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沈阳故宫100字(介绍沈阳故宫200字)

黑龙江旅游网345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介绍沈阳故宫100字,介绍沈阳故宫200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沈阳故宫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介绍沈阳故宫100字(介绍沈阳故宫200字)

沈阳故宫是清代的开创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建造使用的宫殿,始建于1625年,其占地面积为6.7万平方米,共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坐落在沈阳古城中心的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宫内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它的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现在是沈阳最重要的游览点。

清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它是清代初年的皇宫,是清代皇帝顺治的祖父努尔哈赤和顺治的父亲皇太极的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历时11年,至清崇德元年(1636)基本建成。全部建筑有90余所,300多间,占地6万多平方米,是我国现存仅次于京故宫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它在建筑艺术上继承中国古代建筑传统,融汉、满、蒙各族艺术于一体,有很高历史价值。

它以崇政殿为中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一条中轴线,将故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为故宫主体,崇政殿(金銮殿)为主体的核心,是皇太极处理朝政之所,配以飞龙阁、翔凤阁、师善斋、协中斋、日华楼。后面有凤凰楼、清宁宫,还有皇帝妃嫔寝居的东西配宫,以及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迪光殿、保极宫等。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中心,辅以左右翼王亭、八旗亭。这是清王朝入关前,八旗建制的象征,是早期八旗兵制在宫殿建筑中唯一的历史古迹。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宫迁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这也显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发展。西部建筑以文溯阁为中心,配以仰熙斋、嘉荫堂等,是贮藏《四库全书》和皇帝读书的地方。《四库全书》为乾隆时撰修,历时10载;共誊写7部,以文溯阁所藏的最为完整。解放后将故宫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馆,人们来这里还可以在清代历史文物展览馆和工艺品展览馆中欣赏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造的琳琅满目的文物。沈阳都城的建者是努尔哈赤。他在关外先后建了三个都城,最后才确定沈阳,理由是地形取胜,又便于攻打明朝。

沈阳故宫博物馆所陈列的多半是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迁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皇太极用过的腰刀和鹿角椅等。沈阳故宫博物馆陈列的艺术品也很丰富。

中国有哪些名胜古迹请给我简单的介绍一下不超过100字

古迹大览编辑

八仙桌子山巴颜喀拉山

中国的名胜古迹风景(20张)

大明湖

北戴河

北固山神山圣湖”

青岛八大关

趵突泉公园

本溪水洞笔架山

避暑山庄冰峪风景区

布达拉宫采石矶

藏北草原长白山

长岛长江三峡---瞿塘峡

长江三峡---巫峡长江三峡---西陵峡

中国的美景(15张)

长江三峡---小三峡常州天宁寺

巢湖成吉思汗陵

承德外八庙大悲院

大孤山大观园

大连圣亚海洋世界

济南五龙潭公园

大昭寺稻城

淀山湖风景区东方明珠电视塔

东丽湖温泉度假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都江堰独乐寺

杜甫草堂峨眉山

凤凰山福陵(东陵)

古格王朝遗址故宫

海宝塔海螺沟风景区

寒山贺兰山

虎丘黄龙寺

黄浦江黄山

鸡公山寄畅园

蓟县白塔剑门蜀道

金石滩景阳岗

净月潭镜泊湖

九华山九乡风景区

九寨沟句容宝华山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琅琊山

崂山乐山大佛

梁山

灵山

济南灵岩寺

刘家峡六和塔

龙池风景区龙华寺

龙门石窟龙首山

龙潭山泸沽湖

路南石林风景区旅顺口

蒙山米亚罗风景区

满城汉墓明孝陵莫干山[2]

