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一古城:霞浦“七佛城”
七佛城位于霞浦县水门乡玉山村渔家洞西面的玉山峰顶。2002年省文物管理专家通过实地勘查,并据从僧舍地下发掘的8件唐五代生活用品,一致认为七佛城最迟建于北宋,比此前公认的全省最古老的浦城赵家城堡早200多年。
据说,唐代霞邑有7个靠宗族“香灯”读书的秀才,赴考名落孙山,觉得辜负了父母养育之恩和族人栽培之谊,便毅然出家,在玉山顶建寺修城。明万历《福宁州志》(舆地志)载:唐时有僧七人修炼于此,同日飞升,上土城曰“七佛城”。这便是七佛城的由来。
玉山峰海拔1098米,七佛城就在玉山峰顶,座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6亩(土城内占地2351平方米),城长188米,高4 5米,城堡因势就碎石垒砌,呈椭圆形,西南有圆形城门,内高2.5米,宽2米,门上镶嵌一块长1米、宽0.45米,青石碑刻上书“七佛城”,为书法家林锴题写。玉山寺,唐时又称“箬山寺”,因寺的周围净是鱼背般的陡壁和密密麻麻的箬竹而得名。寺内有七尊泥塑佛像及一块“箬山寺祀界”碑刻,记述其地理风貌、建寺缘起及当年香火盛况。
霞浦是闽东最古老的县份。晋太康三年(282年)建温麻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撤并于原丰县。唐武德六年(623年)复县,改名长溪,不久迁治连江,改称连江县。长安二年(702年),与连江分治,复置长溪县。唐开成年间分设感德场(后升为宁德县),宋淳祜五年(1245年)分置福安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升为福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福宁县,成化九年(1473年)复为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为福宁府,以原福宁州地置霞浦附郭县。乾隆四年(1739年),分置福鼎县。至清末,素为闽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民国2年(1913年)废府留县,民国24年,以第四区分设柘洋特种区(后改为柘荣县)。新中国成立后,霞浦县建制不变,今隶属宁德市。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建县历史,素有“闽浙要冲”、“鱼米之乡”、“海滨邹鲁”的美誊,曾是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霞浦是闽东最古老的县份。晋太康三年(282年)建温麻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撤并于原丰县。唐武德六年(623年)复县,改名长溪,不久迁治连江,改称连江县。长安二年(702年),与连江分治,复置长溪县。唐开成年间分设感德场(后升为宁德县),宋淳祜五年(1245年)分置福安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升为福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福宁县,成化九年(1473年)复为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为福宁府,以原福宁州地置霞浦附郭县。乾隆四年(1739年),分置福鼎县。至清末,素为闽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民国2年(1913年)废府留县,民国24年,以第四区分设柘洋特种区(后改为柘荣县)。新中国成立后,霞浦县建制不变,今隶属宁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