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承德避暑山庄的传说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承德避暑山庄的传说故事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承德避暑山庄的传说和承德避暑山庄的传说故事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从古到今避暑山庄有啥传说故事
当年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游湖,午后喝了一些酒便在游船上睡着了。
突然,他感觉到自己面前有一个月亮形的门,于是便走了进去,只见一个婷婷玉立的美人斜倚着栏杆,独自凭栏远眺。
乾隆大喜,惊叹美人的沉鱼落雁之貌。
于是两人便好了起来,就在这时,游船晃动了一下,乾隆醒了,他发觉这只是一个梦,但是梦中的人和景是那么的真实。
第二天,乾隆又去游湖,又梦见了美人……就这样,一连七天,乾隆都做了同样的梦,梦见了同样的人。
乾隆思念这个美人,给她取名为吉拉(满语),是非常美丽的意思。
时间没消减乾隆对吉拉的思念,他发誓一定要找到吉拉。
有一天,乾隆进了一家绣坊,里面挂着一幅绣品,抬头一看,乾隆又惊又喜。
这绣的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恋人。
乾隆忙去打听绣品上所绣之人的下落。
后来乾隆带着吉拉回到了宫中,每次到避暑山庄时都带着她,并在山庄里为她修建了烟雨楼。
乾隆封吉拉为妃子,可吉拉又恃宠而骄,修改了乾隆已批好了的奏折,加之众妃的谗言,乾隆一怒之下把吉拉打入了冷宫。
可谁知吉拉性子倔强的很,打入冷宫后不吃不喝,三天后便死掉了。
乾隆悔恨万分,可红颜以逝。
扩展资料
建筑布局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
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
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
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
气候
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
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其他同纬度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
关于承德避暑山庄的传说
避暑山庄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它的前身——热河行宫,是建于北京到木兰围场之间二十多座行宫中规模最大、地位最重要者。
清朝康熙十六年,在南方平定了“三藩之乱”后,康熙把注意力转向北方。为了保持满族“骑射”的民族传统,训练军队,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边防,巩固统治,于康熙二十年在蒙古族游牧的地方建立了木兰围场。
每年中秋节后,皇帝带领大臣,蒙古王公及八旗兵丁几万人,行围狩猎,史称“秋狝大典”。黎明前,皇帝带领亲随等潜入山林,身披鹿皮,头顶鹿头,口吹木哨,模仿公鹿的叫声。待母鹿寻声而出,则用花神枪将鹿击毙,此即哨鹿。
天近五更,满、蒙管围大臣便率大批人马出营,形成数十里的大包围圈。清晨,皇帝率大臣、侍卫、亲随等入围,分级进行射猎。行围连续二十多天,为了解决吃、住、休息及物资运输等问题,于康熙四十年以后,沿途陆续建立了二十多座行宫,避暑山庄的前身——热河行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
承德避暑山庄的资料和故事急!
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20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避暑山庄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由于存在众多群体的历史文化遗产,使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名胜、和四十四处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承德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避暑山庄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这四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的园林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