漠河内蒙古草原

南京长江大桥南通狼山风景区

南温泉怒江大峡谷

盘山蓬莱阁

普陀山栖霞山

齐云山千佛山

青城山青岛栈桥

青海湖秋霞圃

曲阜三孔人民广场

三门峡沙坡头旅游区

少林寺沈阳故宫

十里秦淮石窟寺佛像

蜀南竹海四姑娘山

松花湖松花江

松花江雾凇岛嵩山

塔尔寺太平湖

太阳岛泰山

腾冲火山地热风景区天坛

天池天平山

天柱山桐城文庙

外滩望江楼

微山湖伪皇宫及八大部

卧龙自然保护区乌苏里江

无锡蠡园无锡梅园

无锡吟园无锡鼋头渚

五大连池武侯祠

西湖西山

西双版纳西夏王陵风景区

锡惠公园逍遥津

兴城海滨兴凯湖

玄武湖鸭绿江

雅鲁河桥罨画池

雁荡山燕子矶

扬州个园扬州瘦西湖

杨村“小世界”野象谷

医巫闾山颐和园

阴山古刹迎江寺

玉佛寺玉龙雪山

豫园扎龙自然保护区

扎什伦布寺札兰屯

昭君墓昭陵(北陵)

赵州桥镇江金山

镇江南郊风景区中国万里长城

中山陵

周口店遗址周庄

朱家角镇珠穆朗玛峰

本溪水洞笔架山

避暑山庄冰峪风景区

布达拉宫采石矶

藏北草原长白山

长岛长江三峡---瞿塘峡

长江三峡---巫峡长江三峡---西陵峡

长江三峡---小三峡常州天宁寺

巢湖成吉思汗陵

承德外八庙大悲院

沈阳故宫的历史之谜

修建时间

1625年的三月初三上午,努尔哈赤越过浑河进入沈阳城筑城定都。然而,作为都城象征的皇宫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清朝的史料中都没有记载。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解释,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劳民伤财的举动,尤其在当年战乱纷争、百姓生活困难,刚刚定都沈阳就修建皇宫不像是明君所为。所以,史官对建皇宫的大事件采取了回避态度。

有人推测故宫是清太祖迁都之前就已经开始建设。佟悦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可能。因为努尔哈赤是早上决定迁都,当日下午就动身的。决定没有定下迁都之前不可能开始建宫殿。佟悦说,史料对故宫的最早记载是,163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政殿举行典礼仪式。按照沈阳的天气,说明大政殿在1636年10月之前就应该完工。

据介绍,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率八旗兵横扫辽东,不到十天攻克70余座城池,包括沈阳和辽阳。打下辽阳之后,清太祖手下的大臣都想回抚顺老家,胸怀大略的努尔哈赤力排众议决定从萨尔浒迁居辽阳。1625年,努尔哈赤再次提出迁都沈阳,努尔哈赤认为,沈阳进可攻明朝和蒙古,退可一日回到萨尔浒老家,离开重镇辽阳还可以避开明朝的风头。

三月三日(农历)上午决定出发,下午数十万八旗子弟开始启程,当晚到达沈阳辽阳交界的虎皮驿。四日清晨,努尔哈赤越过浑河进入沈阳。定都沈阳后,努尔哈赤加固明朝城墙,建造八门,改城内十字形大街为井字形格局,并在城北建造罕王宫居住。

沈阳故宫何年开始建造

由于史料没有任何明文记载,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说,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件劳民伤财的举动,清代统治者认为不值得提倡,而且修建宫殿本身也就是为皇帝建个家,没必要将具体建造年份写进史书。然而几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当地发现了一本《侯氏宗谱》,其中关于修建辽阳东京城和沈阳盛京城的记载非常详细。据《侯氏宗谱》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家族是“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有专家据此推断,沈阳故宫应该是在天命九年,也就是1624年开始建造的。

2003年1月15日,沈阳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沈阳故宫到底建在哪一年?》的文章,经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清前史专家支运亭研究员多年研究,认定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应为1624年(天命九年)。

但佟主任却不赞同这一说法,他认为,《侯氏宗谱》中所说的“天命九年”指的是侯振举一家迁居沈阳的时间,而不是说侯振举搬到沈阳后就立即开始建造故宫。佟悦认为,沈阳故宫应该是从1625年开始建造的,理由有二:首先,1624年,东京城还没有建好,许多贝勒、大臣都还在忙着建自己的住所,努尔哈赤在没有下达迁都命令之前,不可能在沈阳建造故宫;其次,努尔哈赤居住在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不是故宫里。如果沈阳故宫1624年就开始修建的话,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住在故宫里反而要在故宫城旁居住?

