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盆地夏季之热,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因为气候特别干旱,天上没有云彩阻挡强烈阳光热量,地面没有水分蒸发消耗热量,所以阳光热量得以全力用来升高气温。
第二是吐鲁番的盆地地形,白天阳光热量不易向外散发。第三是这里海拔低,在海平面附近,是中国内陆干旱地区最低的地方。海拔越低则气温越高,平均每低100米上升0.6℃。
扩展资料:
吐鲁番是中国降水最少最干旱的地方,也是世界上干旱少雨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16.4毫米,且分布不均,季节差异大,持续性降水少、多属于间歇性。
山区多于盆地,山北多于山南,由北向南逐渐减少,且愈南愈少;无降水日数较长。同时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
山北最多的年份可达76.8毫米,最少的年份仅有12.6毫米。山南降水最多的年份可达33.4毫米,最少的年份仅有4.3毫米。全年降水量以夏季最多,春季次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吐鲁番盆地
因为新疆处于沙漠附近的地面的比热容非常小。
早晨时,新疆地区的空中气温低于地面温度,地表对空气放热,使得温度降低。因为比热容C很小,所以ΔT很大,地面温度很低。
中午的时候,太阳辐射很强,地面吸收热量并升高温度。新疆的海拔高,降水少,云雾少。中午的太阳辐射被云层减弱的强度很小,而又有高海拔,所以使得中午的温度很高。
而夜间,由于云层较薄,大气对地面的影响不大,热量散失较快,所以早晨气温较低,这就导致昼夜温差较大。
扩展资料:
1、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气候干燥。
2、最热月(7月),在号称“火洲”的吐鲁番平均气温为33℃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至49.6℃,居全国之冠。由于新疆大部分地区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差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疆
新疆白天长的原因有(主要是夏半年的白天时间长):
1、纬度高
到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纬度高,白天时间就长。
2、气候干燥
新疆地处内陆,气候相对干旱,云层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小,所以白天早晨早,晚上晚,所以白天时间会长。
3、海拔高
新疆地处中国第二级阶梯,海拔高,太阳辐射量大。
新疆气候特征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
最热月(7月),在号称“火洲”的吐鲁番平均气温为33℃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至49.6℃,居全国之冠。由于新疆大部分地区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差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