,巨大的传送带一般的平缓运行,淹人轰隆隆的壶口处鸣响里,几乎是无声无息,只有在视觉中,水移动得让人眼晕。但水的力量在壶口充分地体现出来,400米宽的河面,突然漏斗一样被束成不足50米的一柱,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径直地砸向30米深的石槽中,真是“天下黄河一壶收”了。
壶口瀑布,位于宜川县城东48公里的大峡谷中,河西属陕西省宜川县壶口乡境,河东与山西省吉县相接。它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2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壶口之名,得来已久。《禹贡》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壶口即因此而得名。《古今图书集成》谓:“山西崖之脚,尽受黄河之水,倾泻奔放,自上而下,势如投壶。”传说壶口是大禹凿石导水处,故《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
壶口瀑布是一个移动的瀑布。据《尚书·禹贡》记载,约在公元前770年,壶口紧连着孟门,随着岁月的流逝,到813年成节的《元和郡县志》记载:壶口距孟门1000步(合1660米),而现在的壶口却在孟门上游的3000米处,时隔2700多年,石槽向上推移了3000多米壶口在瀑布的冲刷与侵蚀下,每年大约以70厘米的速度向上游移动,壶口瀑布在移动的过程中,就在这砂石河床上冲开了一条深约60米,宽约30~40米的龙槽,所以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壶口瀑布落差约30米,宽度最大时可达干余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滚滚洪流,到这里急速收敛,注人深潭,声似雷鸣,数公里外都可以听到;水波急溅,激起百丈水柱,形成腾腾雾气,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烟云之势!每当夏秋之季,彩虹贯于晴空,分外秀丽。其声、其势、其景,可以用“壮、秀、奇”来概括,使人不能不为之陶醉。
壶口瀑布的宽度和高度都不算大,值得人们惊讶的是其流量却相当可观。在冬季枯水期,流量最少时仅150~300立方米/秒,这时河面冰封,细流涓涓,给人以俊美之感;4月初,一且冰河解冻,流量骤增至l000立方米/秒以上,最高时达8000立方米/秒,这时,巨流夹着大量冰块冲击而下,如狮吼虎啸,惊天动地;到夏季,流量增至l000~2000立方米/秒之间,这肘,由于下游水位下降,落差加大,巨瀑破空而下,激起的水柱像箭一样直射苍弯,刹那间,一支支水柱又化作细小的水珠,遂又形成迷蒙的白雾,偶又显七色彩虹;金秋雨季,千溪万壑之水汇聚,河水流量剧增到3000立方米/秒以上,全部瀑布连成一片,这时洪波怒号,激流翻腾,声如奔雷,景象极为壮观。
由于自然生态的原因,黄河水色黄浊,与周围高原峡谷的环境色彩构成和谐的自然美。黄河岸线曲折,河面形态开合多变,枯水期、常水期和丰水期水量不同,又形成不同的空间感受。黄河穿行于秦晋峡谷之中,被两侧陡崖石岸所束缚,激发出迥异中原河道的壮丽景色,那“不放黄河走,层层锁石门,架空崩雪浪,夺滥战乾坤”的豪迈气势,给人以人定胜天的强烈感受。
黄河壶口瀑布以其特有的侵蚀型、潜伏式瀑布罕见于世界瀑布景观之林,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齐全,遗迹清晰,规模宏大,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科学性和观赏性。在这里,河谷地貌有:壶口瀑布、槽谷(秦晋峡谷、十里龙槽)、河心岛(孟门离堆山)、涡穴、水蚀凹痕、侧蚀洞穴、陡壁跌水、漏斗;差异冲蚀现象、河蚀地貌有:悬谷、支流谷底冲沟、潜蚀线沟;重力侵蚀地貌有:滑坡、崩塌、泻溜、方山地貌等。其他类型的地层剖面、虫迹化石、植物化石、节理、龟裂纹、侵蚀台地、沉积构造等地质遗迹更是稀有。因此,2002年,壶口瀑布正式进入国家地质公园的行列。
壶口风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神奇壮丽,变幻多姿,可以概括为“壶口十大景”。
第一景叫天河悬流:黄河水在壶口跌宕而下,落差达40米,形成横崖千尺,悬水奔流,山飞海立,风雨迷离,惊天动地的河瀑奇观。
