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为什么(阳澄湖为什么叫阳澄湖)

黑龙江旅游网2150

商家卖力吆喝,买家则听得耳朵起茧,心生厌烦。就像特洛伊的海伦,明知道这只是希腊人发动战争的借口,但伊利亚特的故事还是被后人们不厌其烦地演绎成百上千遍。

阳澄湖为什么(阳澄湖为什么叫阳澄湖)

是什么原因,让汤国梨诗句中“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的阳澄湖大闸蟹,人设崩塌成了今天的模样。

No.1壹

和很多人的想象不同,野生大闸蟹严格说来并不完全是淡水生物,而是一种具有洄游习性的节肢动物。

幼年时,大闸蟹在海水或江河入海口的半咸水中孵化出生,浮游生活。海水中丰富的藻类和微生物,为蟹崽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相对安全的生长环境。

随着蟹体成长增大,本着趋利避害的本能,大闸蟹会逆游而上,在天敌较少的湖泊淡水环境中生活——这也是长江流域天生比黄河、辽河等河流更适合大闸蟹生活的原因。丰沛的水资源和密布的水网,让幼蟹在逆游而上中,更容易找到水流平缓、食物链简单的湖泊。

而这,也是长江下游蟹品质最高的原因:相比千里迢迢洄游到中游,早已劳累变瘦的螃蟹,只有生存力强、个体强壮的蟹,才能占据下游最省力就能到达的地方定居。而阳澄湖,正是长三角地区,距离长江干流和入海口最近的大型湖泊。

除了地理优势之外,阳澄湖本身,也有很多宜于大闸蟹生长的环境优势。这片面积与苏州市区差不多大的湖泊,平均水深达到2米,水位稳定,有着很强的水质自净能力。

此外,由于成湖历史长、自净能力强,湖底65%以上的面积都是硬质土,甚至还有清代留下来的大量青石板铺底,相比于淤泥,这种环境能让蟹体更加干净。且螃蟹挖洞需要足够的力量,客观上让大闸蟹“锻炼”得更壮实。

所以,民国以前和解放初期,阳澄湖大闸蟹的盛名,还真不是外强中干。

No.2贰

“文革”结束后,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但对于野生大闸蟹来说,因为自然水系上被各种堤坝水闸阻隔,自然洄游的成功率被大大降低,产量直线下降。

但一个悖论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优质食材的需求越来越高。古代文人士大夫推崇追捧的大闸蟹,开始越来越多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养殖,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必然选择。

大闸蟹的养殖和大部分水生鱼虾不一样,要人工模拟洄游的环境:先把蟹苗蟹种放在江河入海口的半咸水域养大,再投放到内陆湖泊里。

一夜之间,阳澄湖的地理优势不复存在:长三角地区,所有的蟹苗都要在崇明岛长江入海口养殖,再以定向采购的形式,转移到太湖、洪泽湖、高邮湖、固城湖、沙家浜和阳澄湖……

更极端的例子是,在空运物流发达的时代,陕北的黄龙、甘肃的临泽、青海的可鲁克湖,甚至新疆的巴里坤,这些原本不可能出现螃蟹的地区,都开始售卖“本地特产”大闸蟹。

归根到底,空运成本不高,短短的时间间隔也并不会影响大闸蟹幼苗的生存。

阳澄湖,到此已经成为一件皇帝的新装。

No.3叁

当人们讥笑阳澄湖大闸蟹是“洗澡蟹”的时候,苏州本地人常常会倔强地科普“大家全都是蟹苗移植培育,都是洗澡”。

理性分析,在大闸蟹标准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的趋势下,“洗澡”本不是贬义词,而是符合蟹类洄游本性的正常养殖工序。统一标准饲养蟹苗,并在自然环境里给予充足的投喂,养殖大闸蟹从各方面来说都比野生蟹有着更大的优势。

但事实上,阳澄湖洗澡蟹的问题不止在于品牌公信力下降。哪怕同样“洗澡”,阳澄湖也在日渐失去它的真实价值。

90年代开始,阳澄湖螃蟹养殖产业的快速膨胀,就像大多数进入下行区间的品牌一样,人们加速套现,消耗着本来有限的自然资源。当时,一只养殖的阳澄湖大闸蟹,卖到最经得起品质考验的香港市场,能换上一块电子表。

