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实用主义(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是什么)

黑龙江旅游网4110

大家好,杜威实用主义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是什么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杜威实用主义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是什么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具体内容

杜威实用主义(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是什么)

杜威以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的教育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教育本质。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角度,多方面且反复地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2)关于教育目的。杜威从多方面论述过教育目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他关于“教育无目的”的论述。

(3)关于教学的基本原则。杜威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是他的教学理论,而“从做中学”又是他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扩展资料:

杜威从实用主义的哲学观出发进行论述,他认为,从人类经验的传递和延续来看,教育是社会继续存在的条件;从人类经验的交流来看,教育是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只有使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由此,他提出了“教育及生活”,主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要求学校把教育和儿童眼前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杜威希望在使儿童学习前人知识和参与实践之间,即在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之间,找到一种“保持恰当平衡的方法。”

杜威把儿童“通过参与成人做的事去学习”称为间接的教育(即直接经验的学习),把“对青少年进行深思熟虑的教育”称为正式教育(即间接经验的学习)。

他认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知识不断增长积累,“没有这种正式的教育,是不可能将复杂社会的全部资源和成就传递下去。在这种正式的教育中,儿童由于掌握了书籍和知识的符号,也就为他们开辟了一条获得知识的道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杜威教育思想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是什么

实用主义是美国的本土哲学,核心概念即“效用”。它最先由皮尔斯(C.Perirce,1839—1914)提出,后经詹姆斯(W.James,1842—1910)予以发展。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当中。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真理论上被称做“工具主义”,即哲学是人用以辨别方向、适应环境和整理世界秩序的工具。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从认识论的角度则常被称做主观经验论。因为杜威反观争论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认为只要研究经验就行。杜威所指的经验,无所不包,作为经验主体的人和作为经验客体的自然都包括在内。杜威在阐述自己的认识论时,极端强调操作、行动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观念、知识、经验都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从行动中得来,如此行动便应当处于观念的核心。这种观点成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

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howto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思维与教学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