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金沙江断流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金沙江断流以及金沙江的水文特征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雨行走在云之南的丽江
行走体验丽江,彩云之南,雨声潺潺。
“雨在流”这四个字,在中文里给了我太多的想象空间。
其实计划中只有丽江一站。快一个月了,这部分经历还没列出来。一是对丽江的了解和想象差距太大,或者根本没有了解;第二,有一丝失望在里面。失望是因为没有很好的体验,也是因为丽江的旅游和商业气息太浓,只体验到了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嘈杂拥挤。
我向往的慢生活,因为这些和旅行的匆忙,是不可能找到的!
其实根源是我没有从骨髓里深入丽江。
大宅的木牌坊写的是大书,是纳西语的谐音,体现了纳西人对知识的尊重和教育的精神本质。石牌坊,拱拱柱,填石,坚固精致,无敌手。这是中国的一座精美的石头建筑。
据说后来木府土司和尚得了仙,跟着府中一棵柏树,上了天堂。后来他怕后人跟着他,一个雷击把他打倒了。也许神仙缘分没断,但他没死,只是枝头都长了。听导游说,大师升天时说了一句话,大意是金沙江断流,玉龙雪山崩塌,他要回来复兴木府。结果在1996年丽江地震的那天,金沙江被一块大石头截断,玉龙雪山崩塌,木府又多了一个新的男性。无独有偶,就在那一年,世界银行拨款重建木府。看来穆大师的预言得到了验证。
非常遥远的期待,让所有的想象,像上升的凤凰飞翔在彩云之上。我伸出手指来。就像沐浴在雨里,感受着芬芳。这种理解是一种什么样的错误?看路线,云在飞。夜幕降临是因为你需要醒来。路径延伸是因为需要混淆。寻找境界,站在寻找之外,我看到自己的影子慢慢成长。扩张之后,这些乡愁,随着人流远离了家乡。古城,文字和古乐,一个民族。这些想象很容易流入血液。构建历史的骨骼。期待着光荣的向往。用这么简单的教育语言来读。解读完之后是那么的痛快淋漓:下雨了。
从755年到79000年,丽江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被精选出来,以舞蹈、诗歌、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丽江古城吸引游客的又一亮点。以丽水金沙的舞蹈诗画形式,汇聚了丽江奇特山川孕育的滇西北高原独特文化气象和古老美丽的古纳西王国文化瑰宝。丽江各民族精选点击此处添加图片图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全方位展现丽江独特博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055-79000分为序、水、山、情四个游戏。
《丽水金沙》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丽水金沙》分为古代马帮、饮酒雪山、天地、舞团、鼓舞祭天、祈福仪式六个部分。整场演出以雪山为背景,以民俗文化为载体,来自十个少数民族的500名演员倾情演出。
两山一城一湖一河一种文化一种风格是主要代表:
【两座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玉龙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区,面积约2.63万公顷。最靠近赤道的北半球有现代海洋冰川,景区内分布着20多个完整的原始森林群落和59种珍稀野生动物。它被誉为冰川博物馆和动植物宝库。老君山是三江并流的核心景区,总面积842.64平方公里。区内有独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丰富未受破坏的动植物群落。共有种子植物280余种,隶属于79科167属
泸沽湖位于宁蒗县,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湖面海拔2685米,面积48.4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3米,最深处达93.5米。泸沽湖风景区已被列为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
【一江】就是金沙江。金沙江流经丽江651公里,沿途景观独特。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长江第一湾、虎跳峡、保山石城。
[I]纳西东巴文化,包括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东巴经书、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一种风情】即摩梭风情,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还保留着男不嫁女不嫁的母系婚姻习俗。
以上仅供参考。
神兵巧渡金沙江答案
巧在快
金沙江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屏山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2.55亿吨,约为宜昌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21亿吨(1950~1989年)的48%,少数年份所占比重更大。如1974年,屏山站年输沙量达5.01亿吨,占宜昌6.76亿吨的74.2%,占长江大通站年平均输沙量的近一半。因此控制金沙江的洪水和泥沙,对三峡水库长期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沙江泥沙含量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本区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本区以山地为主,多数地区切割强烈,山高坡陡,加之断裂发育,地震频繁,岩层破碎,易于导致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发生。