第二景叫冰瀑银川:冬季,冰封雪冻,瀑布挂满冰凌,银装素裹,别有情趣,春季,黄河解冻,冰凌崩落,冰块小者如牛,大者如屋,声若山崩地裂,异常壮观。
第三景叫黄河惊雷:宜川民谚道:“一里壶口十里雷”,滔天洪水倾注一壶,万钧之力激起撼天惊雷,数里之外即可听劲隆隆吼声。艺术家们则称之“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如果把壶口瀑布喻为黄河的心脏,那么这涛声便是它的心音。
第四景叫彩虹飞渡:每逢日出时分,壶口上空便有彩虹飞架,五彩斑澜,仿佛仙桥。古人诗咏“水底有神掀石浪,岸旁无雨挂长虹”。
第五景叫壶底生烟:飞瀑直下,激起团团水雾,如同壶底生出的黄色烟雾。古诗云:“收来一壶水,放出半天云。”
第六景叫十里龙槽:传说大禹治水时,曾有神龙相助,劈出一道石槽,疏导洪水,就形成了今日的“十里龙槽”。由于瀑布水流巨大的冲刷力,在坚固的岩上冲出一道狭长石沟,日久天长竟达5公里。
第七景叫卧镇狂流:从秦晋交界的黄河大桥朝下望,河水冲出的龙槽豁然开阔,水面渐宽处,一块巨礁屹立河心,俯视如门,侧看如舟,仰视如山,其实是黄河中的一个小岛。它雄踞中流,划开河水,那就是传说中“山石为禹所凿”的孟门山。相传大禹治水时,先在这里凿开了第一个阻挡洪水的“龙口”暗洞,就叫它孟门。那孟门巨石之上,至今赫然锈有金明郡守所写的“卧镇狂流”四个一米见方的朱红大字。如到河水下落时,这四个字便能露出水面,供游人观赏。民间传说其为神石,水涨石长,终不能灭,颇具灵性。
第八景叫孟门夜月:传说古代有位州官奉调人京,那时陆路尚不发达,他只好乘船沿黄河而下。船到孟门山下,天已黄昏,就靠岸停泊。晚上,他登上孟门山,观赏这黄河小岛上的夜景,只见明月高悬,映入河中,虚虚实实,分外好看。他在山上踏月观景,情趣盎然,便吟出“山随波影动,月照浪花浮”的诗句。回船人睡后,又梦见了明月入舟。次日早起幕僚为他圆梦,其中有一人说:“孟门乃龙门之上口,梦月入舟为鲤鱼跃龙门之吉兆。”后来,这位州官果然应验升迁。据说,巨石上的四个大字,就是由他亲笔书写,命人刻上去的。因此,民间还把这个孟门山叫做梦梦山。
第九景叫石窝宝镜:在壶口两边石岸上,分布无数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窝。石窝是由河水长期冲击石岸,盘旋琢磨河床凹处而成,所以多呈圆形,由此可见自然的造化之力。民间相传,这些石窝乃当年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马蹄踪,故又称“石臼仙踪”。其实这些石窝水洼并非人工所凿,而是经洪水激流数千年来冲击石块盘旋磨蚀而成,因此,每个坑从坑沿滑到壁都光滑无比,而且每个石窝里都有一个圆形石头。明代有人做诗赞曰:“河底有天涵兔影,山间无物掩蟾光。因其孟门开宝镜,嫣娥向晚理残妆。”
第十景叫旱地行船:是壶口地区独有的航运方式,晋陕峡谷航运不便,到壶口卸下货物,空船上岸,陆上行舟数里,过壶口后,船再人水载货,下行到禹门口连货带船一起卖掉,船工由陆路返回上游。
面对这汹涌奔腾的壶口瀑布和多种奇特幻景,大家一定会对伟大的黄河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赞叹,增添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诗人光未然,音乐家洗星海,就是在这黄河壮丽情景的激励下,谱写出鼓舞人民斗志的《黄河大合唱》。新中国建立后,不少文艺工作者将它摄人电影、电视镜头,搬上银幕,借以反映中华民族的伟大形象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站在壶口瀑布的边上,有一种冲动也油然而生。您看,浊黄而巨大的水浪冲天而起,升腾出不散的白色雾云,两岸是水雕出的沟壑,一律的深褐色石板,重重叠叠似讲述一个久远的惊悸。从瀑顶向下层层跌下浊黄的河水,如卷动的绸缎,缎面上的镂刻是高速舰艇在鲜花盛开的花海中行进时,背后卷起的花的涟漪。那是雄浑的造型,展现出非凡的壮美。在这样的水面前,人类的目光像面对无垠的大海,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我们就只管无数次地在岸边徘徊。谁也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的衣服都变得湿漉漉了。是水雾不倦地、湿润地留在人们的脸上、身上,而飞落壶口的河水却一兴钻进窄而深的“十里龙槽”,在重叠的石壁里,竟几乎成了一条暗涌。我们的那么宽阔、奔腾的黄河,就这样急匆匆地走远了。
