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为什么要有狮子(桥头为什么要有狮子呢)

黑龙江旅游网2830

1.为了美观

桥头为什么要有狮子(桥头为什么要有狮子呢)

2.为了驱邪(水鬼之类的)

中国不产狮子,狮子是同佛教一起从古印度来到我国的。狮子是百兽之王,在佛教中又常把佛比作人间狮子,或将狮子作为佛法威力的象征。《景德传灯录》说:“释迦牟尼佛生时……,作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狮子到了我国成了守门兽,有驱魔辟邪的作用,逐渐取代了我国原有的保护神虎、龙之类,不断扩大使用范围,从寺院到衙门,从城门到陵墓,狮子形象日益广泛。印度的狮子终于与东方的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明不可分割的内容之一。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上的小狮子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

颐和园十七孔桥是一座长150米的17孔联拱大石桥,飞架于南湖岛和廊如亭之间。乾隆时仿著名的卢沟桥所建。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计544只,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的东边有一尊镇水铜牛。

扩展资料

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其实,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雕刻了五百多只石狮子,比卢沟桥的狮子还多好几十只呢!

这十七孔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一座桥,全长一百五十公尺,东连八方亭,西接南湖岛。那十七个券洞上边,是雕刻着石狮子的汉白玉石栏杆,它就像是一道虹,把人世间和蓬莱仙岛连接起来了。

相传,在乾隆年间修十七孔桥的时候,请来了许多能工巧匠。那晶莹洁白的汉白玉,是石匠们一斧一凿从房山的大石窝开采的,流着汗水一步一步把它运来的。有一天,修桥工地上来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头发长的过耳根台子,脸上的土有一个铜子厚。

他背着工具箱子,一边走一边吆喝:“谁买龙门石!谁买龙门石啊!”工地上的人看他那肮脏劲儿,都以为他是疯子,谁也没搭理他。

老头子在工地上转游了三天,也吆喝了三天,还是没人理他。

这个老头,背着工具箱子离开了工地,往东走到六郎庄一棵大槐树底下,呆住不走了。他夜里就睡在树底下,每天鸡叫头遍起身,抡起铁锤,叮叮当当凿那块龙门石。

一天傍黑儿,下起了瓢泼大雨,风吹雨潲迷得老头睁不开眼睛。他双手抱头,蹲在树底下背雨。正好,村西住的王大爷打这儿路过,见那个老头畏畏缩缩的样子,挺心疼,就让他搬到自个儿家里来住。

老石匠搬到王大爷家,有房子住,还管饭吃。他整整住了一年,也叮叮当当一天不停地凿了一年龙门石。一天早晨,他对王大爷说:“今天我要走了。我吃你的饭,住你的房,你的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也没有什么报答的,就把这块石头留给你吧!”

王大爷瞅了瞅汉白玉的龙门石,对老头说:“你也别说报答不报答。为这块石头,你劳累了一年,还是你带走吧!我要它也没用。”老头说:“我这块石头,真要到节骨眼上,花一百两银子还买不到呢!”说完,背起工具箱,顺大道往南去了。

颐和园里修建十七孔桥的工程快完工了。听说乾隆皇帝还准备前来“贺龙门”呢!没料想到,桥顶正中间最后那块石头,怎么也凿不好、砌不上。这可急坏了工程总监!这时候,有人想起了那个卖龙门石的老头子,提醒了总监,就派人四面八方去找他。

工程总监打听到那个老石匠在六郎庄住过,就亲自来到王大爷家。他一眼看到窗底下那块龙门石,就蹲下来量了量尺寸,结果是长短薄厚一分不差,就好像专为修桥琢磨的一样。

总监高兴得合不拢嘴,对王大爷说:“这是天上下来神人专为修桥凿的,可救了我的急啦!你张口吧,要多少银子我支付多少。”王大爷说:“你也别多给,那老石匠在我家吃住了一年,你就给我一年的饭钱吧!”总监听说,留下一百两银子,就把龙门石运走了。

这块龙门石砌在十七孔桥上,不偏不斜,严丝合缝,龙门合上了!

那些石匠、瓦匠们,人人都吐了一口气:总算把石桥修成了呀!要不然,皇上怪罪下来,还有大伙的活路吗?正当大伙高兴的时候,有个老石匠忽然醒悟过来,对大伙说:“诸位师傅现在该明白了:这是鲁班爷下界,帮咱们修桥来啦!”

从这以后,鲁班爷帮助修建十七孔桥的故事,就流传开啦。

游览我国的古建筑,人们常常可以在宫/庙/墓/桥头/门口或栏杆/立柱上看到石狮子的形象。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这些石狮子陪伴着沧桑巨变,目睹着朝代的兴衰更替,已成为我国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饰物。这些石狮子雕刻艺术起源于何地,何时?又如何来到我国的建筑物中落户?颇值得追溯一番。

先从真石狮子说起,它的故乡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我国古代没有野生的狮子。不过狮子的形象却早为我们祖先熟知。从宋清两代搜集的周代铜器的精绘印本中,已见有狮子的立体形象。东汉时,章帝(刘恒)章和元年,亚州西部的一个古国(伊朗高原东北部)——安息国王阿萨息斯一世,就曾把是狮子作为贡品献给章帝刘恒。

随着佛教的传入和盛行,狮子便在人们心目中成了高贵尊严的灵兽,这是由于佛教很推崇狮子并大加宣扬狮子。我国亦很快从印度等地传进雕刻石狮子艺术,并且出现陈列墓前的现象。如四川雅安县高颐墓前的石狮子,就是属于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狮子,是东汉时期的遗物。

到唐代时,石狮子雕刻艺术达到了顶峰,由于采用传神的创作方法,使石狮子完全中国化了。可举一实例,如陕西咸阳市东的唐顺陵的石狮子,雕刻艺术大师将石狮子雕刻得异常壮丽,而且逼真:头披卷毛,张嘴扬颈,四爪强劲有力,神态显得盛气凌人……

明代后,石狮子雕刻艺术,不仅是比唐代更加提高,而且人们生活中,对于石狮子雕刻这种精神艺术美的享受,其范围亦比以前广泛了。不仅宫殿。府第。陵寝,甚至一些住宅,都用石狮子守门。在门楣檐角。石栏杆等建筑上也雕上石狮,作为装饰。如闻名中外的卢沟桥,其两边140个柱头上,都雕刻着玲珑活泼的石狮子。其姿态有各种各样,或坐或卧,最小的仅有几厘米,但却雕刻得活灵活现。

狮子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读者熟知的狮子舞至迟在唐代已风靡各地,至今不衰。电影<少林小子>.电视剧<陈真传>等影片中的舞狮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前后,各有一对点缀性的大石狮子,左雄右雌,雕刻得极为精美,威武雄健,使人无不感到它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金水桥头右侧石狮子的腹部,有一块伤痕。关于这道伤痕,有这样两个传说。一是说,明代时的将领李国祯被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追击,躲藏在石狮子的后面。李自成发现了,举剑狠狠刺去,结果使石狮子受到误伤。另一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石狮子被侵略军所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