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为什么不退到台湾(南宋为什么不退守台湾)

黑龙江旅游网3060

南宋政权一直靠着长江天险和蒙古人对抗,直到蒙古发展出了自己的水军,他们一路南下占领了南宋的地盘。当时南宋的大臣带着小皇帝逃到了南边,发生了著名的崖山海战,当时南宋军队被蒙古海军打败,小皇帝和大臣一起投海自杀,许多随行的大臣也跟着一起投海自杀,有十万军民随之跳海殉国。那么当时南宋政权为什么不逃到台湾岛,继续和蒙古人对抗呢?因为当时的台湾岛比较荒凉,无法承接这么多人,加上兵败比较仓促没有办法带着这么多人逃跑。

南宋为什么不退到台湾(南宋为什么不退守台湾)

一、当时的台湾比较荒凉,没有怎么开发,如果逃过去很难有后续发展。

当时的台湾岛还不是宝岛台湾,宋朝以后才有人开始定居台湾,到南宋末年整个台湾岛不到十万人,而且台湾经济技术比较落后,如果他们逃到台湾几乎没有能力和蒙古对抗。逃到台湾后几乎无法站稳脚跟,蛮荒之地要变成富庶的地方需要经营很多年,但是蒙古不会给他们喘息机会,因此逃到台湾不是好的选择。

二、当时兵败仓促,没有太多船只能够渡过海峡。

南宋海军和蒙古海军对抗,因为指挥不当,导致蒙古海军以少胜多,这是当时他们没有想到的,因此兵败比较仓促,一时之间找不到那么多渡海船只,如果没有人跟随,少数人逃跑也不能抵抗蒙古海军的进攻,因此还不如不跑,或者跑到越南的地盘,这样就可以靠着越南政权抵抗蒙古,当时这种意见占了上风,因此南宋政权没有逃到台湾。

三、蒙古海军也很强大,他们完全有能力海战,如果逃到台湾蒙古人也不会放过他们。

蒙古海军为了能够攻打南宋开始重视海军的培养,崖山海战能够以少胜多说明海军实力很强。如果他们逃到台湾,蒙古人也不会放虎归山,会一直打到台湾,不会放过他们。加上台湾没有军事力量抵抗,去了台湾就是等死,因此南宋政权没有逃往台湾。

关于南宋政权宁愿投海自尽也不跑到台湾建立新政权的原因很很多,例如台湾当时还没有来得及开发,只是一个蛮荒之地,根本无法养活南宋那么多军民;另外在南宋文人的眼中,台湾所处的地方非常偏远,自古都是流放之地,对于很多文人来说,这是一件比死亡还可怕的事情,所以南宋政权里的那些人才选择投海自尽。

崖山海战

提到南宋政权的灭亡,就不得不提到那场决定南宋是生死的战役崖山海战,这也是南宋朝廷最后的希望。但是现实却非常残酷,最终以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被擒,陆秀夫背着年仅几岁的皇帝赵昺跳海自尽以及十万军民一同跳海殉国而告终。

崖山海战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比较罕见的大海战,同时也是南宋跟蒙古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海战。面对步步紧逼的元军,逃到崖山附近的南宋大军还没准备好迎战就遭到元军的三面包围之势。此时作为宋末三杰之一并掌握着南宋最后希望之师的张世杰,担心军队长时间待在海上容易动摇军心,决定跟到来的元军决一死战。直接烧毁皇帝临时驻,将剩下的一千多艘大船一同连接起来,以死守的方式来逼迫元军率先发起进攻。

张世杰决一死战

对面来势汹汹的元军,一直待在崖山周围的宋军正处于极度困乏的状态,即便抱着决一死战的决心也难以抵挡,最后还是落得一个兵败而逃的下场,不少的宋军武将选择了投降,这对于岌岌可危的南宋而言,同样是不小的打击。