近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为了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投巨资改善了壶口的旅游基础设施,增设了孟门山大禹治水塑像、八角望龙亭、黄河转九曲、夜观壶口等游览项目,最近又在筹建直升机游览项目。重建了道路,并对道旁进行了绿化,梨园、苹果园比比皆是,新修了三星级标准的观瀑舫大酒店。住在宽敞明亮的房间,听着瀑布的涛声,品着黄河大鲤鱼,喝着甘泉美酒,再来吼一段陕北信天游,简直使人有如临仙境的感受。
壶口瀑布以其深广的哲理内涵,吸引着炎黄子孙。人们视其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奋发的精神象征,称之为“民族魂”,不少健儿在此搏击洪流,扬我国威,创造了一个个中华之最:
1987年9月,黄河漂流探险队员壬来安乘坐由40个汽车轮胎缠结成的密封舱,顺瀑布而下,揭开了人类在壶口体育探险的序幕,人称“黄河第一漂”。其后,天津勇士张志强在黄河大桥跳悬索,人称“中华第一跳”。
1996年8月,河南冯九山横跨壶口走钢缆,创下高空走钢缆最长的世界吉尼斯纪录,被誉为“华夏第一走”。
1997年6月1日,为迎接香港回归,“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驾车飞越壶口,创下世界跨度最大的飞车世界纪录,被称为“世界第一飞”,现场的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冠名巨幅广告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同时创造了另一项新的世界之最。
1999年6月20日,山西吉县青年农民朱朝辉骑摩托车飞越壶口,又创下了新的奇迹。
这些奇迹的创造,和壶口瀑布的惊世气魄相得益彰,是对养育我们的母亲河的最好的回报。
壶口瀑布的导游词。
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南距陕西西安449千米。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在水量大的夏季,壶口瀑布气势恢宏;而到了冬季,整个水面全部冰冻,结出罕见的巨大冰瀑。
2014年12月6日前后,由于受持续降温天气影响,黄河壶口瀑布出现流凌、冰挂景观。
2015年7月30日,受壶口瀑布上游陕西境内云岩河流域强降雨影响,黄河壶口瀑布出现西边浊浪翻滚东边白浪滔滔的奇特景观。
陇南旅游景区有哪些
1、文县天池
文县天池是甘肃省独一无二的集高山湖泊、动植物资源、火山地震遗迹、少数民族风情于一体的4A级风景区。这里游人稀少,风景更是未被过度开发,商业化程度很低,完好地保留了原生态的美丽,这里是陕甘川大九寨旅游圈中一处难得的天然胜景,只有亲临其境,才能体味它的神韵。
2、文县碧口古镇
碧口镇位于甘川陕三省交界处,曾是享誉西北的水旱码头,是甘肃四大名镇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境内气候宜人、生态良好,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白龙江穿镇而过,是白龙江上的一颗明珠。到文县旅游,除了天池必去,碧口古镇也是不错的选择。
3、宕昌官鹅沟
官鹅沟是一条长约三十多公里的峡谷。峡谷里有二十多个颜色深浅不一的碧绿湖泊,湖水清澈,还有老树等盘桓水中,是摄影家眼中的“小九寨”。官鹅沟还是甘肃知名的避暑胜地,官鹅沟的景总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果要说陇南一个必去的景点,那么就官鹅沟莫属了。
4、鹅_沟
鹅_沟与官鹅沟、雷古山共同组成了官鹅沟大景区,鹅_沟内不仅仅有壮丽的湖泊瀑布,奇异的山峰,还有安宁的人家,鹅_沟与官鹅沟的门票是连在一起的,不过进去景区的出入口不同。它与官鹅沟的景色完全不同,绝对超值。
5、康县阳坝风景区
阳坝生态旅游风景区是一处山清水秀的自然风景区。这里气候湿润,风光旖旎,溪水清的见底,景色不输江南风光,森林覆盖率90%,是一处名副其实的“陇上江南”,有着“天然氧吧魅力阳坝”的称号,这里也是兰州及陇南当地居民观赏山水、消夏游玩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