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稍门被拆掉了。东稍门,其实就是明清西安城东郭城的东郭门。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永禄介绍说,东郭城是东西南北四个郭城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一共有五个门,然而,却没有一个门在正东方向与西安城墙大东门呼应。
东郭门,位于郭城东面偏北,是郭城东面的正门,门上建有门楼,门址大概在今天东关的长乐坊东端与兴庆路、西窑坊、伞塔路交汇处附近。
而东郭城和其他三个郭城不同的是,东郭城不是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它的东城墙并不平直,正东方向没有直通的大门。对于如此构筑的原因,张教授推测可能是由于东关范围大,同时受限于城内原本自然形成的道路,或许还有出于保护西安东大门的考虑。
对于东梢门的消失,几位老人都认为和它的地理位置关系很大,“因为没在东门外的大道上,知道的人相对少,再加上城门楼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拆掉了,同时,东关正东方向大道取直,东梢门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所以慢慢就被人淡忘了。”
扩展资料
鸡市拐和东稍门:相关采访中,多位东关老居民如是告诉记者。住在鸡市拐附近的9旬老翁李永堂说,“曾经存在过东稍门的叫法,但并不是在鸡市拐这里,要比鸡市拐靠北,在八仙庵、长乐坊往东的位置上。
我小时候那儿还有城墙、城门,我和小伙伴们经常一起在城墙上玩,城墙上能走三轮车。东稍门南边是个菜市场,出了东稍门比较荒凉,是大片农田。解放后,那段城墙和城门被拆掉了,东稍门的叫法也就渐渐不再提了,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
南稍门站位于西安市碑林区。
西安地铁2号线南稍门站位于西安市碑林区南关正街-长安北路与友谊东路十字(南稍门十字)北侧,因南关城哨门(南哨门,今写作“南稍门”)而得名。
向西约300米就是西安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小雁塔。小雁塔,又称荐福寺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内有一口大铁钟,钟声清脆悦耳。截止到2022年1月,塔原有15层,现存13层。“雁塔晨钟”为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是西安著名的旅游胜地。
碑林区简介:
碑林区是西安市城三区之一,位居城区东南部,跨越明城墙,形成城内城外两部分。东起金花路东沿,与新城区相连;西界,城外抵劳动南路南段,城内至四府街,与莲湖区接壤;南依防洪渠,与雁塔区分界;北抵西大街东段,辖东大街,城外西起永乐路东至金花北路,分别与莲湖区、新城区毗邻。
东西长9.1千米,南北宽4.37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4′17″~108°59′25″,北纬34°13′52"~34°16′16"。辖区面积23.37平方千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稍门站,百度百科-碑林区
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罗马哲人奥古斯都说过“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记录沧桑巨变。
西安城分布着各类城门,来自于五个不同的时期,如西汉时期的雁雀门、霸城门;隋唐时期的金光门、开远门等等;还有明朝修建的长乐门、永宁门。民国时期,又在明城墙上开凿了玉祥门(纪念冯玉祥打败刘振华,解围西安)、小南门(纪念革命先烈井勿幕,又叫勿幕门),建国以后,开凿的朝阳门、尚武门等等。这些城门中,明朝以后的建筑基本还能看到,西汉和隋唐的城门已经只剩地名,还有一些如启夏门(今陕师大雁塔校区东门)、玄武门(今自强西路的纸坊村和铁运校中间),名字也没有留下,让人唏嘘。
城门的名字一般具有特殊的意义,隋朝时期,根据方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命名朱雀、玄武两座城门,而类似于“明德门”出自于《诗经》、“含光门”出自于战国才子宋玉的文章,而西安城三个方位现存地名“西稍门”“南稍门”“北稍门”是什么意思?又来自于哪段历史呢?
一切要从一个叫朱升的人说起,他是明朝的开国大臣,在史书上留下一句劝谏朱元璋的名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对这样的国策深信不疑,并且践行。于是大规模开始修建城墙,据说朱元璋曾一度想迁都西安,派太子朱标前来考察,因朱标早逝,迁都之事作罢,由于西安作为西北的要塞,位置极为重要,朱元璋派二儿子朱?荆?hǎng)来此做秦王,也因此开始了“高筑墙”的日子,西安城墙最初只有四个城门,分别取名为“长乐门”“安远门”“永宁门”“安定门”,四座城门合起来为“长安永定”,反映了统治者的美好愿望。另外,朱?驹诮裉煳靼残鲁枪愠∫淮?藿?饲赝醺????区的“二府街”据说是朱?就醺?员叩慕值溃?蛭??九判欣隙?,故有此地名;端履门是进入秦王府的通道,文武官员拜见王爷都要在此正衣冠,端正鞋子,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
时间来到了明朝晚期,皇帝不理朝政,太监把控政权,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需要严加防范。1582年,由巡抚御使龚懋贤主持,将钟楼由广济街口整体搬迁到今天市中心的位置,方便?望全城,发现不安定因素。此后,又在城墙的外边修建了一圈外郭城,外郭城将整个西安城墙包围起来,外郭城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称之为“东哨门”、“西哨门”、“南哨门”和“北哨门”,“哨”就是站岗放哨的意思,这四个名字因为后来外地人的涌入,误读为“东稍门”“西稍门”“南稍门”和“北稍门”。所以,其实是有东稍门的,清朝晚期,慈禧太后躲避八国联军逃到西安的时候,就从东稍门进入西安城的。
东稍门为什么会消失?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西安,有北稍门、南稍门和西稍门,唯独没有东稍门!明洪武年间重建西安城时将当时奉元城所沿用的唐城墙向北向东进行了扩建,而向北的扩建并未将北稍门包入城墙之中。只有向东的扩建幅度因东关居住区最,所以向东扩大约三分之一,即延伸了大约1300米(约扩大了一倍)。将东关新居民区包入形成现在西安城规模,但同时也将原奉元城的东稍门包入城中,至此西安再无东稍门之说。
东稍门在哪里?
东稍门所在的位置在今天鸡市拐一带,整体位于今天长乐坊和兴庆路交界的丁字路口以西,靠近市三中,那里有个小坡,以前东稍门的门楼就立在那儿,原来的东稍门城墙北头大致到现在的北火巷北端,南头大致到现在的兴庆公园北门附近。旧时东关十分繁荣,形成了各类市场,很多养鸡的人把公鸡、鸡蛋拿到这里来卖,人们约定成俗把这里叫做鸡市,鸡市拐的地名由此得来。传说杨贵妃还在此喝过黄桂稠酒,李白等人还常常在这里醉卧。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