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因盐而兴,自贡井盐已有数千年历史,质量上乘,技术先进。在古代盐铁专营的条件下,自贡富可敌国。
自贡的盐属于井盐,全是古人用手工开凿。最有名气、至今保留完整、且还在出卤熬盐的是燊海井。燊海井开凿于道光三年,历时13年凿成,井深1001.42米。是世界上第一口深井。每天的收入达530多两白银。
盐的生产分为:提卤、运卤、熬制等过程。当时的自贡因盐兴市,先后凿井近200口。呈现“天车”林立、锅灶密布、盐管纵横、云蒸雾蔚的繁忙生产景象。因盐兴市,各地盐商纷至沓来,自贡的水道釜溪河(连接沱江至长江顺流而下)两岸:帆船密密麻麻、人流熙熙攘攘。
至民国抗日战争时期,自贡盐场年均产量达480万担,盐税占全川盐税的80%以上。而当时的四川承担了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而且自贡人在一场捐资抗日运动中便捐资达1亿2千多万法币和2架飞机。为全国之最。
井矿盐都是内陆水体沉积而成,基本上不与其他矿物质共生,也就是说,这地方原来是一个大海,后来海水被地壳埋住了,水分蒸干后留下的就是盐,所以盐矿一般一大片都是几百米厚的盐层,其中没什么矿物杂质。
井矿盐都是用水采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在盐层上打两根管子进去,一根注入清水,另一根出来的是饱和盐水(别忘了盐是溶于水的),然后将这些饱和盐水蒸发掉,就得到盐。
扩展资料:
井盐和海盐区别:
海盐是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加工后的海盐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氯化钠之外,还可能含有铜、铁、镁、钙等其他微量元素。不同产地的海盐所含有的微量元素不同,从而会产生不同的颜色,除了常见的白色外,也有黄褐、灰褐、淡红、暗白色的。
井盐是运用凿井法,汲取地表浅部或地下天然卤水加工制成,加工后的井盐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氯化钠之外,还可能含有镁、钙等其他微量元素,其颜色一般为白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井盐
自贡的盐主要来自四川盆地内的盐矿资源。
1.盐矿资源分布与开发
自贡地处四川盆地,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盐矿资源。盐矿一般分为岩盐矿和卤水盐矿,自贡盐主要以岩盐形式存在。岩盐矿是由古代海洋中的盐分沉积形成的,因此在地下深处形成了岩盐层,供人类开采利用。
2.盐矿的开采过程
盐矿的开采一般分为采掘、破碎、提取和加工等环节。首先,通过井筒或巷道进入盐矿,采掘工人采用爆破或机械开采的方式将盐矿石块取出。然后,经过破碎、提取等处理流程,将盐矿石转化为晶体盐或精制盐。最后,对提取的盐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可供消费的食用盐或工业盐。
3.自贡盐的特点与品种
自贡盐具有独特的特点,包括外观白净、味道纯正、溶解度高等。根据不同的加工和提取方式,自贡盐还可以分为湖盐、矿山盐和井盐等多个品种。其中,湖盐是通过采集盐矿区地表的卤水经蒸发结晶得到的,比较纯净;矿山盐则是采自地下岩盐层,经过加工处理形成的;井盐则是通过在盐井中抽取含盐水后经蒸发得到的。
4.自贡盐的应用领域与重要性
自贡盐是中国重要的盐类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工、冶金、制盐等行业。食用盐是自贡盐最常见的应用领域,它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此外,盐在工业生产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如用于制造碱、氯化钠等化工原料。自贡盐的开采和应用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5.总结
自贡的盐主要来自四川盆地内的盐矿资源。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岩盐矿资源,盐矿开采经过采掘、破碎、提取和加工等环节,形成可供消费的食用盐或工业盐。自贡盐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多个品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工、制盐等行业。自贡盐的开采和应用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