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当然有能力消灭大理国。先说国力,大理国虽然所辖疆域号称八府、四郡、四镇、三十七部,然而除了善阐府(昆明)、威楚府(楚雄)、统矢府(姚安)等少数州郡经济较为繁荣,大部分地方土地相对贫瘠,收入也不高,很难与国势强盛、国富民强的北宋抗衡。再说军力,大理国的军队比起南诏时期的军队,战斗力已经下降了很多,而且很多军队并不是完全由大理国朝廷完全控制的,相当数量的军队从属于地方部落。从大理国与周边小国的作战记录来看,大理国军队镇守地方有余,主动出击的能力较差,无法与北宋庞大的军队抗衡。当然了,北宋和大理基本上是和平相处的,这是因为北宋的国防中心在正北和西北,根本无暇南顾,而大理的国防危机主要在西南部,所以相安无事。
明朝版图是比较少的。明朝地图东北包括外兴安岭以北、甚至包括东西伯利亚,明朝是派空军控制的?而明朝在东北只实际控制到辽东,广大的白山黑水都不在明朝实控范围内。如果地图能开疆拓土,那么包括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内内东北亚,都会成为韩国领土!懂点历史的人都会知道,蒙古与明朝争斗了200多年,甚至有过明朝皇帝被蒙古人俘虏的丑事。只能说双方谁也没有能力征服对方,有人说蒙古却成了明朝的藩属地,是无知还是无耻?中华民族在清朝实现空前大大融合,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明朝修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长城,就是用来防御蒙古人和女真人的进攻,同时也扼杀了民族融合的可能性。清期没有修一寸长城,而是在蒙古地区修了众多庙宇,在为蒙古人找到心灵归宿的同时,也达到了软化这个强悍民族的目的。明修长城清修庙,谁的手段高明一目了然,民族融合才能带来稳固的疆土。明朝搞民族压迫和清流的高大上理论不屑于谈判和平处处高你一头,结果就是不要看那些明粉画的大明地图,明朝实际控制区,北到长城,西到玉门关,南到两广东到大海。广东海南是控制范围广西政令不出城池。四川西部和西藏不听大明政令。
建议大家看看谭琪骧老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和其它著作,我认为谭老先生的观点还是十分客观中肯的。今蒙古国和蒙古国以北和今西伯利亚大部分,属于明朝的羁縻得,明朝没有直接建立政权,而是通过当地部族间接统治,但仍然算明朝领土。朱元璋曾经说过,凡舟车可达之地,皆为中土。如果明朝人知道向北一直可以到达大海北冰洋,或许会认为这些地方都属于明朝。明朝在今海参崴已经设立了直接统治机构,这当然对海参崴周边广大土地宣示了主权,当然,主权这玩意是近代以后的概念。今爪哇新加坡一带,明朝设置了官府,实际占有了这些地方,但明朝灭亡这些也就被遗忘了,今人只能望洋兴叹。
中国历代,只要周边国家表示臣服与中土,就满足了,几乎不去干涉别国,也几乎不不主动挑起战争,所以没有有意识地迅速去同化周边国家和部族(在古代中国只要措施得当这个比现在容易得多),否则中国的领土会大得多。清朝占有领土的欲望强一些,但是拿下今哈萨克斯坦西部也停滞不前了,康熙帝还说要看历史书,过去历朝占有过哪些就打下,没占过就不去。
清朝将西伯利亚各部落收归统治,但也没有太强的欲望去探索更北面到底是啥,反而签署尼布楚条约将北方让与俄罗斯,清末更是失败,这个大家都清楚。所以统观历史,漠北西伯利亚没有归属于中国,主要是因为农耕民族缺乏领土开拓意识,其次自然条件限制了向北开拓。当然,中国运气也差,遇到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的俄罗斯,这货贪婪狡诈又强大,中国不是对手,否则,中国领土延伸到北冰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宋朝时期,辽国、西夏,基本上一直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着宋朝,宋朝会与他们之间有交战,有纳岁币等行为,多多少少会让后人感到耻辱。但是与辽国和西夏所不同的是,当时宋朝南面还有一个国家,大理国,这个国家相对来说实力较弱,但是为什么宋朝宁肯与另外两个国家一直僵持,也不去南边攻打大理国?宋朝为什么不灭掉大理呢?
很多人看金庸武侠剧(《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都会知道在宋朝的西南方向(今云南境内),还有一个小国,叫大理国。而在历史上,宋朝与辽及西夏都曾死磕过一段时期,实在是力有不逮,才维持了共存之局面。而西南方的大理国,却远没有辽及西夏那般强悍。那为何宋朝与辽、西夏都死磕,却没有去尝试征服相对弱小的大理呢?
与历史上的多民族大一统王朝不同,宋朝与单一的民族国家更为接近。宋朝的疆域,为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也是汉人的熟地,适宜农耕与居住。而在我国古人的传统观念中,所谓的国,实则就是指郡县(郡国),而天下就是指华夏核心区域。
所以,五代十国时期,这十国(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北汉)都是纯粹的华夏政权,而既没有包括交址(越南)、也没有包括大理,更不包括北方的辽(契丹)。宋灭掉十国中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就基本上宣告天下一统了。
而对外围的少数民族政权,中原王朝在很多的时候并不怎么热衷。只有在精力过剩的时候,才适度地往外扩一点,如汉唐之经营西域。而一旦中原王朝力有不逮,也就悄然退出了,这些地方并不是中原王朝(农耕民族)的核心利益所在。退出西域的感觉跟丧失燕云十六州的伤痛,有着天壤之别。
宋朝,是一个比较内敛的王朝。而在政治上又吸取了残唐五代时期,武将乱国的教训,而制定了重文轻武(以文制武)国策。对宋朝来说,其他少数民族统治的区域(如吐蕃、大理等),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也不属于同一文明。故而,宋朝其实就想固守住华夏核心区域,并不热衷于扩张。宋人也最讲究华夷之别、夷夏之防。
宋朝之所以与辽、西夏死磕,乃是辽占据了燕云十六州,而西夏也侵占了很多汉人传统地区,且直接威胁到了关中地区。辽与西夏,不但占据了华夏的部分传统区域,还对宋朝的生存也构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故而,宋朝与辽、西夏死磕。而大理国的周围,并不是宋朝的核心区域,对宋朝也没有威胁,且大理国对宋朝的态度也很恭顺。故而,宋朝也能容忍大理的存在,而不愿妄动干戈,徒流将士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