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对中梵关系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进一步贯彻,以及中梵之间其他交往渠道的开通,中国自行任命的主教获得梵蒂冈当局的承认并不是什么反常的事情。但是,相比其他人来说,这四位主教却很是不一般。
梵蒂冈可以去,没有不能去的说法。但是去梵蒂冈要遵守当地的习俗,不能乱来:
1、梵蒂冈是一个以天主教为国教的国家,到梵蒂冈的话,一定要遵守当地的天主教的教义,以免同当地居民发生冲突。
2、到梵蒂冈之前,还要将人民币进行兑换成当地的里拉,里拉有两种,一种是意大利的货币,另外一种则是梵蒂冈的货币,这两种货币在梵蒂冈都是通用的。
3、梵蒂冈博物馆排队时间很长,建议早一点去,基本上排队时间在40分钟左右。
进入教堂不能带刀具等可以带水,会有类似机场的安检和一道服装检查。着装要求比较严格,穿短裤(包括短裙膝盖以上)无袖的上衣是不能进去参观的。
5、梵蒂冈的主要语言是意大利语,讲英语的话也不会在当地受到一些限制,大多数当地的居民都会英语。
6、电气装置采用220伏,50赫兹的交流电,使用欧洲通用的圆孔电源插座。游客可提前准备好电源转接头。
扩展资料梵蒂冈国土虽小,却能影响世界!
梵蒂冈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会非常的团结,基督教徒也是如此,梵蒂冈在欧洲非常混得开,像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大国大都信仰基督教,而美国要想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必然搞好和欧洲的关系,得罪了梵蒂冈的话,难保欧洲的国家不会合伙对付梵蒂冈,况且梵蒂冈这个国家这么小,如果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失去了盟友的话,就是得不偿失了。
美国应该也只是想弄明白这种政教结合的国家是一个怎样的运转方式而已,梵蒂冈国土虽小,但是影响力却足以撼动世界,连美国都不去招惹!
梵蒂冈尽管很小,它仍然是一个国家,在联合国派有观察员,具有一个国家的地位,是历史上教皇国的延续,是一个特殊形态的政教合一的国家。早在公元756年,法兰克国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的区域送给教皇(教会史上称为“丕平献土”),后来成为西欧教会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意大利境内成立了以罗马为首都的教皇国,直辖领土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以上。教皇国是个神权国家,1870年8月,罗马爆发了反抗教皇政权的人民起义,意大利国王进驻罗马,意大利完成统一,教皇权力被剥夺,并被迫退居罗马城内西北角梵蒂冈。1929年2月11日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认为梵蒂冈这块地方属于教皇,规定从同年7月起成为独立的城市国家。国名全称就叫梵蒂冈城国。
梵蒂冈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教皇是国家元首,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精神领袖。教皇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于一身。梵蒂冈的国徽集中说明了教皇在城国的地位。国徽的图案是:两把交叉着的天国钥匙,托着教皇登基时的帽子。这种称作“三重冠”的帽子,有上中下三层,象征着教皇拥有的神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关于“神权”,当时在西方是封建专制的灵魂,和东方的“皇帝”起一样的作用。
在梵蒂冈,一切权力集中于教皇,迷信教皇,把他奉若神明,也要迷信神职人员。教皇任职是终身的,但不能世袭。教皇死后,有红衣主教团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选票选出新教皇。届时,各国红衣主教都奔赴梵蒂冈,聚集在西斯廷小教堂,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进行选举。如264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是1978年10月16日当选的。他原是波兰人,原名卡罗尔·沃依蒂瓦,他是四个半世纪以来第一个非意大利人教皇,登基后不久,他便为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平反昭雪,指出17世纪30年代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审判“不公正”。
梵蒂冈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简而言之,梵蒂冈城,是梵蒂冈的首都,亦即国家,故曰“城国”。梵蒂冈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其前身为教宗国,自从1929年起以《拉特兰条约》确定为主权国家,接受圣座的直接统治,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主要为意大利人,因为是意大利的城中城。梵蒂冈的公民大部分是神职人员,包括了主教、神父、修女,以及著名的瑞士卫队(一支专门为教宗服务的志愿禁卫队)。还有大约3000名世俗工人,他们是梵蒂冈的主要劳动力,但都不住在梵蒂冈城内。
2011年,梵蒂冈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显示,该国现仅有32名女性公民,540名男性公民。572名梵蒂冈人中有306名外交官,还有86人是瑞士卫队成员(Swiss guards),此外还有73名枢机主教、31名平民和一位修女。在所有572名持有梵蒂冈护照的公民中,只有223人真正生活在梵蒂冈。除了本国公民外,梵蒂冈还有221名居民,他们大多数都是传教士、神职或者修女。按照新的规定,梵蒂冈已经解除了对非公民和非居民限制,而此前,只有特别通行证的人才被允许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