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冷战时期,熟悉历史的人肯定都是知道当时的东德和西德,也会想起当时双方的巨大差距。在大部分眼中西德是繁荣的,富有的,昌盛的,而东德就是贫穷的,颓废的,破败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得的两方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吧。
首先第一点就是东德的自身基础不如西德。德国最发达的莱茵河沿岸经济区、鲁尔区几乎全部都分布在德国西部,而这些地方早在中世纪的时候就已经有着高楼房屋商务贸易都很强盛,在工业革命之后,也是很久就进入工业时代,所以他们自身底子就要比东德好得多。而德国东部虽然也有诸如勃兰登堡、西里西亚之类的工业化地区,但是经济开发较晚,经济状况也比不上西德。所以这是自身缺陷造就的一个原因。
第二点就是在二战时期,东德是离着苏联比较近的地区,所以在苏联进攻德国的时候最先攻打的地区就是东德,很多惨烈的战役也都发生在东德,所以他们期发展起来就要比西德慢很多,首先他得先恢复自己的元气再去发展,和西德比起来,在时间上也有很大的缺失。
而且在战争期间,很多东德的工业设备也都被苏联搬走了,所以对他们来说重新站起来需要的不仅是时间还有就是经济,又没钱又落后就导致了现在和西德的差距。
东德的经济搞的太差啦(拜苏联所赐)人都跑光啦~
有时间的话请把参考资料整个读一遍
当时的东德经济没有私有财产,高度集中,由中央政府指导,生产率一直较低,1951年乌布利奇试图在保持工资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时间.东柏林和其他城市,曾为此发起了此起彼伏的罢工和骚乱,最后苏联人用坦克和军队解决了这个问题.
与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当时东德强调基础工业,不惜以牺牲消费品的代价来推行工业化.这是典型的苏联模式和中央计划经济:生产和价格的决策,资源的分配都由行政命令决定.尽管缺乏自然资源,不得不靠进口大量原材料来发展工业,但东德还是很快就成了苏联式经济中最富有的国家,有最高的人均GDP和最高的生活标准.整个70年代,东德一直保持稳定的3%~5%的经济增长.在80年代,这个数字有所下降.
在出口上,东德经济被称为是东欧的"发电站",莫斯科十分仰仗东德机械工业,化学以及电子产品的出口.东德加入了经互会,贸易伙伴主要是经互会成员,在1981年,大约占到65%~70%,光是与苏联的交易就达到了35%.
80年代,东德排在世界工业国的第10位,但指令性经济仍存在着大量突出的矛盾.动力,轻工业和服务业的是东德经济的软肋,造成国民经济失调,供应品短缺.七八十年代,东德人的购买力并不低.一辆产自日本,苏联或者捷克斯洛伐克的车,可能要花2万东德马克,而东德人的月平均收入是2000~3000东德马克.
东德生活
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东德的基础设施非常糟糕:交通,通讯,加油站,甚至理发馆都不能让人不满意.饭店拥挤,超市排着长长的队.大部分西德人认为,东德似乎不缺基础消费品;而事实上,淡季时候,与西德比起来,东德面临严重的商品匮乏.
在东德,教育和医疗都是免费的.有些方面,东德人做得要比西德好,比如婴儿死亡率东德要比西德低.住房分配也令东德人心满意足,尽管从审美上,政府建的灰秃秃的房子,看起来不那么令人愉悦.
东西德这种生活条件的差别可以反映在服务行业就业结构上.1978年,西德大约有48%的人从事服务业,而东德只有24%.直到统一前,这个数字并没有太大变化.
80年代后,德国引进了一些市场经济机制,企业自主权扩大,许多企业利用价格等经济杠杆体系的不完备,在质量和技术规格上弄虚作假,谋取高额盈利,出现了经济的盲目状态和重复生产.特别是财政基金和物资基金的比例失调,不平衡现象显著.
总的说,前东德的经济是持续稳步增长的,保持了平均4%的较高速度.但越到后来,困难越大.1989年的前10个月,增长率降到2%,基础设施上,前东德引进许多现代化的铁路线,并盖了很多超市,状况有所改善.但与西德相比,还是相差很远.
没有效率的计划经济还拖累了东德马克,只要流出国境,东德马克就变得价值低廉.物质上不丰裕的状态,让东德人充满了挫折感,加上向往已久的自由.1990年,东德人是怀着欢欣和高期望值,以积极的姿态奔向西德的.
与东德相比,西德的经济则走了不同的道路.历史上,西德要比东德的工业化程度高一些.西德是混合性经济,政府在资源开发和发展上,发挥主动积极作用,但自由企业体系与此并存,并由市场调节经济活动.与东德一样,西德一样面临资源缺乏,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为抵消这种弱点,西德一方面大力发展出口工业,一方面开发可替代性能源,很快成了西欧的主要出口国.
都是从战争的废墟中崛起,都获得了卓越的发展.东西德最大的差异就是:他们为居民提供的生活条件不一样.
德国统一之后,将首都设到东德,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相反,德国在统一之后将首都设在东德,对于当时的德国而言,绝对有着很大优势,不过从很大方面来说,这也是德国不得已之中的办法。德国之所以会分裂成为东德和西德,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如果当初没有希特勒挑起二战,没有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罪魁祸首地位,那他也绝对不会沦为被分裂成为东德和西德的结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似乎就再也没有辉煌过,目前德国除了在欧盟当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在其他方面,德国已经没有了二战之前的那种优势。
最开始的时候,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国家为失败者而落下帷幕,美国苏联,英国法国这四个国家分别占领了德国,占领德国之后,这四个国家便展开了对德国的战后统治。因为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而英法美这三个都是资本主义强国,所以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这一点上,英法美和苏联形成了矛盾。而因为一是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也间接导致了东德和西德的产生。
西德政权在英法美的支持下建立之后,苏联也赶紧催促东德政权建立了。东德建立之后,西德和东德之间便有了柏林墙的增设,东德和西德的对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峙。但在这里我们要提醒一点,东德也好,西德也罢,他们这两个地区之间的分界线,其实根本就没有穿过柏林,在真实的历史上,德国柏林橙其实是被东德包围起来的,所以这样看来,柏林对于西德而言,就是一块可望而不可即的飞地。
1990年的时候,大概当时已经到了苏东剧变、苏联解体的前夜了,因为苏联正式解体是在1991年。而1990年的时候,东德和西德合并了,东德和西德大概已经分开35年的时间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再到美苏冷战结束的前一年。东德西德合并之后,柏林成为了西德的首都。很多人都在纳闷,东德西德分裂的这30多年,柏林城一直都是被东德包围起来的,那为什么合并之后,西德要将首都迁到东德的柏林呢?
那是因为柏林是德国的,当德国重新组建起来之后,也就不存在西德和东德的争议了。那为什么要将都城迁到柏林呢?其实这是根据投票而来的。其实统一的德国之前它的首都,一直都是柏林城。这根本就没有什么可值得争议的,等到西德和东德合并的时候,老一辈的德国人自然而然会很倾向于将首都设在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