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时间为什么不同(为什么各国的时间差这么大)

黑龙江旅游网4840

因为随着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各国时间为什么不同(为什么各国的时间差这么大)

同一时区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1度差4分钟。

各地的标准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G.M.T)加上(+)或减去(-)时区中所标的小时和分钟数时差。许多国家还采用夏令时(DST),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区时的计算

1、如果已知经度,不知时区,求时区序号数。

该地所在时区的序号=该地经度÷15=商+余数。若余数大于7.5°,则所求时区序号为商数加1。该地为东经度即在东时区,该地在西经度即在西时区。

2、求时区差。

关于时区差,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为减法(大数减去小数);若两地不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求时区差为加法,即:时区差=东时区序号+西时区序号。

3、求区时。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时刻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

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日期减去一天。

这是因为随着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各国的时间使用地方时,没有统一换算方法,给交通和通讯带来不便。(时差的意识在此前就有,只是没有形成完善制度)为了统一,世界采取了时差制度并且遵循此制度,各国时间历法都以此制度为基础。

同一时区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 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1度差 4分钟。

各地的标准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G.M.T)加上(+)或减去(-)时区中所标的小时和分钟数时差。许多国家还采用夏令时(DST),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扩展资料

北京时间的确立: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原标准时”称谓已不合时宜,况且旧政府败退台湾后还继续用此呼号播音报时。新中国广播报时需要一个色彩鲜明、通俗上口的新名称,这就为“北京时间”的出世铺平道路。

“北京时间”的问世及随后取代五时区计时的旧制,是中国近现代时间计量的重大事件。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定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的决议。同年10月7日西安人民广播电台称:“本台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这是迄今见到的有“北京时间”字样的最早文献。

所以,“北京时间”第一次出现的日期,可以锁定在1949年9月27日至10月6日的10天之内。

1949年9月27日,“北平”改名为“北京”的同一天,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因北平新华广播电台隶属中央,所以其上级主管部门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先行一步,将其更名的同时,一并将广播报时呼号冠以“北京”称谓,这是很自然的符合逻辑的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差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北京时间”是怎么来的

世界各地都把一天分为24小时,并且都把太阳在正当空的时间作为正午时间,也就是 12时。

但是,由于地球地球是个球体,而且本身还在自转,所以各地太阳到达正当空的时间是有先后的。西边的要比东边的晚一些,这是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时间交流上产生混乱,各个国家达成共时,将世界划为不同的时区。在同一个时区内一般都用同一个正午时间。相临的时区相差一个小时。在对外说时间的时候都得说明是哪个时区的时间。这样就避免了混乱了。

当然,一个地区未必就采用这个地区所属的标准时间。而是采用这个这个地区所属国家的大城市或者首都的时间。

比如我国虽然跨了 5个时区,但是全国都用北京的东八区时间。当然了,各地的时间根据时区的差别都是可以换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