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福州又叫榕城(为什么福州又叫榕城之城)

黑龙江旅游网1690

“榕城”顾名思义就是榕树较多的城市,福州的榕树多,且长势好,还有一颗榕树王。福州在东晋前叫冶城,东晋福州太守张伯玉号召福州居民遍植榕树,从此,福州街头就出现“暑不张盖,绿荫满城”的景观,从此,福州就有了“榕城”的雅号。此外,福州还有“闽都”“三山””左海“等别称。

为什么福州又叫榕城(为什么福州又叫榕城之城)

榕树是福州的“市树”,城区有近1000株古榕树。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一株千年古榕,树高20米,树冠地面投影面积达1330多平方米,即二亩地大小,堪称“独木成林”,因此被誉为“福州第一大榕树”“榕树王”。

福州栽种榕树的历史,得从一个叫张伯玉的北宋官员说起。

张伯玉,生于1003年。21岁就高中进士,随后又考上书判拔萃科,步入官场,在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推荐下,任职侍御史。当时,朝廷里担任宰相的是陈执中。陈执中深得宋仁宗信任,权倾一时。张伯玉却并没有去巴结他,被放到外地做官。宋仁宗怜惜张伯玉人才难得,下令赏赐5万银钱。

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夏季天气酷热难耐。使得福州老百姓饱受洪涝灾害,生病的人很多。张伯玉到了福州后,经过实地考察,决定在福州大规模种植榕树,“令通衢编户浚沟六尺,外植榕为樾,岁暮不凋”。榕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属于常绿树,一年四季不会凋零。榕树栽种成林后,既可以减少夏季的炎热,又可以抵御台风暴雨的侵袭,实在是一举两得。

福州老百姓走在榕树的绿荫里,自然会怀念起张伯玉的功绩。为了纪念张伯玉,1994年,福州在金牛山公园正对面,福州杨桥路与北江滨大道交汇口竖立了一尊雕塑。雕塑的主角就是张伯玉。在雕塑中,张伯玉手握锄头,亲自植榕,在休息的时候扶锄遥看郁郁葱葱、满目绿荫的景象,一个充满为民情怀的“植榕太守”形象呼之欲出。

福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门户,也是福建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更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福州人口众多,是福建第一大侨乡。福州有个别称叫做“榕城”,那么,福州文化叫榕城呢?一起随我去福州文化中看看。

福州民风淳朴,文化昌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早在三国两晋时期,严高、虞愿、江淹等名流已在福州推广中原文化。唐开元年间,福州就设立书院庙学。韩愈曾称赞:“闽越有长才、秀民通文书,与上国齿”,认为福州文化水准可与京都长安相媲美。宋代,福州的文化更为发达,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就开设在巢经楼,石鼓书院亦被称为海内四大书院之一。

明清以来,福州更是名人辈出。民族英雄林则徐、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最早大量译介西方文学作品的林纾、戊戌六君子林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方声洞、马尾船政的兴办者沈葆祯、民国时期海军元老萨镇冰、国民政府林森等均出生于福州;着名作家学者更是灿若繁星,其中林白水、郑振铎、冰心、庐隐、胡也频、邓拓等在文学史上均有一定地位。

当代,福州还涌现出高士其、陈景润、侯德榜等着名的科学家、数学家。现在目前,福州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有50余人,居全国各大中城市前列。

福州风光秀丽、名胜众多,早在1600多年前,西晋尚书郎郭璞在《迁城记》中就有“左旗右鼓,全国二绝”记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石竹山、白岩山、方广岩、雪峰山、瑞岩山、五虎山、碧岩、姬岩、莲花山等。名寺有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崇福寺、地藏寺、法海寺、万福寺、云居寺等。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严复墓、陈宝琛墓等。

名园有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金山塔、千佛陶塔等。名桥有万寿桥、迥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宽故居、林觉民故居等。现在目前,福州市文物古迹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林则徐墓、华林寺大殿等2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鼓山摩崖石刻、瑞岩弥勒造像、林则徐祠堂、枯木庵树腹碑、三峰寺塔、龙江桥等45处,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9处。

福州为全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是世界上久负盛誉的温泉名城,它不仅以温泉集中市区中心为世界各大中城市所罕见,且泉脉广、水量大、温度高、质量好而驰名遐迩。现在福州各大酒家、饭店、宾馆都设有温泉沐浴,中外游客来到福州都以进行“温泉员为快”。

福州市区是全国着名的侨乡。福州籍海外华侨约85万人。福州与台湾一水相连,平潭距离台湾最近处仅73海里,连江距马祖最近处仅8000公尺,福州至基隆149海里,朝发夕至。目前全市有台属15万人,台湾岛讲福州方言的居民有61万人,他们都想回故乡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投资办厂,为福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客源。

“榕城”之名因为福州榕树较多,但是它也是市级行政中心啊,福建是福建,所以叫福州,但是榕树较多,这就是福州叫榕城的原因。

治平二年(1065年),福州太守张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树,“榕城”之名由此而来。

宋代是福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人口、经济、文化都达到一个高峰。开宝七年(974年)和熙宁二年(1069年),刺史钱昱和程师孟先后扩建城池。庆历四年(1044年)蔡襄任福州知州期间大兴水利。治平二年(1065年),福州太守张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树,“榕城”之名由此而来。

扩展资料:

市树——榕树

福州植榕,古已成风。北宋时期,太守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满城绿荫,暑不张盖”,使福州有了“榕城”的美称。榕树四季常青、枝荣叶茂、雄伟挺拔、生机盎然,象征福州城市精神风貌。

福州城区有古榕树近千株,其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誉为福州第一大榕,相传是北宋冶平年间三位武官在此练武时植下的,树高20米,树冠地面投影面积达1330多平方米。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命名榕树为市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