气候条件方面,由于干湿季分明,植被的生长受到限制,岩层物理风化强烈,易于松散破碎,加之雨季降雨集中,历时短、降水强度大的局地性暴雨,成为滑坡、泥石流的激发因素。人为因素方面,随着人口增长,过度垦殖和放牧,加之滥伐森林,工矿、交通建设等也加重了水土流失程度。然而从金沙江屏山站1954~1989年共36年的输沙量系列统计分析结果来看,输沙量尚无明显系统性递增趋势,而与年径流量有密切关系,呈现出水多沙多、水少沙少的基本规律。从河段上看,金沙江巴塘以上河段,河流泥沙主要来自高山寒冻风化物和谷坡的崩塌、滑坡作用的产物,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仅为1310万吨,含沙量为0.535千克/立方米。巴塘至石鼓河段河流泥沙主要来自高中山的陡坡部分,石鼓站年输沙量增加到3600万吨。雅砻江口至屏山河段是金沙江流域主要产沙区,含沙量呈沿程递增的趋势,攀枝花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761千克/立方米,巧家站为1.34千克/立方米,屏山站达1.71千克/立方米。金沙江在此河段内接纳了云贵高原中部和四川西南部的一些多沙支流,如龙川江、小江、牛栏江等。攀枝花站以上人烟稀少,基本属于自然侵蚀,含沙量低于长江上游平均值;攀枝花站以下至屏山区间,由于岩层破碎,表土疏松,泥石流发育,含沙量沿程急剧增加。金沙江右岸支流小江流域是中国暴雨型泥石流集中发育的地区之一。小江流域断裂活动频繁,新构造运动强烈,是地震多发地。这一地区主要岩石是元古代板岩和千枚状板岩,河流分水岭处有震旦纪白云岩分布。频繁的地震和人类活动使地表破碎,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此外,流域内降水的垂直分带性和干湿季交替现象更利于泥石流的形成。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干季,形成泥石流的物质堆积起来,5~10月为雨季,其降水量可占年总降水量的85%~90%,最大月份(一般是7月份)可占年降水量的30%,集中的降水形成强大的冲刷力。据小江支沟蒋家沟上游观测,只要有中雨到大雨就会爆发泥石流。据统计,小江两岸有泥石流沟107条,且暴发频繁,危害严重,其中蒋家沟有一年竟暴发泥石流28次之多。频发的泥石流冲刷和淘蚀地面、毁坏农田、村庄和工程建筑,造成很大危害。小江流域面积为3120平方公里,而输沙量达611万吨,占屏山站的2.5%;含沙量高达5.01千克/立方米,是金沙江支流中含沙量最大记录。从金沙江各测站的输沙量看,石鼓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0.36亿吨,占屏山的14.1%。至攀枝花站,集水面积占屏山以上的58.7%,而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0.50亿吨,只占19.6%。雅砻江汇入后,集水面积增大,占金沙江流域总面积(屏山以上)的85%,多年平均年输沙量0.78亿吨,占屏山站的32%。到华弹(巧家)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79亿吨,占屏山站的70.2%。以上说明金沙江干流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雅砻江口至屏山的区间,这一区间的输沙量约占屏山站的57%,其中龙街至巧家段尤为集中,其区间集水面积仅占屏山以上集水面积的5.7%,而泥沙竟占29.5%。1974年为金沙江最大输沙量年,攀枝花、龙街、巧家、小得石各站输沙量分别为0.56亿吨、1.53亿吨、2.98亿吨、0.46亿吨,龙街—屏山区间3.48亿吨。从各支流看,最大沙年多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龙川江、黑水河、牛栏江分别为1974年、1974年、1976年,年输沙量最大与最小的比值,以牛栏江最大,达13.7,安宁河其次,为9.10,其他支流大多在5左右。金沙江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10月,约占全年沙量的96%左右,年沙量约80%集中在7~9月。泥沙年内分配比径流分配更为集中,最大输沙月,上游一般为7月,下游一般为8月。各支流5~10月径流量占全年的百分比为73.2%~88.7%,而输沙量则占全年的90.2%~99.8%。金沙江各站的多年平均年输沙模数为:攀枝花站约142吨/平方公里,屏山站近500吨/平方公里,雅砻江流域约294吨/平方公里,而攀枝花、雅砻江口至屏山区间高达2310吨/平方公里。区间内各支流上段输沙模数一般不大,如牛栏江上段年输沙模数仅69吨/平方公里;而下段因河谷深切,地形破碎,回龙弯至大沙店区间,年输沙模数增至1810吨/平方公里。金沙江由于谷深坡陡、断裂发育、岩层破碎、地面松散固体物质多,崩塌、滑坡、泻溜极为常见。历史上常发生崩坍堵江现象:1880年巧家县石膏地垮山,崩塌体堵塞金沙江形成断流;1935年会理县鲁车山崩,金沙江中形成高50米的堤坝,江水断流三日,可涉足而过;1965年禄劝县普福山崩,崩塌体达4.5亿立方米。金沙江两岸滑坡更为普遍,据统计,巧家县大于30万立方米的滑坡体有52处,老河口至巧家60公里河段内有40多条泥石流沟。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金沙江的水文特征
径流量
