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下旬开始,在街上就发现了英国人开始在胸前佩戴一种纸制(或布制)的小红花---Poppy,英文翻译为罂粟或深红色。开始还以为这是什么节日,poppy?禁毒节吗?再后来,发现很多英国普通民众、大多数政治家、其他大众人物和几乎所有的BBC电台电视台的所有节目主持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别poppy。
原来,11月是英国人缅怀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的时间,Royal British Legion也在这个时间,为退伍老兵募集善款。November is the time of the year when we wear a red poppy in memory of those who sacrificed their lives for us during wars。于是在街上、车站甚至在学校里都有老人或类似志愿者的人拿着钱罐子和装有Poppy的盒子,行人只要往罐子里捐助1英镑,就可以从盒子里拿一朵小红花,别在胸前。捐助的钱大部分将作为来年的残障人士制作第二年的小红花的资金。
据说,在战场上,能抵御枪炮的火药味的,只有这种血红的罂粟花。一战时,血红的罂粟花在污染了的土地上茁壮成长。在它成长的前几个星期,战场上一片血红,不仅仅是因为罂粟花的颜色是血红的,而且因为在寸草不生的战场上遍地都是牺牲战士们鲜红色的血。
中外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的确存有不少的差异,我们缅怀逝去的人多数以黑或白两色为主,而被中国人视为带有喜庆色彩的红色在英国却用在纪念逝去的士兵的身上。
花绳既是五彩丝,又俗称五色丝。
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抵防恶气。
五色丝的五色代表五行,汉代信仰五行阴阳之说,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青色属木,代表东方,赤色属火,代表南方,黄色属土,代表中央,白色属金,代表西方,黑色属水,代表北方。以动物为标志,东方为青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龟蛇),中央为黄龙,均为灵物。五色丝可以驱邪避瘟的象征意义远比实际功能明显,因为至今没有关于这几种色彩为什么会消灾去病的具体说明。可见这是俗信中具有魔力和象征的神奇物,和节日用的艾叶、菖蒲、雄黄等医药功用显然不同,纯属俗信求吉的需要。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节日的五色丝又充分表现了祝贺的含义。
儿童用五色丝系脖颈、缠手足腕,俗称长命缕、续命缕、百岁索、健索。辽代北方民族妇女于端午日系五色丝于手臂上,俗称合欢结,辽代妇女把五彩丝扎成人形簪在发髻上,也叫长命缕。辽、金皇帝系五色丝,并遍赐群臣僚属五色丝,又称赐长寿缕。江南用纸帛折菱角方后再缠以五彩丝,于节日相互馈赠,妇女将这种叫做“襞方”的节日饰物缀在胸前,以示妇女在女性劳作方面的功绩。这些习俗已经与避兵鬼、除病瘟关联不多,更多的是从正面祝福祝寿。这正是端午节在驱邪避瘟的同时所具有的祝贺祈寿的积极主题。
鲜花是一种神奇的存在,能够让人心情愉悦,幸福感飙升,送花既是一种仪式感,也是一种表达爱和祝福的方式。
很多人总是问,为什么任何节日都要送花呢?送花有什么意思?
实际上,送花自古文明时期就已经出现,送野花、山花等,到唐朝时期,花卉专业种植技艺精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花卉的需求也提高了,花卉市场开始出现。
起初只有达官贵族才买得到鲜花,用于簪花、送礼等。后来普通百姓在一些特定节日也喜欢用鲜花来庆祝,这时候鲜花也算是一种奢侈品了。
到了19世纪,各种花语开始盛行,年轻男女开始通过精心搭配的小花束传情达意,鲜花成了传话筒,有了表白、求婚、交友、祝福、祝贺等加分的作用。
渐渐地,在很多重要场所都有鲜花的出现,比如会议、宴会、婚礼等重要场合。所以鲜花既是调味品,也是生活的仪式感,送花无疑是一种示好的行为,借由鲜花表达某种感情。
情人节送花已经成为以中国约定俗成的仪式感,以前男孩送女孩,现在男女互赠,也会赠送给闺蜜朋友等,情人节鲜花需求群体不断被挖掘扩大。暗恋送满天星
满天星的花语是甘愿做配角,没有玫瑰的热烈,但也将小心思藏在了花束里。暗恋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一旦表白成功对方就才能成为你的主角,一起书写属于你们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