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苏州人为什么喜欢吃面呢?特别是早上吃面条的量,不低于任何北方城市,这个问题要从历史说起:
靖康之乱后,宋朝迁都临安,也就是今天杭州,宋朝时期苏杭等地都属江南道,随着都城迁移,大量人口从开封等地南下而来,兵荒马乱的岁月,交通又不发达,能千里南下的都是达官贵族,杭州作为政治中心,官居较多,苏州(平江府)作为江南的经济中心,商贾居多,这些人虽渐渐的适应了米饭,但同时也把吃面的习惯渗透到当地的饮食中。于是淮河以南才渐渐有了麦子的种植。所以苏州人特别喜欢吃面。
1、知味面馆
四川中路香港路路口
与其他面馆比起来,这家最大的优点就是:分量足。
不是指面给你一斤喔,而是真的浇头多,一碗端上来感觉看不到面,全是肉肉肉肉。
举个例子,我们两个人点了两份素鸡,结果服务员弄错了只上一份,我们看到那一份素鸡的体积之后默默把另一份素鸡退掉了。
再说味道。
牛蛙面是这家的招牌,确实很新鲜,蛙腿又白又肥。
2、渝儿面
武定西路
虽然正宗的西南一带的面真没图上那么多汤(汤和面如此泾渭分明是苏面本帮面),但是肥肠的味道还是让我很思乡,想起了小时候的周末,睡个大懒觉,然后和爸妈一起上街过个早,嗯,我们那边不叫浇头,叫哨子,我一般吃完哨子就把面推给爸爸吃,然后再被我妈骂一顿。虽然正宗的西南一带的面真没图上那么多汤(汤和面如此泾渭分明是苏面本帮面),但是肥肠的味道还是让我很思乡,想起了小时候的周末,睡个大懒觉,然后和爸妈一起上街过个早,嗯,我们那边不叫浇头,叫哨子,我一般吃完哨子就把面推给爸爸吃,然后再被我妈骂一顿。
还有一碗炸酱面,我喜欢豌豆炖得烂烂的,炸酱里也能吃到小粒小粒的肉,拌起来很好吃。
这家其实蛮辣,我第二次点菜的时候用一副“你们家真的一点都不辣“的语气跟服务员说”多放点辣椒!“,结果,我和我的老伙伴就悲剧了,还没吃完胃就开始烧起来,还是挺痛苦的。
还有他们家的熏香肠不错,都是能让我尝到家乡的东西。
3、上面坊
东诸安浜路
这家很出名了,但是相对于他的名气,好吃的东西其实不算多。
我倒不推荐他们家的鸭肉,肉块太大了,不是很入味,肉也太柴。
我喜欢鸭胗鸡胗的嚼劲,可是这家面馆往死里酥和烂的做法毁了这股嚼劲,不喜欢。
基本上一个鸭全套下来,唯一爱的就是上面的鸭掌,体积小,入味了,皮筋也适合炖得烂烂的,真的有入口即化的感觉。
汤底非常鲜,非常鲜。
4、敦煌楼兰州清真牛肉拉面
长宁路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论拉州拉面的修养“: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汤清,萝卜白,辣椒油红,香菜绿,面黄。
基本上,除了辣椒油欠了点,其他四项,这碗面都能达到95分以上。
吃这碗面就会明白,前面说的那些都是浇头不是面(当然那些面本身也是很好吃的),而在这家,才真正叫,吃面。
不仅仅是因为牛肉真的就两三片咯,而是这面实在太好吃,好吃到不需要肉也能一大碗唰唰唰十分钟干掉。
我觉得这就是兰州拉面的魅力,太尊重面,用清澈的牛肉汤和简简单单的萝卜香菜蒜苗就能烘托出一碗最淳朴原味的面,只放几片薄肉的意思,除了咳咳老板要节约成本,大概还有不想喧宾夺主的意思吧。
面一共有五种粗细可供选择,我喜欢最细和第二细的,面很柔,很软,但是又韧性十足。
另外推荐它家的甜胚,非常醇厚的酒酿香,不过一碗全喝掉还是挺腻的。
