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评选中,林城贵阳以“具有夏季特别是最热月平均气温舒适度的优势”荣登榜首。
“天然空调城中在,空气可当商品卖”,对于众多来筑城旅游的外地人来说,最为令之惊异的莫过于在这个业已接近北回归线的南方城市盛夏时节竟很少有人持扇纳凉,甚至夏夜睡觉还要盖上一层薄被。与只有数百公里距离的重庆相比,七八月的重庆气温往往高达摄氏38度,而此时贵阳的气温却只有摄氏30度左右。
然而长期以来,贵阳的气候优势并不为人熟知,给外地人的印象莫过于“天无三日晴……”,从过去被外省人嘲讽到如今登顶“中国避暑之都”宝座,并迎来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避暑者,贵阳气候优势的确走过了从“被误会”到“被发现”再到“被热捧”的曲折历程。当然,贵阳夏季气候的舒适度并不是凭空而论,除了每一个到此地的人的切身感受,还有一项“硬指标”科学地支撑着这个结论。
贵阳地处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气候,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科学研究显示,当环境气温保持在摄氏18度至24度之间时,人体感觉最舒适。根据贵阳近50年来的气候资料统计,贵阳夏季(6月至8月)平均温度为摄氏23.2度,最高温度在摄氏25-28度之间,最低温度在摄氏17-20度之间,高于摄氏30度的最高温度日数很少。两项指标相比较,贵阳的夏季气温当然是很适宜人的。
贵阳的夏季不仅不热,而且“不干”。贵阳的夏天相对湿度平均值在65%至76%之间,与人体舒适度的空气相对温度范围(45%至70%)十分接近。
从气象科学的角度对过去“天无三日晴”的贬语做新解,就会得出贵阳夏季气候优势的第三个特征--紫外线较弱、夏夜潮湿凉爽。由于滇黔静止锋与孟加拉湾来的暖湿气流影响,形成了贵阳地区多年来的多云阴雨天气。其中,多云的天气使紫外线被厚厚的云层阻挡,让林城人“晒不黑、晒不伤”;降水则主要出现在夜间,因此夏夜显得十分凉爽,空气十分清新。俗语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适宜数贵阳”也就是这个道理。
顺面说一句连云港就算了,很晒,很热,冬天还很冷
贵州的确是国人公认的夏天避暑之地,贵阳被誉为“避暑之都",六盘水被称之"凉都",而其他的地级城市夏天与贵阳、六盘水相差不大,因此贵州成为名副其实的避暑之省,这样的气候,为什么北上广深不来贵州生活?其实回答这个问题非常简单。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北上广深是公认的一线城市,超大城市,人口众多,就业机会多,教育特别大学教育发达,医疗先进,房子升值快,价值高,为此不少外省、外国人挤破脑袋也想在此买房落户,落户还需具备诸多限制,普通百姓即使不买不房也要租房生活,因为一线城市到处有就业的机遇,赚钱的机会,所以这就是现实生活,这就是人往高处走的原因,这就是北上广深日益发达的因素。
国人生活节奏快,生活比较现实,大多数对养生并不看重,并不因为贵州良好的气候资源改变到此生活,贵州相比发达省份还比较落后,就业机会少,大学教育落后,大批量来贵州生活、学习、工作无法解决,随着贵州的快速发展来贵州安居乐业也非常多,北上广深在贵州养老也不少,贵州也将成为北广深有钱人养老、定居生活首选之地。
你看见过有侯鸟能在一个地方长久栖息吗?现实中,有些人的生活规律如同一只只候鸟。寒潮到来时飞到暖和的地方,酷热时又想找个凉爽的地方避暑。这就是富足而又有情调的人,去享受另外的一种生活方式。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已被列为避署之都。但北上广的人为什么不在贵州居住呢?
