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的将帅们(有多少是黄埔军校毕业的)

黑龙江旅游网301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黄埔军校的将帅们这个问题,开国将军中,有多少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国将帅中,哪些人曾在黄埔军校任教

黄埔军校的将帅们(有多少是黄埔军校毕业的)

大家都知道,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从军校走出来的学生中,有不少人成为未来战争中国共两边的骨干将领。国军中比较出名的有杜聿明、廖耀湘、宋希濂、黄维、王耀武等,我军中比较出名的有徐向前、陈赓、周士第、左权、李运昌等人。

据统计,1955年授衔的一千五百多名我军开国将帅中,毕业于黄埔军校前七期的就有36人。这还不算如李运昌、程子华等因转行政而未被授衔的将军。如果再加上黄埔七期以后毕业的,那人数就更多了,比如黎原、曾泽生等。

那些能给未来的将军们讲课的教官,那更牛,可以说国共许多将军见了他们得礼貌地叫一声:“老师好!”。

那么,开国将帅中有哪些曾在黄埔军校授课,成为众多教官之一呢?

首先说说元帅,开国元帅中有三人曾在黄埔军校当教官。

第一个大家都知道,就是大名鼎鼎的叶剑英元帅。

叶剑英元帅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算是朱总司令的学弟。毕业后参加了粤军。陈炯明叛变时,叶剑英任海军陆战队营长,拒绝了洪兆麟和叶举的威逼利诱,率部坚守大元帅府,护卫孙中山脱险,同叛军英勇作战。嗣后前往福建任东路讨贼军第八旅参谋长、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随军入粤讨伐陈炯明。

1924年初,叶剑英受廖仲恺先生邀请,参加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授部副主任兼兵器学教官。据一期学生回忆:“叶剑英教官讲课吸引人,一点也不枯燥,很有风趣,大家都很愿意听。”为了整顿学风,叶剑英每天早起,亲自检查教官、学生内务、出操情况,既严厉又不失慈爱,是黄埔军校中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后来前线吃紧,叶剑英重回粤军第二师指挥作战,遂离开了黄埔军校。

第二个说说聂荣臻元帅。

聂荣臻元帅是四川江津人,我党创始人陈独秀的老乡。年少时赴法勤工俭学,成为我党旅欧支部的创始人之一。1924年被组织上派到苏联学习,成为伏龙芝军事学院东方系第一批中国学员,1925年奉命回国参与黄埔军校建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直接领导政治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并向黄埔二期、三期、四期的学员讲授社会发展史、政治工作等课程。聂荣臻元帅善于把比较繁杂的政治和历史课程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听。这时就展现了聂荣臻元帅杰出的政治工作才能。

“中山舰事变”后,聂荣臻离开了黄埔军校,调任广东区委军事部特派员。

第三个说说陈毅元帅。

陈毅元帅也是四川人,毕业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1923年入党。后考入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黄埔军校在武汉设立分校后,急需大批教官,念过大学的陈毅元帅便被组织上派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任政治部任秘书兼政治教官。

陈毅元帅多才多艺,能文能武,而且讲课幽默风趣。据学员回忆:“陈毅教官上课时总能让大家哈哈大笑,很多看不懂的术语,陈毅教官都会写首易背的小诗让我们理解。而且下课后还主动和我们学生下象棋、围棋、打篮球、踢足球……”

再说说将官,将官中最出名的教官就是陈奇涵上将。

陈奇涵上将是江西兴国人。当时在粤滇军在朱培德的主持下,于广东韶关开办了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办学模式全部模仿云南讲武堂,陈奇涵于1919年考入,由于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广州护国第2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加入赣军,任排长、连长、代营长。

1924年因不满军阀混战而脱离赣军,投奔广东革命政府,被任命为广州警卫军讲武堂区队长,参加了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并率黄埔学生队两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

因在战场上表现非常好,黄埔军校创始人之一——江西老乡刘峙特地从前线将陈奇涵调到黄埔军校,任第三队上尉队长兼政治讲师,到第四期时升任少校政治科大队长兼政治教官,前后培训了三、四、五期学员。1926年,组织上让陈奇涵回家乡赣南发动群众,壮大党组织,陈奇涵才离开了黄埔军校。

当时,因为刘峙的关系,黄埔军校的赣籍教员前后一共有五六十人,绝大部分后来都跟随刘峙或者校长,只有陈奇涵和熊雄等少数人不为所动。能活到建国后的我党黄埔军校赣籍教员只有陈奇涵一人。授衔前夕调任最高军事法庭庭长,1955年授上将军衔。

接下来说说袁也烈少将。

袁也烈少将,湖南洞口县人,1920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21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算是主席的学弟。在校期间,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斗争。1924年7月赴广州,考入桂军军官学校。

