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为什么没有鱼(盐湖为什么没有鱼呢)

黑龙江旅游网4510

盐湖没有鱼,高浓度盐水中生物是没法生存的。

盐湖为什么没有鱼(盐湖为什么没有鱼呢)

咸水湖的一种,干旱地区含盐度很高的湖泊。淡水湖的矿化度小于1克/升,咸水湖矿化度为大于1克/升,矿化度大于35克/升的则是盐湖。盐湖是湖泊发展到老年期的产物,它富集着多种盐类,是重要的矿产资源。

中国四大盐湖分别为青海茶卡盐湖、察尔汗盐湖、山西运城盐湖、新疆巴里坤盐湖。

扩展资料:

中国是世界上盐湖最多的国家之一,盐湖的分布几乎全部集中在广大的内陆区域。从东北的吉林省起,向西绵延,经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直至西藏,在全国约1/2的辽阔土地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数以千计的盐湖。

国虽然盐湖数量多,矿种丰富,储量又大,然而在历史时期从事开采的盐湖却寥寥无几,且生产单调,主要是开采食盐和天然碱,采盐规模小、效率低,工人靠铁钻、铁铣、铁构和铁耙“四大件”从事生产,生产水平极低,原盐的外运亦主要靠人背畜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盐湖

察尔汗盐湖含有大量钠与钾水很咸,没有鱼。

察尔汗盐湖,是中国青海省西部的一个盐湖,与茶卡盐湖齐名,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地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由达布逊湖以及南霍布逊、北霍布逊、涩聂等盐池汇聚而成,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格尔木河、柴达木河等多条内流河注入该湖。

由于水分不断蒸发,盐湖上形成坚硬的盐盖,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直接修建于盐盖之上,察尔汗盐湖蕴藏有丰富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无机盐,总储量达20多亿吨,为中国矿业基地之一。有著名的万丈盐桥。

资源发现

察尔汗盐湖有益资源的地质发现,是解放初五十年代时候的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西北建立各种工业基地,大力发展矿业生产,青海也上了一些项目。大批的地质工作者,被派往各地,进山下沟,寻找矿源。其中一批科研人员和地质队员,来到青藏高原,深入柴达木盆地,来到了古盐湖,并从那里精心取样检测化验,看这里有什么矿。

经过几年努力,地质工作者和专家们终于认定:察尔汗地区的广大古盐湖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钾的储量巨大。

西域“净海”——新疆赛里木湖,曾是我国唯一没有鱼的湖泊,如今却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中间发生了什么变化了呢?

赛里木湖位于新疆博尔塔拉州博乐市,处于天山山下,紧邻伊犁霍城县,湖面海拔2071米,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为453平方公里,相当于71个西湖的面积(湖面面积6.38平方千米),是新疆面积最大的湖泊,蓄水量达210亿立方米,相当于7个洱海的蓄水量(约29.5亿立方米)。

赛里木湖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因此被称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湖水清澈透底,透明度达12米,含盐量每升三克左右,属于微咸水湖,按理说应该适合鱼类生长,因为即便青海的茶卡盐湖含盐量为322.4克/升,亦有湟鱼生存,可是赛里木湖却曾长期无鱼,是中国唯一没有鱼的湖泊,为什么呢?

据专家推测,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赛里木湖是个封闭的湖泊,不与外界江河湖海流通;二是因为湖水来自天山雪水融化,冰冷刺骨水温太低,不适合鱼类生存,也因此赛里木湖被称为西域“净海”,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不过赛里木湖的无鱼史在1998年被改写了,1998年中国从俄罗斯(那可是个比中国东北、西北还冷的地方)引进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放入赛里木湖养殖,并于2000年捕捞成品鱼,自此结束了赛里木湖不产鱼的历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

生长于赛里木湖的高白鲑,喝的是天山雪水、泉水及天降水,吃的是湖里的生物,天然无污染,肉味鲜美嫩滑,乃人间一大美味,如果苏东坡在世,估计又会留下一首千古绝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