这道理很简单,千好万好不如自己的家乡好。在北上广土生土长的人,能离开故土来贵州长久居住吗?虽说贵州的发展赶不上一线城市,但你让贵州人到北上广定居,也照样不习惯。
这就涉及到了地方的差异性。地方不同,气候不同,风俗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人们一旦到了某个地方生活,显然是暂时性的。除了远嫁的女子外,多数男人无论到哪座城生活,他们最终会叶落归根的。
即使北上广的人不到贵州生活,但在避署季节里,照常有北上广的人来贵州避署。他们享受完凉爽的时日之后,又如候鸟般飞回了原来的故土。
贵州号称避暑之都,实际上并非如此,贵州气候环境实际上很恶劣,夏季虽然很少有高温,但是都是典型的“天无三日晴”的结果,天气往往都是阴晴不定,当年三线建设时期,很多人都被贵州连下几个月的雨惊呆了。
夏季阴晴不定,阴雨连绵还不算最差的,到了冬季高原山区的湿冷冻雨,更是让人冷到骨子里,而且还没有供暖。
自古贵州就有一句老话“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分平,人无三分银”,充分描述了贵州恶劣的的人文地理
从一个城市换到另一个城市生活,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不是因为贵州是避暑之都,所以大家都到贵州去生活,也不会因为广州是一线城市,贵州人都涌到广州去生活。
贵阳北站。
高楼林立,贵阳。
我在贵州待了四年,后来去了广东。说句实话,夏天贵州的天气真的很舒服,贵阳被称为中国的避暑之都是有道理的,虽然有些时候还是很炎热,但和南方的广东深圳相比较,简直舒服极了。七月份的时候又去了一趟贵州,在贵阳待了三天,记得当时下了一场雨,第二天早晨起来还冷嗖嗖的,发现不少人穿着长袖衣服。
这在广州和深圳是不可想象的,即便是下一场暴雨,那里的天气凉快不到哪里去。
深圳城市风光
深圳城市风光。
其实每一座城市有每一座城市的优点,我个人挺喜欢贵阳这座城市。十多年前我去那座城市时,当时交通非常不便,从贵阳到其他县,有时要在山路上颠簸好几个小时。而现在,贵州成为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贵阳的交通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高铁和航空,让贵州的山水风光天下闻名,来贵州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而第一站,通常选择贵阳。
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我有一个朋友在贵阳买了一套房,是很多年以前了,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投资,就是为了避暑,夏天她通常会到贵阳去居住一段时间,然后在贵阳的周围走走逛逛,享受中国山地旅游第一省的如诗如画风光。
当然,她家的经济条件很好,像我等工薪阶层,只有放假的时候去贵阳避避暑,短暂的避暑,顺便吃吃贵阳的烤鱼,味道非常好。
我就是贵州的,谈点看法吧,贵州避暑要看地方,贵阳确实很不错,全国认同避暑的胜地,但是,不是所有地方都像贵阳那么舒服的,有些地方,如铜仁,就很热,它处于锅底荡里,四面是山,地势低,因此,夏天是非常闷热。
而贵阳地方高一点,夏天舒服,但经济毕竟跟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何况,在西南,还有很多不错的城市,如成都、昆明、重庆等,也是不错的,即便离贵州不远的湖南长沙,各方面也是不错。
大家选择一个地方生活,不仅仅是避暑的问题,不仅仅是温度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如此,大山里最舒服,它还涉及到当地人民的收入、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交通出行、城市硬件和软件等,甚至延伸到基本生活保障和配套服务等,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教育、医疗保障、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城市综合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方面,贵州跟其他地方显然没法相比,贵阳作为贵州省会城市,跟周边的省会城市直辖市,也没法比,这才是大家不愿意去定居生活的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贵州这些年虽然交通发达,但贵州宣传不够给力,加上确实当地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没有支柱性产业,就业和发展空间小,收入低。
另外,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滞后,眼界、思维、视觉受到很大的局限性,这才是要命的,当你在一座城市生活,不仅仅是舒适度,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舒适度,贵州人善良、和达、人好,这些都没错,但是,思想眼界狭窄、看问题不够长远,以及太过于追求现有的生活状态,缺乏闯劲,这才是要命的。
如我们县城,风气非常不好,大家常年打麻将、生活过于安逸、喜欢攀比、耍大个(打肿脸充胖子)等,还有其他风气非常不好,那就是,一个人住几次房子,都要讨酒(请客摆宴席)、生几个娃娃,也要请几次客,孩子考上大学,哪怕是专科、职业学校、野鸡大学,也要请客(我说的是我们县城),这种不好的风气,必然也缺乏吸引力。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但我想,它一定不是个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因此,一个地方要吸引北上广深的人来居住,必须得有它强有力的魅力,仅仅是避暑地方,还不够,还得生活方便,以及这个地方的综合魅力。
我们的村子,贵州大山里,避暑胜地,去旅游还是不错,但生活,确实不方便。
虽然我不是贵州人,但因我家距贵州毕节很近,贵州的气候我还是十分了解的,可以说,贵州的气候相比于南方大部分省市,夏天是比较凉爽的,主要原因是贵州处在云贵高原,又是崇山峻岭之中,夏季凉爽大家一定能够理解。