金沙江降雨径流主要来源于石鼓以下及其支流雅砻江。因玉树巴塘河口—石鼓区间属于横断山区,流域狭窄,而且又位于金沙江纵向河谷少雨区,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特别是玉树巴塘河口至奔子栏段的年平均降水仅在500毫米以下,径流深小于250毫米,两岸无较大支流汇入,因此金沙江上段区间径流约只占27%。石鼓以上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24亿立方米,石鼓站多年平均流量1343立方米/秒;在中段由于降水量增大,又有最大支流雅砻江汇入,河川径流倍增,龙街多年平均流量为3760立方米/秒,至屏山站多年平均流量达461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攀枝花为572亿立方米,支流雅砻江小得石为524亿立方米,两者几乎相当。屏山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428亿立方米,约占长江宜昌以上总径流量的1/3。
金沙江实测年最大径流量:屏山站为1952亿立方米(1954年),攀枝花站为699亿立方米(1966年),石鼓站为546亿立方米(1964年)。实测年最小径流量:屏山站1065亿立方米(1942年),攀枝花站429亿立方米,石鼓站29亿立方米(1959年)。
金沙江的径流和降雨都集中在汛期6~10月,屏山、攀枝花、石鼓、小得石等站6~10月径流量均约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5%左右,7~9月更为集中,上述各站7~9月径流量占全年的55%左右。
洪水
金沙江洪水是由融雪(冰)洪水和暴雨洪水形成,以暴雨洪水为主。暴雨主要产生在北纬28度以南的干流奔子栏至雅砻江泸宁一线以南和安宁河以东地区。洪水一般发生在6月下旬至10月中旬,尤以7~9月最为集中。由于流域面积大,降雨历时一般较长,汛期6~10月,平均每月雨日可达20天左右,造成洪水连续多峰,汛期6~10月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4%~81%,其中7~9月占全年水量的53%~61%,最大月(上段出现在7、8月,中下段出现在8、9月)水量占年水量的19%~22%,约占汛期水量1/4以上。最大洪峰上段多出现在7月或8月,中下段多发生在8月或9月。一次洪水持续时间最短的约10天左右,最长的达30天左右,多年平均15天洪量约占60天洪量的1/3,60天洪量超过汛期洪量的一半。
金沙江干流金江街以下调查历史洪水均以1924年为最大,重现期相当于60~120年一遇,屏山站推算最大洪峰流量达36900立方米/秒,巧家站为32700立方米/秒,攀枝花站为17500立方米/秒。
枯水金沙江的枯水期从11月至次年5月,枯季径流量约占年径流总量的25%(屏山站),最枯的2~4月仅占年径流总量的7%左右。枯季径流变化平缓,较为稳定。枯季径流量多年平均值占年水量比例,金沙江下段大于上段。上下段月流量分配不同,下段各站以3月最小,而上段则以2月最小。
根据实测资料,近60年来以1942年、1959年最枯。屏山站1942年11月至1943年5月径流总量为288亿立方米1959年11月至1960年5月径流总量为296亿立方米,分别相当于多年平均枯季径流总量363亿立方米的79%和82%。屏山站实测最小流量为1060立方米/秒(1982年3月22日、1943年3月14日),巧家站为820立方米/秒(1969年6月2日),攀枝花站为409立方米/秒(1984年3月15日),石鼓站为310立方米/秒(1960年1月30日),小得石站为354立方米/秒(1985年3月22日)。
泥沙
金沙江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屏山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2.55亿吨,约为宜昌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21亿吨(1950~1989年)的48%,少数年份所占比重更大。如1974年,屏山站年输沙量达5.01亿吨,占宜昌6.76亿吨的74.2%,占长江大通站年平均输沙量的近一半。因此控制金沙江的洪水和泥沙,对三峡水库长期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河段上看,金沙江巴塘以上河段,河流泥沙主要来自高山寒冻风化物和谷坡的崩塌、滑坡作用的产物,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仅为1310万吨,含沙量为0.535千克/立方米。巴塘至石鼓河段河流泥沙主要来自高中山的陡坡部分,石鼓站年输沙量增加到3600万吨。雅砻江口至屏山河段是金沙江流域主要产沙区,含沙量呈沿程递增的趋势,攀枝花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761千克/立方米,巧家站为1.34千克/立方米,屏山站达1.71千克/立方米。金沙江在此河段内接纳了云贵高原中部和四川西南部的一些多沙支流,如龙川江、小江、牛栏江等。攀枝花站以上入烟稀少,基本属于自然侵蚀,含沙量低于长江上游平均值;攀枝花站以下至屏山区间,由于岩层破碎,表土疏松,泥石流发育,含沙量沿程急剧增加。
金沙江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10月,约占全年沙量的96%左右,年沙量约80%集中在7~9月。泥沙年内分配比径流分配更为集中,最大输沙月,上游一般为7月,下游一般为8月。各支流5~10月径流量占全年的百分比为73.2%~88.7%,而输沙量则占全年的90.2%~99.8%。
泥石流
金沙江由于谷深坡陡、断裂发育、岩层破碎、地面松散固体物质多,崩塌、滑坡、泻溜极为常见。历史上常发生崩坍堵江现象:1880年巧家县石膏地垮山,崩塌体堵塞金沙江形成断流;1935年会理县鲁车山崩,金沙江中形成高50米的堤坝,江水断流三日,可涉足而过;1965年禄劝县普福山崩,崩塌体达4.5亿立方米。金沙江两岸滑坡更为普遍,据统计,巧家县大于30万立方米的滑坡体有52处,老河口至巧家60公里河段内有40多条泥石流沟。金沙江右岸支流小江流域是中国暴雨型泥石流集中发育的地区之一。小江流域断裂活动频繁,新构造运动强烈,是地震多发地。小江流域面积为3120平方公里,而输沙量达611万吨,占屏山站的2.5%;含沙量高达5.01千克/立方米,是金沙江支流中含沙量最大记录。
关于金沙江断流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