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阁 为什么(杜甫江阁门票要预约吗)

黑龙江旅游网2970

杜甫江阁的历史由来:纪念唐朝诗人杜甫所建。

杜甫江阁 为什么(杜甫江阁门票要预约吗)

杜甫江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河东城区西湖桥,地处湘江路中段和西湖路交界处,临湘江为湘江风光带的一部分,与橘子洲、岳麓山隔江相望,距天心阁不足一千米。江阁园林区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主阁共分四层,高18米。2002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决定正式修建,2005年9月19日整个建筑全面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随后向市民进行试开放。

书法碑廊是杜甫江阁的一部分,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沈鹏、李铎、颜家龙、李立、何满宗等书写。杜甫晚年在湘时的作品约100余首,因其在世59年,为表纪念而只选出59首。

杜甫的介绍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长沙造杜甫江阁的原因是为了纪念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并展示长沙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1.纪念杜甫的文化意义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长沙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希望通过建造杜甫江阁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对文化传统的重视。

2.弘扬长沙文化

长沙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的地方,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建造杜甫江阁可以展示长沙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从而推动长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促进旅游业发展

作为一座历史名城,长沙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建造杜甫江阁可以增加长沙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4.增加城市地标建筑

杜甫江阁作为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可以成为长沙的城市地标之一。它的存在可以丰富城市的建筑风格,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为长沙增添独特的城市魅力。

5.传承历史文化

长沙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建造杜甫江阁可以作为一种方式,将历史文化传承给后代,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到长沙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

6.文化交流与交融

杜甫江阁的建造也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交融。作为一个文化名人纪念地,它可以吸引来自各地的文化爱好者和学者,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总结起来,长沙造杜甫江阁是为了纪念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展示长沙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同时也是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城市地标建筑,传承历史文化,以及促进文化交流与交融。这座建筑的存在不仅丰富了长沙的文化景观,也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据史记载,唐大历三年秋,杜甫友韦之晋调潭州剌史,投之待至而韦卒,甫以贫病之身客居长沙。初,甫寄舟中,泊南湖港。近港之驿楼,迎别友人之所也。甫两别刘判官,诗云“杜陵老翁秋系船,扶病相识长沙驿”、“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后移居湘边佃楼,或在长沙小西门一带,自称“江阁”。有《江阁对雨有怀》诗云“层阁凭雷殷,长空面水文”、《江阁卧病走笔》诗云“客人庖厨薄,江楼枕席清”。杜于江阁中,曾晤苏涣,有《呈苏涣待御》诗云“茅斋定王城郭门,药物楚老渔商市”;又晤李龟年,有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阁遗迹早不存矣,而今得于原址重建之。

诗圣杜甫,晚年两度驻足长沙,曾寄居江阁,在长沙留下诗作五十余首。为纪念这位被历代人民爱戴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长沙市人民政府,在湘江风光带兴建杜甫江阁。鉴于杜甫江阁是杜甫在湖南的很长一段时间的住所,作为湖湘文化和杜甫相全方位接触的一个契合点,和杜甫的不解之缘,我们决定选取杜甫江阁作为载体,追本溯源,发散辐射,进行相应的调查,从而在凭怀伟大诗圣的同时,追寻杜甫与湖湘文化的相互影响(或者称之为作用力)。“诗圣”杜甫晚年在湖南漂泊了两年多,曾在长沙湘江边“江阁”寄居,并是诗人度过的人生最后一段岁月。两年里,杜甫留下百余首诗篇,其中在长沙所作的就有50多首,包括著名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还有点出“长沙”之名的《发潭州》:“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这些史诗为湖湘文化添光增彩。

http://www.blogcn.com/u/77/36/dg19861117/index.html

图:http://life.bbs.bokee.com/Thread.1.652948.93.16.1.html

相关资料:http://www.0731df.com/dongtai02/index01.asp?ID=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