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瓜礁海战(赤瓜礁海战的直接原因)

黑龙江旅游网1320

大家好,关于赤瓜礁海战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赤瓜礁海战的直接原因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988年南海赤瓜礁海战的真相如何

赤瓜礁海战(赤瓜礁海战的直接原因)

赤瓜礁海战役是我国出名的海上战役,深切的体现出了中国军人的威猛雄风,也对于中国的国防和领土归属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赤瓜礁海战役的结果也是非常振奋人心,中国军队的骁勇善战和勇敢并没有让大众失望,这也是中国最为成功的一次海上反击作战。

在战斗发生前,在岛屿上,一名越南士兵出来对中国领土进行挑衅,当着中国军人的面差了国旗在中国领土上,可见越南士兵的行为是多么的看不起中国。当时的中国军人立马进行了还击,当场就和敌人扭打了起来。早中国和越南军人在扭打中越南军队竟然瞄准中方准备射击不过还好中国军人反应及时,扭动了敌人的枪支,只是伤了左臂,而这个受伤左臂的中国军人竟然是这次战斗中唯一伤了的人。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战斗只经历了三个小时,但是中国和越南都有交火,中国的军舰没有损坏,越南的一个吨级母舰被打入海底,且被打沉了两个小潜艇,另外重伤了一艘越南唯一的一个最大的母舰,歼灭敌人200余人,俘虏敌人9人,由此可见此次战斗中国军队的强悍。

1988年3月14日赤瓜礁海战中国死多少人

没有死人。

赤瓜礁海战从7时30分中国海军人员登礁,到10时50分全部登礁人员上舰,随编队撤出战斗,共历时历时3小时20分钟。海上战斗从8时48分502舰开炮还击,到9时15分556舰奉命停止射击,历时37分钟。中国海军共消耗100毫米炮弹285发,37毫米炮弹266发,以一人负伤(502舰副枪炮长杨志亮),舰艇无任何损坏的微小代价取得了击沉越军820吨级武装船2艘(舷号分别为“HQ604”、“HQ605)、击沉敌小艇2艘;同时,还重创了越军最大的,也是唯一的4100吨级大型登陆舰,还缴获了越南国旗1面,歼敌近200人(也有说法称越舰船伤亡及失踪约400人),俘虏9人的重大战果。

此战之后,南沙海域的越军舰船莫不闻风而逃,赤瓜礁海战胜利的震慑力可见一斑,自此之后,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建站工程再无干扰,于1988年8月顺利完成。挟海战胜利余威,中国海军随后由接连收复东门、南薰、渚碧等三个岛礁,在南沙群岛总共切实控制六个岛礁,使我海军在南沙有了立锥之地。

尽管直到20世纪中叶,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主权提出过任何质疑。只是在70年代以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才对整个南沙或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越南在1975年前也承认南沙为中国所有),并出兵占领了部分岛礁。

赤瓜礁海战的直接原因

1987年3月7日至4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简称“海委会”)第14次会议在巴黎召开。会上通过了《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确定了全球200个海洋联合观测点的地址、编号和所属的国家,其中属于中国的有5个。除了已经建成的沿海的3个和西沙的1个,还有位于南沙的74号站,需要新建。

参加完会议回国后,时任中国国家海洋局局长严宏谟立即向国务院报告。除此之外,他还第一时间面见了时任海军司令员刘华清。为了给南沙建站科考人员保驾护航,1987年5月6日,一支联合编队开始巡航南沙。

中国科学院派出的南沙海域科学考察队,已经先行出发。一位参与调查的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这片危机四伏的海域,他们一两个小时就要和部队联系一次。国家海洋局的“向阳红5号”科考船也赶赴南沙,进行岛礁勘测调查。行动的副总指挥杨华庭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不算船员,参与考察的队员近300人。

经过几个月的考察,1987年8月7日,由刘华清、严宏谟联名签发的《关于在南沙建海洋观测站问题》的报告,呈送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报告指出,此次南沙建站具有战略意义,既借机扎根,又名正言顺,建议在水面开阔且距大陆较近的南沙永暑礁建站。报告提出了两套方案,一是建无人驻守站,二是建有人常驻站。但刘华清和严宏谟都倾向于第二套方案。报告递上去两个月,没有批复。此间,越南当局改变了此前的立场,声称要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74号站进行干预。而在之前召开的“海委会”巴黎会议上,对联合国海洋观测站的分配方案,越南并没有提出异议。刘华清请求面见时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会面中,他着重向杨尚昆阐述了三个问题:首先,南沙建站,是在中国的岛礁上,又有国际授权,“怕什么呢?”其次,观测站建成之后,中国在南沙就有了立足之地,站稳脚跟后,再伺机进驻其他的岛礁,中国在南沙的局面就会大大改观;第三,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定的大背景下,实际占有越来越具有国际法效力。“中国不能再失去这样的机会。”他恳请杨尚昆亲自过问一下建站问题,尽快批复这个报告。

1987年11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关于在南沙群岛建设海洋观测站的批复》,同意在永暑礁建设有人驻守观测站。该批复对这一工程的建设主体进行了分工:以海军为主,国家海洋局协助,交通部专用工程船支援。1988年1月底,南海舰队派出由一艘驱逐舰和3艘护卫舰组成的一支护航编队,赶往南沙,为即将开始的观测站建设排查安全隐患。李树文再次被委任为编队总指挥。

此时南沙的局面,与编队8个多月前第一次巡航时已大为不同。宣布要对中国在南沙建站进行干预后,越南加快了对无人岛礁的侵占步伐。

李树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接到的指令有两条:一是把越军赶下去,二是不能惹事,不能打第一枪,“开枪权在军委,还击权在编队”。

1月31日,越南两艘军舰满载建筑材料,欲侵占永暑礁,抢建高脚屋,被李树文带领的编队拦阻。2月17日,越军又来抢占距永暑礁不足40海里的华阳礁。

李树文决定利用中方舰大的优势,制造威慑。他让驱逐舰抵近越南的扫雷舰,与之对峙。

他的想法是,不直接驱赶上礁的越南士兵,以免发生直接冲突,而是通过威胁其舰艇来驱赶。他下命令,只要越军胆敢动武先打第一枪,就大炮小炮一起打,让其两艘舰船无任何还击和上报求援的机会,就葬身海底,“必须下这个决心,后面的事我来处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