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该是独特的风景,山,海,草原,说起来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画面,可是,你若没见去过泰山,你不会知道山原来可以这么雄伟、没去过华山你不知道原来山也可以很险、没去过衡山,你不会知道山还可以很秀美、没去过恒山跟不会知道原来山可以很惊奇,所以独特的风景,才是最吸引人的。

其次,就是景区的规划服务,现在越来越多的景区被爆出欺骗游客啊,暴力威胁游客等等负面的新闻。游玩能否尽兴酣畅已经不再是游客最为关心的了,安全,舒适渐渐成为游客选择景区的重要因素,毕竟谁也不想开开心心出去玩,却落得身心俱疲的回家,所以,景区的规划服务也是游者的看中点。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一个好的广告会让你义不容辞的去一个地方吗?
因为当人的视觉感官有强烈的刺激时就会产生冲动,而这种冲动的心理会变成欲望,让你念念不忘。所以一个好的广告,就是一个好的宣传,好的展示推介,比如,在丽江还没有成为“艳遇之城”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去一探究竟呢?在稻城还没成为“洗涤心灵之地”的时候,有多少人知道那风景如画呢!所以,好的宣传广告是会让人“义无反顾”“一如既往”的。
旅游景区收费,具有一些中国国情和特色。在世界上很多的国家,景区门票是减免或者是象征性收取的。但是中国旅游景区收费在现阶段也有其存在的道理:一是景区的开发和维护,需要地方政府和民营经济花费一定的心力和财力;二是地方财政需要旅游的钱来支撑其运转,特别是一些旅游资源突出而工业农业发展相对较弱的地方,旅游就成了市县财政的支撑,这些地方看中景区的门票收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三是不排除也有景区管理者拿着门票作为管理的一种手段,利用价格杠杆而来调整市场。
目前的门票的价格牵扯着旅游行业的上下游和方方面面的关系,有的景区维护维持较高的这个门票价格,也是为了利用旅行社这个牛鼻子,留出较大的折扣让其为自己吆喝。
随着中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旅游供给的大量的增加,那旅游景区将逐渐步入免费或者半免费的状态,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国有的公办的景区,被强令的降价,直至完全免费,变成国家公园维护起来。部分民营的景区会受到影响,采取低价政策,向二消要效益,只有个别投入极大,然后产品又具有相当特色的主题乐园类景区,会维护现有的高票价的模式。这一点儿在美欧日的旅游发展中也是一样的。
今天我们了解一下为什么风景秀美空气好的地方一般都会有寺院?近年来,我的家乡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安凌镇附近,相继开发了牯牛降观音堂景区、九龙池景区和龙池坡景区。这些景区都有若干共同特点:一是地处深山老林,在数百年前,应该是原始森林,生态极佳,可谓天然氧吧。二是所处之地依山傍水,奇峰竞秀,古木林立,清流石上,都是风景绝佳之处。三是都曾建有庵堂庙宇,牯牛降观音堂景区建有观音堂,龙池坡景区黄梅岭处建有黄梅庵,九龙池景区也有多处佛庙遗址,据村里老人说,这三处原来都香火旺盛,黄梅庵处僧尼曾多达百人,我在龙池坡景区黄梅庵遗址处曾看到多个墓碑,很多被用作当地林场场房的地基石、墙角石,我曾在路旁偶见一碑石,上刻约二百字,详细介绍黄梅庵、龙池坡的得名,大师因此地风景秀丽而来此修行,后来此修行者甚众等,并宣传佛法思想云云,我想此碑石应是文物,遂电话告知林场管理员,请其保护。由此我也想到,我国曾有四大佛教名山如山西省五台山、安徽省九华山、浙江省普陀山,以及四大道教名山如江西省龙虎山、湖北省武当山、安徽省齐云山、四川省青城山,均为风景名胜。可否猜想,我国古代的佛家、道家人士非常注重风水,即注重养生,注重风景,试想在风景绝佳所在,与世无争,净心向佛向道,可能与其修行有益,这也是僧尼、道士者多长寿的原因之一吧。看来佛道人士是最早最集中的旅行家集团,甚至可称旅游界人士。是中国旅游的最早开发者。古人在敬香拜佛时,可一并游览名胜风光。而今,如能在保护文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原庙宇、庵堂、道观遗址旁兴建一些疗养院,经济效益肯定可观。当然,仅限于类似祁门县牯牛降观音堂景区、九龙池景区和龙池坡景区之处,在休宁县齐云山则断断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