在经济结果的催化下,农民和商家纷纷跟风在阳澄湖内进行围养,围养面积迅速飙升,把整个阳澄湖左一块右一块围得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宫:阳澄湖的水域面积约18万亩,到2000年左右,官方给出的围网养面积就达到了14.2万亩。换句话说,整个湖区保守估计,有80%的水域都在养蟹。

一、味道好

首先要说的是阳澄湖大闸蟹的味道是非常好的,这与其生存环境有关,因为阳澄湖的水质好,偏弱碱性,养出来的大闸蟹鲜嫩清甜可口,相对其他湖蟹而言,阳澄湖大闸蟹的肉质更为细腻、鲜美。此外,阳澄湖大闸蟹活动水域大,因此蟹肉紧致,并且壳体较脆,食用起来更为好吃。

二、营养价值高

其次阳澄湖大闸蟹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这同样有关于其生存的环境。因为阳澄湖的水质很好,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因此养出来的大闸蟹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而且阳澄湖大闸蟹食用的东西都是天然的小鱼、小虾、菜叶等,相对于其他湖蟹食用饲料之类的成分,肉质中蛋白质含量更高。

三、生长条件严苛

再次阳澄湖大闸蟹的生长条件是很严苛的,如此才体现出其价值。那么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对阳澄湖大闸蟹的饲养环境、饲养周期、重量和质量等各项指标做了量化的规定。阳澄湖大闸蟹生长条件严苛,需要在淡水中育肥生长,待交配产卵时,需要去江海交汇口进行产卵,阳澄湖独特的生态环境给予大闸蟹适合的生态环境。

四、产量少

然后阳澄湖大闸蟹的产量是比较少的,可见其饲养的条件是较为限制的。因为阳澄湖大闸蟹的亩产数有明确的规定,投放蟹苗时,每亩水域只能投放1500只,相较于其他湖蟹的每亩水域2500只左右的蟹苗,阳澄湖大闸蟹的亩产量较少,并且阳澄湖合适饲养的水域只有这么多,因此每年阳澄湖大闸蟹的产量只有2000吨左右。

五、古来传颂

最后阳澄湖大闸蟹素来有名,古往今来留下了非常多的千古名句,“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解缚华堂一座倾,忍堪支解见姜橙”、“不是阳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苏州”都是歌颂阳澄湖大闸蟹的名句,因此阳澄湖大闸蟹有名。

1.阳澄湖的特殊生态环境

虽然各地大闸蟹品种基本相同,但由于水域及养殖方式的不同,在外观、口感及售价上会有所差异,其中公认的知名度最高的当属阳澄湖大闸蟹。膘肥体壮,青壳白肚,金爪黄毛,十肢矫健。蒸熟后肉质膏腻,雌蟹黄似金,雄蟹膏若玉,滋味鲜美。蟹中之冠,当之无愧。而这一切皆与阳澄湖的特殊生态环境有关,总结出来原因如下:

(1)阳澄湖是海水与淡水在长江交汇所遇到的第一个湖泊,方圆百里,水质清醇。平均水深两米左右,光照充足,因而湖内有着丰富的物种,水草茂盛,湖边则是遍地稻谷,螺蛆更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大闸蟹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环境。

(2)不同于其他湖的是阳澄湖湖底多为硬地,表层含沙量较多,其他湖湖底基本是泥地。这一点给大闸蟹们提供开阔的活动场所,经常东奔西走,顺水草上下攀援,肌肉得到锻炼,肉质自然鲜美。

(3)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是影响品质的一部分,比如太湖水中含钙量较高,所以蟹壳较硬,而阳澄湖里钙、镁、硅、铝、氧比值丰富而且平衡,使得螃蟹们更健康,有一股特有的清甜。

2.阳澄湖大闸蟹的本身优势特点外型上:阳澄湖大闸蟹背青,肚白,金爪,黄毛,颜色鲜明,无杂色,而且体大膘肥,生龙活虎。力量很大,且能在光滑玻璃上站立。其他湖蟹则色杂,没有阳澄湖大闸蟹之雄健。口感上:阳澄湖大闸蟹口感细腻甘甜,且肉感白嫩,而且蟹黄多。其他的大闸蟹肉感粗糙,黄少,远没有阳澄湖大闸蟹好吃。营养上:阳澄湖大闸蟹的蛋白质,氨基酸成分比其它湖蟹含量要高,还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无机微量元素。

这是出名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