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曾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到过庐山的人一定忘不了庐山的老别墅群,它们就是承载着一段庐山历史烟云的记忆。
庐山山顶的老别墅群是由英国人李德立租山地建造避暑别墅而起的。
1895年,一个英国传教士李德立来到庐山,看到风景绝美的庐山,便想把庐山作为自己的一块宝地。此时恰逢1894年甲午战争结束,清政府薄弱,李德立依托英国政府对清政府施压,仅花200两白银在庐山圈地四千五百亩拟盖别墅售卖,租期为999年。
为完成此项宏大的任务,李德立请来了英国的工程师甘约翰为他设计庐山的规划图,请来了德国的工程师李博德为他建造梦想中的别墅,共计建有别墅1200栋,约有18个国家风格的别墅,遂成就了今天庐山牯岭镇的多国别墅群的风貌。
庐山现存完好的老别墅总数为636幢,总建筑面积174653.57平方米,风格各异,其中中式259幢、美式185幢、英式125幢、德式17幢、瑞典式12幢、日本式11幢、法式7幢、芬兰式3幢、挪威式3幢,还有丹麦、加拿大、俄罗斯、葡萄牙、澳大利亚、瑞士和国际式(多种建筑风格融合)别墅风格,其中名人别墅有300余幢,文化积淀丰厚,可称是“世界别墅建筑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说过,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而这也正是庐山深厚的历史价值所在!
庐山别墅源于近代九江海关开埠之周边洋人避暑而建造起始,第1栋庐山老别墅是1891年建造的庐山莲花洞的波黎别墅,山顶的别墅群,源自英国人李德立租山地建造避暑别墅买卖而起,整个庐山有1600多栋百年以上或左右之老别墅老建筑的,现保存完好的尚有664栋之多,25个国家特色风格,是真正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我国住房屋顶大都是泥瓦或水泥平顶,唯有庐山的房屋与众不同,那散布在牯岭周围山坡、谷地、溪旁、湖边的幢幢别墅,屋顶上盖的却是铁瓦。
庐山的房屋为什么盖的多是铁瓦?这主要是庐山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决定的。庐山地处长江和鄱阳湖之间,海拔1100多米,山高风大,冬季气温极低,盖陶瓦既容易被风吹散,又容易冻裂。于是人们便在房顶上盖上铁瓦,底下铺上一层木板,再在中间夹一层油毛毡,用铁钉将它们固定在房梁上;为防止铁瓦生锈,人们再在铁瓦上漆上各色油漆,既自然,又美观。
庐山的房屋盖铁瓦虽然起自明代,但普遍使用还是民国以后的事。1928年后,庐山一度成为国民党政府的“夏都”,一些达官贵人纷纷在庐山营造别墅,共达1000余幢。而这些别墅风格各异,而且盖的都是铁瓦。只是这些铁瓦与明初天池寺盖的铁瓦不同,它不是用生铁铸就,而是用白铁皮压制而成。白铁皮不仅造价低、耐风寒,而且便于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