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历史(莫高窟的历史故事)

黑龙江旅游网4280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莫高窟的历史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莫高窟的历史的知识,包括莫高窟的历史故事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简介

莫高窟的历史(莫高窟的历史故事)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天王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2]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3]2019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首映。纪录片以亚洲文明对话为题材,向人们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命运相通、文化相通、艺术相通的奇妙关联。[4]

2020年2月,为致敬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景区在恢复运营后,对全国所有医护人员实行免费开放,直至2020年底。[5]5月10日,莫高窟恢复开放[6]。

来源百度百科

莫高窟的由来和历史

莫高窟的由来和历史:前秦建元二年(366)乐僔和尚在莫高窟创凿洞窟,法良禅师接续建造。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

到北凉时期,此地已形成了小型僧侣社区,这些洞窟最初只是作为隐士僧侣的冥想修行之所,但后来发展为服务于附近兴起的寺院。

此后,北魏宗室东阳王元太荣(本名元荣),北周贵族建平公于义先后出任瓜州(敦煌)刺史,受崇佛造像风习的影响,莫高窟开始发展。隋和唐前期,敦煌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商业枢纽和重要的宗教中心,莫高窟也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各方的朝圣之地。

安史之乱后,建中二年(781)吐蕃占沙州(敦煌),在吐蕃赞普保护下,莫高窟得以继续发展。大中二年(848)张议潮率兵起义,收复河西十一州失地,奏表归唐。在张氏归义军政权统治的晚唐时期,张氏家属及其显贵姻亲在此继续修建。

北宋景祐三年(1036)和南宋宝庆三年(1227)此地先后为西夏、蒙古政权统治,尽管仍有兴造修葺,但伴随丝绸之路失去重要作用和敦煌经济萧条,莫高窟已趋衰落。元以后停止开窟。

主要景点

1、九层楼

第96窟窟外木构建筑之俗称。唐代称北大像。俗称大佛殿。代表窟之一。敦煌石窟之第一大窟,建于初唐。洞窟直通崖顶,高40米,窟外有九层木构建筑,高45米。窟内徒壁无画,依崖塑敦煌石窟中最大塑像(高33米)的弥勒佛像。高度仅次于四川乐山石刻大佛(71米)和四川荣县石刻大佛(36米余)。在泥塑造像中,其高度则为全国之冠。

2、三层楼

一名吴僧统窟,晚唐称吴和尚窟。代表窟之一。建于大中五年至咸通八年(851—867)之间。窟主吴和尚即晚唐河西都僧统洪䛒。覆斗顶中心佛坛型窟。位于莫高窟南区北段底层。其上为第365窟(七佛堂),顶层为第366窟,三窟窟前倚崖统建三层木构窟檐,即三层楼。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是什么

背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为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492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

莫高窟简介。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政府网——敦煌莫高窟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