1925年2月,桂军刘振寰等人联合滇军杨希闵发动叛变,袁也烈参与策动桂军军校学员起义,并联络同学200多人投奔黄埔军校,编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留校从事政治工作,任三期入伍生队指导员,负责给三期新生上政治课。后组建我党第一支武装——叶挺独立团,为了充实军官和干部队伍,我党选派袁也烈任叶挺独立团连长,遂离开黄埔军校。

最后说说鲜为人知的洪水少将。

洪水少将可以说是开国将帅中的唯一——唯一一名两国双料少将。

洪山少将原名武元博,越南河内人,早年赴法国留学,1925年前往广州参加中国革命,到黄埔军校四期政治科学习,毕业后被叶剑英元帅保举留校,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课讲师,是黄埔军校唯二外国教员之一。另一位外国教员是朝鲜人杨林,牺牲于红军东征战役。1927年随叶剑英参加广州起义,后被调到海陆丰根据地和中央苏区任职。抗战胜利后回到越南,任第五战区司令员兼政委,1948年被授予越军少将军衔。1950年回到中国,任军委训练总监部条令局副局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开国将军中,有多少是黄埔军校毕业的

目前,最普遍的说法开国将帅中从黄埔军校毕业的有32人,具体如下:

1、元帅4人,包括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2、大将3人,包括陈赓、罗瑞卿、许光达;

3、上将8人,包括周士第、陈明仁、陈奇涵、张宗逊、杨至诚、宋时轮、陈伯钧、郭天民;

4、中将9人,包括阎揆要、彭明治、常乾坤、唐天际、曾泽生、倪志亮、郭化若、谭希林、王诤;

5、少将8人,包括袁也烈、曹广化、李逸民、方之中、洪水、廖运周、张开荆、周文在。

扩展资料:

黄埔军校创立后,曾在黄埔岛内设立平岗分校、蝴蝶岗分校,在广州市区内设立省分校。这些分校纯属移驻学生分区上课,并无专门的分校组织机构,实际上不是分校。

正式建立的分校,应该从民国14年3月(1925)黄埔军校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攻克潮汕筹设潮州分校开始。1926年~1927年间,在广西南宁、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增设分校,因地取名。截止民国24年4月(1935)成都分校开学,黄埔军校所设立的分校有潮州分校、武汉分校、长沙分校、南昌分校、南宁分校、洛阳分校/汉中分校、广州分校、成都分校八个分校。

抗战前的八所分校,并非开办后就一直办理,它们的历史任务结束后,则予以停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出了多少名将

1924年,为培养革命人才,在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了一文一武两所学校。但是显然,虽然都在风口之上,武校——黄埔军校的名气、功绩、所培养的人才都远远优于文校——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

黄埔军校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而聚集了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人才的黄埔军校,站在民国最大的风口之上,不负众望,一飞冲天,黄埔军校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深刻的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黄埔军校也成为近代中国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军校。

国共双方的军事骨干,有许多都出身黄埔军校,尤其在国民党方面,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也是最精锐的部队中央军,骨干绝大多数由黄埔军校师生组成。据不完全统计,国民党少将以上的军官,黄埔师生占225人,其中中将159人,上将高达38人。

黄埔军校

而共产党方面,1955年授衔时,有五位元帅,三位大将出身黄埔军校。不仅仅是军事方面,在其他领域,黄埔军校也贡献了大批人才,如周总理、如军统老板戴笠等等。从此也可以看出黄埔军校对中国历史巨大无比的影响力。可以说,没有黄埔军校,中国近代的历史将完全改写。

1955年被授衔将帅

对中国影响如此巨大的影响力黄埔军校,在世界军校史上的地位如何呢?

我认为,评价一个军校的地位,终究还是要从它所培养的学生的功绩和成就来证明,作为军校,当然是军事成就。黄埔师生的主要战场,就是国共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也就是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

内战姑且不说,抗日战争作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对中国而言,有着无与伦比的重大意义。而抗日战场上,位于前线,担任各级指挥官的绝大多数都是黄埔师生,在中国面临巨大劣势的前提下,包括黄埔师生在内的中国将领率领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以弱胜强,彻底击败了日本,打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其功绩和成就毋庸置疑。

中国军队

从这方面看,黄埔军校丝毫不弱于其他世界名校。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二战时期,中国战场上,落后的中国面对的是,在世界列强中,工业并不算发达,更不先进的日本。比之欧洲战场上的钢铁洪流,虽然战场的惨烈程度尤有过之,但现代化程度却远远不如。

黄埔军校毕业生

而且,就教学质量而言,人才比例最高的前六期黄埔学生,普遍接受了一年左右的军事教育,科目很少,时间更短,当时的黄埔军校更类似速成学堂。再加上西方对中国普遍的歧视,黄埔军校在世界军校史上,完全可以占据一席之位,但却并不是最顶级的军校。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