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简介

黑龙江旅游网1920

秦良玉(1574—1648)字贞素,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军事家、抗清名将。下面是我为你搜集秦良玉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秦良玉简介

秦良玉简介

秦良玉是明朝末期著名的女,她出生于1574年,字贞素,是四川忠州人。她的一生文武双全、战功赫赫、精忠卫国,是古代被载入王朝名将正史的唯一一位女。

秦良玉是苗族女子,她出生的时候在家中位居第三,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父亲从小教她诗文字画,同时也传授她骑马射箭、舞枪弄棒的技能。秦良玉在这方面展现了令人惊讶的天赋,父亲曾惋惜过她的女儿之身,若她身为男子,日后必定会有巨大的成就。

秦良玉胆智过人、擅长骑射,在与汉朝名将马援的后代马千乘成婚后,夫唱妇随,帮助担任宣抚使的丈夫训练了一支“白杆兵”,这支军队非常英勇善战,同时也充分展现了秦良玉的文韬武略。此后,她与丈夫配合默契,在杨应龙揭竿反叛时期,竭力剿灭判匪。秦良玉的白杆兵在这次战役中展露锋芒,一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令无数人肃然起敬。

在万历四十一年时,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因被太监丘乘云诬告,入狱后竟被活活折磨而死。朝廷保留了他的世袭职位,但因其子马祥麟年幼,遂让秦良玉继承丈夫的官职。

秦良玉在丈夫冤死的打击下毅然接受了这份授命,尽职尽责地训练白杆兵,保卫老百姓。后来在清兵入侵时,她带领自己的兄长、弟弟、儿子北上卫边,为国效力。当时的明王朝动荡不安,频繁易主,使得敌人趁虚而入。秦良玉拼死带领军队保家卫国,在剿平叛乱、逆战反王等战役中立下无数功劳,但还是失去了大哥秦邦屛和弟弟秦民屏,其儿子也身受重伤,这让她悲痛欲绝。

明朝灭亡后,秦良玉于清顺治五年寿终而死,享年七十五岁,结束了巾帼英雄的传奇人生。

秦良玉怎么死的

一直以来,民间都流传着许多巾帼英雄的传奇故事,大唐女将樊梨花、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挂帅出征的穆桂英,还有明朝末年的著名女——秦良玉。秦良玉是唯一一位被载入古代王朝名将正史的女性人物。她的一生胆智过人、聪慧机敏、战功赫赫。

明末时期,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在四川一带造反,烧杀抢掠,民不聊生,形势十分危急。秦良玉披挂上阵,率军攻打,那时她已经年过花甲,但仍然英勇过人,使张献忠的军队吃尽了苦头,只能被朝廷招安。

归顺后的张献忠很不安分,在崇祯十三年联合罗汝才再次造反。秦良玉虽打败了罗汝才军队,但是由于四川巡抚邵捷春布防中的弊端,以及兵力和粮饷的损耗愈加严重,张献忠军队越战越勇,秦良玉战败。尽管她四处奔走寻找救援,企图挽救无奈的战局,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后来,张献忠的大军东征西战,秦良玉带着手下誓死抗敌、从容不迫,使得张献忠对她守卫的石砫之地无可奈何,没能踏入半步。后明王朝被李自成所灭,一直到清顺治三年的时候,张献忠也在与清兵作战时,兵败而亡。

秦良玉就是在明朝灭亡后不久的清顺治五年寿终而死,享年七十五岁,结束了传奇的一生,也让世人牢牢记住了这位伟大的巾帼英雄。

秦良玉列传

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载入王朝名将正史的女。明史中关于她的列传详细地叙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一生的经历。

秦良玉是四川忠州人,自小被父亲教导诗文字画、骑马射箭等事物,逐渐成为一个胆智过人、秀外慧中、文武双全的人。后嫁与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为妻,其丈夫是汉朝名将马援的后代。婚后夫妻恩爱,生下一子,取名马祥麟。

秦良玉作为一个女子,以古代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来说,她只需要相夫教子,管好家中事物便可。但秦良玉显然不是一个普通的古代女人,《明史·秦良玉传》中清楚地交代了秦良玉在婚后便辅助丈夫训练兵马,在杨应龙揭竿反叛的时候,夫妇二人竭力剿灭判匪,立下军功。在马千乘被害入狱冤死后,秦良玉忍着巨大的悲痛接替了丈夫的职位,继续为守卫一方尽心尽责。

《明史·秦良玉传》中讲述的秦良玉气度沉静文雅,统领部下却十分严格。她率领的军队号称“白杆兵”,在她的带领下,军队在剿平叛乱、逆战反王等许许多多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令敌军无不闻之丧胆。尽管最后在与张献忠的战争中,由于种种原因,面对无奈的战局,秦良玉想尽办法后仍是无力回天。但张献忠也自始至终对她守卫的石砫之地无可奈何,没能踏入半步。

最后,列传中记述了张献忠死,秦良玉寿终正寝,并赞扬了她解救国难、奔赴道义的精神。

女英雄秦良玉简介

秦良玉(1574年正月初二——1648年5月21日),汉族,字贞素,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她是秦安司的第九世孙女。夫家马氏为汉朝将军马援之后,皆以忠烈传家声。她曾率“白杆兵”参加平播、援辽、平奢、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诸役。累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死后南明朝廷追谥曰“忠贞”。《明史·秦良玉本传》记载:“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北京宣武门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门上刻“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十二大字)。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忠州直隶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末著名女将。

