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寺的故事(永济普救寺的故事)

黑龙江旅游网1760

大家好,关于普救寺的故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永济普救寺的故事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谁还知道山西普救寺的历史故事

普救寺的故事(永济普救寺的故事)

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作乱,后汉朝刘知远派郭威去讨伐,围蒲州年余,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问策,僧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破城,满城百姓得救,从此更名普救寺。

历史名剧《西厢记》,描述了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当年,张生赴京赶考,途中遇雨,到普救寺游玩。碰巧,在寺内看见了扶送父亲灵柩回乡时滞留在寺内的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张生当年的读书处西轩,就在大雄宝殿的西侧。莺莺和她母亲、侍女红娘居住的黎花深院,就在大雄宝殿的东侧。在这里有张生越墙会莺莺的跳墙处,也有张生上墙踩踏过的杏树。

普救寺是怎么来的

普救寺位于山西永济县西北,南眺中条山,西临黄河湾,始建于隋末唐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普救寺有名不在于历史悠久,而在于元代戏剧家王实甫的传世之作《西厢记》诞生之后。西厢就在普救寺。

普救寺初建时,名叫三清院,后又称西永清院。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造反,后汉派郭威起兵讨伐。因防守坚固,郭威围困蒲州即今永济长达一年之久,攻克不下,便召来西永清院中的僧人询问对策。僧人说: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折箭为誓:城克之日,不戮一人。第二天,果真攻下蒲州城。从此,西永法院便改名普救寺。早年间,整个寺院十分壮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佛殿,还有精巧玲珑的东西两排厢房,共有300多间房子。紧靠西厢的墙外,还建有一个花园,相传是唐朝的崔相国建筑的佛居别墅,曾经为崔老夫人和莺莺所住。当年张生便住在西厢书斋,与别墅仅一墙之隔。张生相思病重时,莺莺写有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诗与张生约会,后来在丫环红娘的帮助下,终成眷属。由于崔张爱情故事曲折动人,加上王实甫注重人物内心刻划及文采的华丽,使得《西厢记》成了家喻户晓的故事,而普救寺也就越发闻名。甚至连寺内的舍利塔也改称莺莺塔了,塔高约30米,塔身13层,为楼阁式砖结构,是我国现存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西厢记》中唯美的爱情故事,为何发生在寺庙普救寺里

因为普救寺是一个交通要道同时也是一个颇负盛名的景点,普救寺景色优美又有屋舍供人居住,在这个大环境下普救寺是一个创造爱情故事的温床。爱情的萌芽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当时的普救寺地处繁华来往者众多,这也增加了单身适龄男女的相遇的可能性。

普救寺是一个绝佳的唯美爱情的萌生处

首先普救寺是一个颇负盛名的地方,而且普救寺的位置非常关键。在当时的那个朝代普救寺地处交通枢纽的连接点,来往之人络绎不绝。普救寺座落于当时的蒲州府永济县,蒲州是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古城,当时的普救寺就在繁华的城边。因此这个地点的特殊性,就加大了《西厢记》男女主人公相遇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崔莺莺是一位出身名门贵族的才女,她美丽又才华横溢。但是如果他的父亲没有去世的话,也许她就会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郑尚书的儿子。正是因为她的父亲突然去世了,需要扶柩回乡进行下葬。所以崔莺莺才会和母亲一行人客居于普救寺。

没有普救寺也就没有了张生和崔莺莺相遇

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有普救寺的存在,崔莺莺才能和张生相遇相知相爱。否则的话,两人根本就很难有相识的机会。崔莺莺毕竟是崔相国的女儿,平时不可能抛头露面,正是因为客居在寺庙中父亲又骤然离世心中苦闷才会出来走走,毕竟寺庙中的景色还是非常优美的。

如此一来,前去长安路过蒲州访友的张生,自然不会错过参观普救寺的机会。就是这偶然的一瞥,才让张生怦然心动,才让崔莺莺初尝爱情的味道。在风景别致的普救寺别院中,两位正当青春的青年男女相遇了,他们之间迸发了爱情的火焰。

所以由此看来,不管是从情理上还是从实际情况上来说,普救寺都是一个可以萌生爱情的地方。正是因为普救寺的存在,崔莺莺和张生之间的相遇个爱情才是合理的,所以普救寺才会成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代表地。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