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湖北是明显陵的主人恭穆献皇帝的生前封地。
恭穆献皇帝,即朱祐杬,明宪宗第四子、明孝宗异母弟、明武宗之叔、明世宗之父。母亲是邵宸妃,妻为蒋氏。
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到封地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就藩。于正德十五年四月初三日(1520年4月19日)以亲王规制葬于松林山,嘉靖时改制升格,山称“纯德山”,陵曰“显陵”。
扩展资料:
明显陵所在的钟祥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共享、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和等特点,处在湖北省东西气候过渡带(东经112°),临近南北气候过渡带(北纬31°),春季冷暖交替,早春气温回升缓慢,春寒退得较迟。
夏季梅雨较多,间有短时酷热和伏旱;秋天时有秋旱和阴雨相间出现,有时秋寒来得较早;冬季雨雪较少,严寒期短,常年多有干旱、渍涝、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祐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显陵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一句话:当上皇帝的儿子把亲爹的墓升级了。
这个墓本不是一个帝王墓,只是一个王爷墓,墓名为明显陵。它的主人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朱佑杬,当时他的王府在湖北,所以死后也就自然葬在了如今的湖北钟祥市,这一年是明正德十四年。他的哥哥朱厚照赐他谥号“献”,后世称他为兴献王。
两年后,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皇位空悬。此时朱厚照没有儿子继承王位,而他兄弟们中也没有合适的人选。皇位肯定不能落入他姓,所以情急下便在王室子嗣中找到了朱厚熜。说来这朱厚熜也是运气好,他本资质平平,却正好年龄各方面都合适,于是这个皇位就这样从天而降。而这个朱厚熜就是湖北这墓主人朱佑杬的儿子。
朱厚熜是已逝明武宗朱厚照的侄子,他当时同意当皇帝的一个前提是可改名讳,但不认朱厚照为亲爹,要一辈子只做朱佑杬的儿子。这个要求虽然有些过份,但当时也没有别的办法,所以大臣们都同意了。
朱厚熜当上皇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亲爹朱佑杬的墓地升级,由一座王爷墓升级成了帝王墓的规格。为了给亲爹敬孝,朱厚熜是没少花功夫,它的占地面积达183.13公顷,是明代帝王中单体面积最大的皇陵。这个墓的升级一共花了三年时间,而后朱厚熜更是亲自赐名为:明显陵。就这样,湖北就有了一座明皇陵。
明朝的首都不在湖北,为什么在湖北钟祥有座明皇陵?是因为湖北钟祥曾经出过一位明朝的皇帝,这个皇帝就是明朝嘉靖皇帝,而这座明皇陵里面埋葬的就是嘉靖皇帝的父亲兴献帝朱祐杬,也有人会觉得很好奇,明朝历史上根本就没兴献帝这位皇帝,怎么会有兴献帝的明皇陵呢?朱祐杬确实没有当过一天皇帝,他是在他死后被他的儿子嘉靖皇帝追尊为“兴献帝”的。
湖北钟祥的明皇陵之前并不是一座帝陵而是一座王墓,这座王墓里面葬的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朱祐杬,这所陵墓之所以由王陵被改为皇陵,这里面多亏了他的儿子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嘉靖十八年,嘉靖的母亲蒋太后驾崩,嘉靖本打算将父亲朱祐杬的王陵从钟祥迁到北京与母亲合葬,但是这一想法遭到了朝中各位大臣的反对,后来嘉靖没有办法,思来想去,心想将父亲的王陵留在钟祥也是件好事,自己生在钟祥,这样后人就会记得钟祥出过一位皇帝,于是命人将父亲的陵墓规模扩大成帝王陵墓的规格,并称之为明显陵。
嘉靖作为朱祐杬的儿子,照理说是不可能登上明朝的皇位的,他之所以能够称为明朝的嘉靖帝只能说他的运气太好了,当时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之后,由于他死的时候只有30岁,所以没有子嗣,他的父亲明孝宗朱祐樘也没有其他皇子在位了,于是朝中大臣便选了明孝宗的侄子也是明武宗的堂兄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照理说朱厚熜继承皇位就得认叔叔明孝宗为父,这样才名正言顺,但是朱厚熜十分有个性,坚决不肯认明孝宗为父,更是将自己的父亲朱祐杬追封为“兴献皇帝”。我个人觉得主要是因为朱厚熜知道,除了自己没有其他皇帝人选,所以他才这么嚣张的。这也是明朝历史上的有名的"大礼仪"之争,不管怎么样,嘉靖帝的目的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