父秦葵,明朝贡生出身,习阵法。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嫁石砫女土司覃氏之子马千乘为妻,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至播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马千乘袭石砫宣抚使领三千兵,秦良玉令率兵五百,参与播州之役平定杨应龙等叛乱,连破金筑等七寨,生擒叛将杨朝栋,平定播州之乱,战功列为第一。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八月,马千乘因开矿事得罪太监邱乘云,其后,马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监狱,秦良玉代领石砫宣抚使,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万历43年至崇祯2年任四川石砫掌印宣抚使。

万历四十七年(1620年),满清侵犯辽东,秦良玉奉朝廷征调,带兄邦屏、弟民屏、儿马祥麟以精兵三千驰援辽东,秦邦屏于浑河之战中战死,但在白杆兵之死守苦战下,保住榆关(今河北山海关),遏阻攻势。

泰昌1年至天启1年三品服,天启1年二品服、诰命夫人,天启2年署都督佥事、石砫司总兵官。

天启三年(1623年),奢安之乱末,平定全川。天启四年(1624年),弟秦民屏遭安邦彦追击而亡。

崇祯三年(1630年),后金军入塞,入北京德胜门,秦良玉自蜀中入援京师。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入川,秦良玉与子马祥麟前后夹击,于夔州(奉节)败之,张献忠退走湖广。

崇祯十三年(1640年),在巫山和夔州重创罗汝才军。崇祯时,以功加太子太保,封忠贞侯。

清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五月二十一日,薨于大都督府玉音楼,葬于石砫东龙河北岸的回龙山(今石柱县大河乡鸭桩村)。谥号“忠贞”。有子马祥麟。

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二十四史》载入将相列传的女性。明末另一知名女将为沈云英。

扩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秦良玉是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独个载入正史将相列传(不是列女传)的巾帼英雄。笔者认为她被誉为古代中国头号女战神当之无愧。

秦良玉天资聪慧,加之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就出类拔萃,成年后按自己的心愿选定夫婿。秦良是苗族人,四川忠州人,出生于明末一个贡生家庭。

父亲很早就有天下不久要大乱的预感,因此从小就教她和两个兄弟诗书字画,演练阵法,训练舞枪弄棒、骑马射箭各种武艺。

万历二十六年,播州宣抚使反叛,朝廷诏令李化龙总督四川、贵州、湖广各路地方兵马平叛,秦良玉夫妻率领3000名“白杆兵”应诏。由于“白杆兵”拥有特殊武器装备,进行过系统的山地作战训练,加之战术灵活多变,打得叛军望风披靡,被迫设下五道关卡,退守播州城。

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秦良玉率“白杆兵”轻松攻下第一关,并生擒了守将。总督李化龙十分惊奇,平叛后赠镌有“女中丈夫”四个大字的一面银牌给秦良玉,以示表彰。

万历四十一年,马千乘因不愿行贿得罪宦官,冤死狱中。朝廷查明真象后,鉴于秦良玉作战有功,命她继任丈夫的官职。秦良玉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就任后认真履行职责。

万历四十四年,永宁土司奢崇明叛乱,借奉诏援辽的名义率数万人马与其女婿樊龙里应外合占据了重庆,并发兵围攻成都。由于同为相邻地区的土司,奢崇明派人携大量珍宝来石柱与秦良玉“通好”。

秦良玉立斩贼使,派遣秦邦屏及其二子率一支“白杆兵”溯流西上,忽然抵至重庆南坪关,扼制叛军归路,并趁叛军天黑防守松懈,突袭叛军驻于长江和嘉陵江上的水军,尽焚其舟。与此同时,秦良玉另分兵守忠州,驰报夔州官军密防瞿塘天险,阻挡叛军沿江东下。

当时川东一带诸土司皆收受了叛军贿赂,处于观望之中,秦良玉率“白杆兵”向叛军主动进攻,连获红崖墩大捷、观音寺大捷、青山墩大捷,不久就平叛成功。明廷叙功,授予秦良玉总兵一职,她的兄弟和子侄皆获擢升。

满人建立后金之后公开叛明。46岁的秦良玉与兄弟、儿子应诏率3000名“白杆兵”,日夜兼程北上卫边。在万历四十八年的浑河血战中,秦良玉的哥哥战死,弟弟身陷重围。

秦良玉闻讯亲率百名“白杆兵”杀入重围,拼死救出弟弟,夺回哥哥的尸体。嗣后朝廷任命秦良玉为守山海关的主将。

山海关是通向内地的必经之路,后金屡次派兵攻击。秦良玉有勇有谋,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为所激,加固工事稳妥防守,敌军始终无法得逞。

有一天秦良玉的儿子巡关时,被敌军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镞,向敌人射去,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后金头领大为震惧,从此不敢轻易再到山海关挑衅。

明嘉宗深为感动,赐秦良玉二品官服,封为诰命夫人,重赏“白杆兵”全体将士。山海关战事暂时平息后,秦良玉率部返回石柱。

崇祯三年(1630年),皇太极率十万清军绕道长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连克永平四城,进抵北京城外,明朝廷大震。秦良玉得到十万火急的勤王诏书之后,拿出全部家产作为军饷,即刻提兵星夜兼程赴难,直抵宣武门外屯兵。

当时,接诏先后而至的各路勤王官军共二十余万,但都畏惧清军的狠武,没有那个将领敢带头出战。秦良玉却无所畏惧,亲率仅数千人的“白杆兵”主动首先出击。

清军在以前的浑河血战中,领教过这些身体矮小手持超长锐矛士兵的厉害,因此内心先自胆怯,加上后来明军中的孙承宗老将军等率本部人马配合出战,最终迫使皇太极连弃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撤围而去。

北京解围之后,崇祯皇帝十分感慨,专门在皇宫召见秦良玉,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太子少保,挂镇东将军印,赏赐彩币羊酒,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良玉

上一篇音响没声音

下一篇sixty 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