皇太极王府是不是故宫

定都沈阳之后,亲王们都在城内兴建王府。康熙年间成图的《盛京城阙图》上记载了当时十一个亲王的王府,地位远不如四大贝勒的亲王府邸都有记载,而当时权倾一时的皇太极等四大贝勒只有代善的府邸有记载。佟悦分析,这是因为四大贝勒中,除代善和皇太极外,另两个贝勒后来都犯下大罪,按照清朝的制度,他们的府邸自然不被记录在案。

专家们认为,皇太极的王府没有记载恰恰说明了故宫是在他的王府基础上建造的。故宫的大政殿在过去不属于皇宫的一部分,佟悦介绍,大政殿在解放前还是没有围墙的开放状态,它与故宫中路居住宫殿之间是一条公共道路,大政殿广场就像市府广场一样,大政殿也是重大事件的集会场所。建国后,为保护故宫古建筑,在大政殿和十王亭周边砌上了围墙。所以,我们看到的故宫中路的建筑才是传统意义的皇宫。专家们推测,这里原来应该是皇太极的王府,皇太极登基之后,没有入住努尔哈赤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是利用自己的王府修建了皇宫。没有新修皇宫也是担心劳民伤财,而且简单的扩建也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1632年主体建筑才完工。

太祖仓促迁都只为保江山龙脉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

努尔哈赤为何如此“仓促迁都”?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深信“传统风水”,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

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罕王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风水中有关阴阳的规定为: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边为阴、北边为阳),所以又称“沈阳”。

当然,传说似乎过于神奇,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教授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表示,历来建都建城,风水都是放首位的。沈阳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但是两位专家同时又指出,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更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出于战略进取上的考虑。首先,沈阳乃四通八达之处,其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鲜,进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辽阳满汉民族矛盾冲突严重,而沈阳当时还只是个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

谁才是沈阳故宫的“总工程师”

这些清代宫殿建筑到底是谁设计的?又是由谁建造的?这一次,同样是《侯氏宗谱》掀开了冰山一角。

宗谱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文字:“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选择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报效。……”

佟悦认为,这段文字说明,侯振举这个人与沈阳皇宫的营造关系很大。从以上文字可以判断,侯振举应该是建造故宫的负责人之一,但是考虑到沈阳故宫中有许多建筑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一个汉人,不可能设计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满族设计者和建造者。

对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侯振举只是“烧制琉璃瓦的管窖人”,而不是沈阳故宫的“工程师”,因为侯振举是从海城迁至沈阳的,根据《海城县志》载:“城东南三十五里,在岩山山麓有黄瓦窖,制黄琉璃瓦。清时工部派五品官监制黄瓦。以备陵寝宫殿之用。”其卷2《民族》中有这样的记载:“侯氏,原籍山西明福县,后徙本境。清初隶汉军旗,世袭盛京五品官,监制黄瓦,族繁户众,世居城东南析木城。”该县志又在《重修缸窖岭伯灵庙碑记并序》中说:“清初修理陵寝宫殿,需用龙砖彩瓦,因赏侯振举盛京工部五品官……”

所以,究竟是几个人一同修筑了这座清代宫殿,还是由某位大师具体设计,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未解之谜。

努尔哈赤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

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这在史学界同样存在很大争议。李治亭教授认为,努尔哈赤在沈阳时一直都居住在故宫北门旁边,而不是居住在沈阳故宫里,这说明当时故宫肯定还没建完。而且建造宫殿是一项耗资巨大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纷繁复杂,而努尔哈赤率部迁都沈阳18个月后便猝然离世。在这么短时间里,根本没有足够时间能将复杂的宫殿建造得如此之快。

而佟主任则认为,一年半时间也不算太短,在辽阳城建造宫殿时也只用了2年多时间,努尔哈赤在位期间完全有时间修建宫殿。而根据史料最早记载,162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政殿举行典礼仪式。按照沈阳的天气,说明大政殿在1626年10月之前就应该完工。也就是说,在努尔哈赤时期,大政殿和与之成组的建筑十王亭时应该已经建好。当然,关于沈阳故宫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但李教授强调,只要能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解读故宫,那么这就是皇家宫殿留给后人最重要的一笔文化遗产。

故宫地址地址:沈河区沈阳路,兴隆大家庭南行100米。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