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盾面纸上的英雄人物大都出自荷兰和印尼战争的战场上。这些英雄带领大家奋勇拼搏,打赢了无数场战争,首位印尼的疆土。
比如马鲁古抗荷英雄,被荷兰人俘虏后宁死不屈,最终被处以绞刑。还有班加国王,领导了一次抗荷战争,荷兰人悬赏重金抓捕国王,他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背叛他的祖国和人民。
除了著名的英雄,还包括印尼的第一任总统和副总统,他们不仅领导全印尼人民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还成功组建了现在的印度尼西亚,为了纪念这两位杰出的领导人物,印尼人们将它们放在了面值最大的印尼盾上。
印尼盾也分硬币和纸币,其中市面上能够看到的硬币,即50盾,100盾,200盾,500盾和1000盾,其中50盾已经越来越少见,纸币的面值有1000盾,2000盾,5000盾,10000盾,20000盾,50000盾和100000盾。
印度尼西亚卢比是印尼的法定货币,其编码为IDR。
1949年11月2日,国家独立四年后政府规定印尼开始共同使用卢比为国家官方货币,而从那时候没再使用盾币了。
虽然那时廖内岛[RiauIslands]和西伊里安[WestIrian]还使用他们自作的卢比[钱币上写的是卢比,直到后来于1964年政府定下廖内岛不许使用他们的卢比,接着在1971印尼各地开始使用中央政府设计的统一货币卢比。
扩展资料:
据印尼央行数据,截至 2018年9月5日印尼盾对美元汇率收盘报1美元兑14927印尼盾,创1998年以来最低水平;与今年年初时相比,印尼盾对美元汇率已下跌约10%。
为稳定本币汇率,印尼央行自5月以来已经加息4次,并动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印尼外汇储备到7月底已降至1183亿美元,较1月底减少137亿美元。此外,印尼政府还试图通过限制进口来节约外汇,但这些举措抑制本币贬值的效果不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印尼盾持续面临贬值压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度尼西亚盾
印尼盾和印尼卢比没区别。印度尼西亚盾是印度尼西亚的法定货币,英文名称为Rupiah,Rupiah来源于卢比。在1610年至1817年间,印度尼西亚使用荷兰盾作为货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占领时期开始出现Rupiah。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Rupiah被Java Rupiah取代。印度尼西亚盾于1949年11月2日首次发行,当时的廖内群岛和新畿内亚仍然使用非标准的货币,它们分别在1964年和1971年转用印度尼西亚盾。
1965年12月13日,印度尼西亚当局为了应付通货膨胀,发行了新的印度尼西亚盾,每一新盾兑换一千旧盾。在1997年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印度尼西亚盾贬值了35%,成为了苏哈托被推翻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亚洲金融风暴时期,每一美元相当于两千盾至三千盾。在1998年6月,美元和印度尼西亚盾的汇率更是跌至每美元兑换16800盾。
印度尼西亚盾的辅币分别有Rp5、Rp25、Rp50、Rp100、Rp500,而纸币分别有Rp100、Rp500、Rp1000、Rp5000、Rp10000、Rp20000、Rp50000、Rp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