贵州的夏天凉快不假,但是,要想作为吸引外地人长期到此生活的宜居之地,却不现实,因为人们追求的气候特点,并非是一个季节的舒适,还要考虑到其他三个季节是否适合生活。据我所知,整个贵州的气候特点,除了夏天凉爽外,春天二三月间也是春暖花开,风景秀丽。但是,贵州的气候一旦立秋以后,就会阴雨绵绵,一直持续到天。“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就成了贵州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的写照。
事实上,无论任何一个地方,气候再好,也不能对大都市的人们有太多的吸引力。就算是三亚,吸引的也不过是东北人而已,真正北上广深的人也没多少。这其中的原因是“故土难离”,这个故土难离并不是说,对家乡的眷恋不愿离开,而是有很多因素导致你不愿意离开或不能离开。
贵州夏天再好,也就是个避暑的地方,但生活的便捷与北上广深这样的大都市相比,不是差一点点,而且一个人要想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去生活,也没那么容易。因为你的工作单位、亲戚朋友、同学、同事,所有熟人都在原来的城市,还有老人的赡养,孩子的教育都要考虑,而一个正常人又无法脱离这些。
当然,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孤身一人,突然买彩票中个几十亿,这就好办了,可以选择地球上最舒适的地方居住生活,因为心中无牵无挂,而且要啥有啥。一般人,首先考虑的并不是气候的舒适度,而是要考虑就业、教育、人文、交通等多重因素。所以,贵州的夏天再凉快,也不会有多少北上广深的人宁愿放弃便捷的大都市生活去那里生活。当然,作为短暂的休闲、旅游、小住一段时间,肯定是很舒服的。
从中国历史上说,贵州这个“避暑之都”几乎就是名不见经传。翻开四库全书恐怕都很难找到只言片语的记载。中国幅员如此辽阔,适宜避暑的地方数不胜数。单单一个大名鼎鼎的承德和避暑胜地秦皇岛,早就已经享誉中外名冠东西了。
避暑山庄承德,从满清王朝就被扩为皇室园林,曾是皇室族人的避暑首选。但那都是皇亲国戚们随季节变化,临时躲避酷暑娱乐身心的地方。每到盛夏来临,大清皇帝就会将承德设会临时处理朝政的地方,即承德离宫或河北行宫。其奢糜程度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现实中往往都是这些具有避暑条件地区的人,迫于生活压力拼命往经济发达的地方跑去讨生活谋发展,从没听说过经济发展超前地区的人,选择去经济落后的地方生活。即便有特殊个例,大都是个别有钱人奔着舒适享乐去的。如果硬要把避暑跟生活扯上关系选择去这些地方,纯粹就是脑子进水了。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我的户口这段时间从湖南迁到贵州了,我也是贵州人了。
贵州避暑可以,别忘了贵州的冬天可是冻死狗的地方。哈尔滨虽冷有釆暖,贵州的冻雨可不是好玩的,阴湿的雨天被窝一夜都暖不热。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了,看来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看了大家的评论,所有人还都是认为贵阳就是真的“避暑之都”了,我不仅要问,“避暑之都”?这是谁颁发的?国家哪个权威部门颁发的?还是世界权威组织颁发的?没有看到啊?也根本没有这回事啊?贵州人为了宣传自己夏天凉爽天气的一个宣传口号而已,就像茅台酒宣传自己是“国酒茅台”一样,还在中央电视台公开宣传,其实根本就没有国家权威部门授权,后来不是也不再允许打这个旗号了吗?当然贵阳比起全中国绝大多数其他省会城市来说,夏天确实是舒适太多了,可并不是最凉爽的,当年国家气象局被贵州省做了一个局,在夏天的时候请了一些什么专家学者到六盘水,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了的中国凉都的议题来,然后呢后面做了什么工作我就不知道了,再后来就有了个中国凉都!!!我再想提醒一下大家,你们自己打开手机里面的全国天气预报,看看贵州省附近的省会城市对比一下,进入夏天后每天每个时段的天气温变化,到底哪个省会城市的夏天更凉快,温度比贵阳更低,我就不提名了,还有贵阳的冬天可以说比北方还要恶劣,因为北方有暖气而贵阳却没有,贵阳的冬天是南方省会城市当中最恶劣的,没有之一,还有就是请把云南的香格里拉拿来对比一下六盘水所谓的凉都,夏天的同时期气温,他凭什么要称之为凉都???????对不起了,我说了句实话,并没有想要诋毁贵阳,我也生活在贵阳,也爱贵阳,但我们不能不实事求是,不能认为贵阳的夏天气温相比全国其他城市凉爽太多,就把这一点优点无限地放大,而忽略贵阳市的大多数不足,如基础设施、城市配套,很多小区严重不符合规划,停车位不够,没有公共绿化,城市物价高、贵州省负债率全国第一等等缺点,请贵州老乡们不要生气,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迎头赶上。
气候所致。
贵阳夏无酷暑,夏季平均温度为23.2℃,最高温度平均在25-28℃之间,在最热的7月下旬,平均气温也仅为23.7℃,全年最高温度高于30℃的日数少。紫外线强度仅在中午很短的时间内达到4级,其余时间均为弱或很弱;夏季雨水充沛,约500毫米,夜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
贵阳市海拔高度在1100米左右,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9.5毫米。
扩展资料:
贵阳风景名胜
1、花溪风景名胜区
花溪风景名胜区位于贵阳市南郊17公里,整个景区由十里河滩、天河潭、燕楼马林、青岩古镇、黔陶孟关、高坡、小碧集等七个景区组成,而花溪公园则是四季皆景的旅游胜地。俗称为“贵阳市的后花园”。有贵州山水浓缩盆景的美称,被谷牧副总理誉为“黔中一绝”。
2、百花湖风景名胜区
1987年3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审批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水面面积常水位时达10.96平方公里,丰水期则达15平方公里左右,是杭州西湖水面面积的两倍,在我省已建成水库中仅次于红枫湖和乌江水库,居第三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