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拉萨每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多达3005.3小时,平均每天有8小时15分钟的太阳。所以被称为“日光城”。
拉萨虽然日照时间很长,但是雨水并不少,它的年雨量是453.9毫米,年雨日为87.8天,比东部地区的内蒙古南部、陕西、山西和河北北部、吉林、辽宁西部还要多些,但是它的日照时间反而更长些。
这是因为拉萨下雨时间80%以上是在当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之间,夜雨多,而第二天仍是太阳高照,天气晴朗。
扩展资料: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拉萨”,藏语翻译为口头语言“是”,做事只需敬顺佛圣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精确,不容置疑与改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此地以佛寺立城,故名拉萨市。
史籍上第一次出现“拉萨”二字,见于公元806年藏王赤德松赞所立《噶琼寺碑》中,拉萨的城名,已经出现了近1200年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拉萨
百度百科-日光城
1、拉萨,别称日光城,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具有雪域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3个区、5个县,总面积29518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2.8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54.35万人,城镇人口约33万人,城镇化率46%。
2、拉萨地处中国西南地区、西藏高原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海拔3650米,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拉萨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各类资源,相对于全国和自治区其他地市,具有较明显的资源优势。
3、拉萨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拉萨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风俗民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迁到拉萨。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欧洲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8畅游中国100城等荣誉称号。
4、2017年,拉萨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名单,全国17座城市入选,拉萨名列其中。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拉萨,藏语为“神佛居住的地方”,它是西藏的历史名城,也是西藏的政治、文化中心。而作为一个高原名城,拉萨还因其受到阳光独特的眷顾而得名“日光城”的美称。
拉萨地区日照时间长,平均每天有8小时15分钟受到太阳的照射。比在同纬度上的其他部地区几乎多了一半,比四川盆地多了两倍。西藏地区的高海拔使得这里比其他城市离太阳更近,并且海拔越高,大气层越薄空气密度越稀,加上拉萨地区污染较少,常年天气晴朗,所以拉萨常年收到太阳的照射。
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
虽然日照时间长,但拉萨的降雨量也并不少,时间也多在晚上的8点到第二天早上的8点之间,降完雨过后第二天仍然是太阳高照,天气晴朗。这样多的日照,称拉萨为“日光城”并不过分。日光城是拉萨的别称。“日光城”的雨水并不少,它的年雨量是453.9毫米,年雨日为87.8天,比东部地区的内蒙古南部、陕西、山西和河北北部、吉林、辽宁西部还要多些,但是它的日照时间反而更长些。
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3650米。经过40多年的建设,拉萨城市面积已发展到约50平方公里(柑当于旧拉萨的15倍),城区人口1990年已发展到12.32万人,主要居民是藏族。
正因为拉萨太阳既强,日照又长,所以每年的太阳总辐射量高达846千焦耳(202.4千卡)。不仅比东部同纬度上的地区多70-150%,而且也普遍比西北干旱地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