由于小皇帝赵昺的船就在这些宋朝军队的中间,根本无法突围出面。等到大势已去之后,作为左丞相的陆秀夫知道已无退路,选择背着当时年仅八岁的小皇帝投海自杀。当一同跟随皇帝的文武百官以及老百姓跟士兵看到这样的场景之时,顿时失去了最后的希望,绝大多数人都选择跳海跟随。

十万军民跳海

一时间在海面上出现了数十万人的尸体,场面看起来非常悲壮,这或许就是南宋最后的尊严。当杨太后得知这个消息后,同样选择赴海自杀,在其身旁的张世杰选择将她葬在海边,之后继续自己的抗元大业,可惜不久之后在一场大风雨中不幸溺亡。

据说在崖门海战结束的第二天,当地的老百姓就找到陆秀夫的尸体安葬起来,至于小皇帝赵昺的尸体,可能被大家埋葬在了广东深圳,但这仅仅只是猜测而已。但是不管怎么说,南宋政权选择投海自尽也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选择。在那样的情况下,即便能跑到台湾依然难以抵挡元军的进攻。更何况去的还是台湾这个大家眼中的蛮荒之地,还不如直接死了,免得后半生过着更加凄凉的生活。

很多人好奇,明末时候的南宋流亡朝廷,为什么一路南逃,不像老蒋一样逃到台湾。原因也很简单,台湾当时不在南宋的管辖范围之内。虽然宋朝控制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包括海南岛在内的沿海岛屿都是属于宋朝。但是,台湾却不在行政管辖的范围之内。在南宋时候,台湾叫做琉球。

当时的台湾,是一块蛮荒之地,偏远没被经济开发之地,没有耕地也没有足够的粮食,缺乏养育南宋流亡朝廷十万多官兵军民粮草的能力。所以,南宋的流亡朝廷退到台湾是不可能的。

在地理上,南宋流亡朝廷也是失去逃亡台湾的机会。在唐朝到宋末的六百余年,沿海地区的百姓,很多沿海地区的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都逃到台湾或者澎湖列岛上居住。可是,当时居住在台湾岛上很多都是原始居民。如果南宋流亡朝廷在台湾,为了管理台湾,也要把原始居民给打败,这对南宋朝廷来说任务是巨大的。这样一来,还不如流亡到南宋管辖领土范围之内。

而且,在交通上,南宋流亡朝廷从大陆逃到台湾海陆是不好走的。在地理位置上,福建与台湾两地距离是非常短。但是,从大陆海上航行到台湾,困难是很多。由于台湾海峡天气是变化多端,洋流是很复杂,也有黑潮的产生。

黑潮就是在太平洋地区经常出现的强海流。黑潮在大海的出现,使水色看起来是深蓝色,恍惚是黑色,所以就叫做黑潮。黑潮发端在台湾东南、巴布延群岛以东的海域,流速很强,流幅面积窄,水量也是非常大,拥有超过长江1000倍的水量。黑潮虽然主流不在台湾海峡,却总会有一股支流时不时窜进海峡之中。有时流动速度最高达到2-3节,与风向也是相反的。所以,在古代史书中经常记载海峡中经常会“无风起浪”。当古代帆船在横渡台湾海峡的时候,当遇到黑潮时候就会意外翻船,船只被翻到海底,船上人员也葬身于海底。

而且,在古代缺乏气象预报与航海经验,当船只横渡到台湾海峡就会有“九死一生”的说法。明末郑成功船队抵达台湾,也是靠着长年累月积累的气象经验与航海经验,选择正确时间越过了海峡抵达台湾。

可是,在南宋时代,流亡朝廷横渡台湾海峡也没什么经验的积累,逃亡台湾比去更南的占城更危险性。再加上宋军已步军为主,水军的数量也有限,主要集中在东海与蒙古大军对峙,更加无力远征台湾作为自己的统治基地。

需要提及的是,当船队横渡台湾的中继站,就是泉州。当时的泉州,也是蒲寿庚投降到蒙古的元军了。还有,横渡台湾的另一个关键性港口漳州,也已经失陷。在这一种状况中,南宋朝廷逃亡台湾的可能性,也会变为更加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