5、苏州福东鑫
宛平南路
只推荐枫镇大排面。
不知道为什么吃到的苏式面里白汤真的好少,可是这碗一吃下去就服了。
别看图片这么清汤寡水,那是汤质量高啊,熬得好一点杂质都不掺,喝一口就醉了,真的是醉了。连青菜异常好吃。旁边的闷蹄红汤面和这碗比起来,不知道弱了几条街。
6、月星苏州羊肉面馆
黄河路
沪上羊肉面馆里还是很有地位的,喜欢红烧多过白切,个人口味吧,不太习惯白切的膻味。
(杨浦区国权路某个路口有家崇明羊肉馆也很好吃)
7、小厨面
巨野路
喜欢这家冷素面,甜、香、辣,都到我刚刚能够承受的极限,吃完就爽翻了,适合夏天吃。
8、川味特色面馆
政民路
推荐番茄牛肉面和担担面。
不仅味道好,面也超好吃,细细的,很劲道。
大概是五角场附近吃过最好吃的面了,对,还有之前提到的那家国权路某个路口的崇明羊肉面。
大肠面
大肠面是老上海人的最爱,而这里的大肠,洗得干净,鲜嫩肥滑,香味扑鼻。咬一口,酥而不烂,还带着丝丝甜味。大肠量非常之多,全部吃掉却也不会觉得腻。
如果爱吃辣,可以再加上辣肉,大块的肉,味道偏甜适合上海人的口味,辣度也是刚刚好。不喜欢吃辣的,就加上烤麸,渗透了降职的味道,带一点甜,是正宗的上海味。
养颜猪手面
听到这个名字,爱美的女生都会忍不住点一碗尝尝鲜。猪手量很大,看上去很硬,但轻轻咬一口,皮和肉酒就都到嘴里啦。招牌的猪手口味是是糯糯的甜,很符合上海人浓油赤酱的风格,但又不至于太油,酱汁的味道也很丰富。
面条是上海传统的碱水面,又粗又圆,但是却筋道十足。佐以特色的大骨浓汤,味道是够鲜够浓郁。
9老蟹沪味干挑面
说起上海味道,你一定会想到老上海的蟹黄。而这家面店的蟹粉蛤蜊浇头,绝对满足你的口味。一碗干挑面,完全被浇上的蟹粉蛤蜊盖住了,蟹肉蟹黄货真价实看得到。蛤蜊鲜嫩,吃不出沙子,和蟹粉勾芡在一起,更是相得益彰。
这家面店的精细之处在于,干挑面,浇头和汤分开盛放,吃客可依照自己的喜好浇上去。蟹粉一定要趁热吃,这样才能发挥蟹黄最大的鲜香,而隐去它的腥味。
10鸭腿面
永兴面馆
在小吃店林立的广西北路,这里顾客显得特别多。实惠的本帮面馆,口味偏甜适合上海人。红汤细面,喝一口汤,鲜中带甜。招牌的红烧的鸭腿面加了茴香等特质香料后,去除了鸭的膻味,而有酥嫩的酱鸭香。这么大一个鸭腿,勺子啃得有些费劲,却十分过瘾。
在南京路一代还能吃到这样美味而亲民的料理实属不易,也难怪在这里吃面的老上海人比较多。
11招牌牛味三重奏
邵煮厨的面
三重奏分别是牛肉、牛筋和牛舌,每钟都有三四块左右,用料十足。牛肉和牛舌都很酥烂,牛筋是长条的,吃起来很糯很爽,是一道好吃的牛肉料理。面条十分筋道,混着清醇的汤头一起唆到嘴里,顿觉唇齿生香。
这家店更出名的就是招牌黄鱼面啦,为了保证新鲜,都需要提前一天预约的。勺子去的时候没有能吃到,有心的吃货们可以先打电话预约哦。
外地人吃不惯苏州的面,可能是觉得苏州的面汤清淡,面不辣,浇头也不大用什么太多的八角花椒等香料,外地人吃起来会感觉味不够浓重,特别是红汤面,外地人会觉得偏甜。
我本人觉得苏州的面还是很好吃的,浇头花样比常州多,什么爆鱼面、腰花面、鳝丝面、三虾面、雪菜肉丝面、焖肉面、排骨面、鸭浇面,还有常熟蕈油面和昆山奥灶面等等,等等。年轻时到苏州喜欢高汤面,面要下的硬硬的,常州人称之"断生面”,年纪大了就要吃烂一点的面,总是关照捞面师傅最后一碗捞给我,或者多煮一会再捞。
在苏州吃面印象最深的是裕兴记的三虾面,之所以印象深,不仅是面浇头的颜色和味道鲜美,还有面的价格。因为好吃,所以经常会在端阳节前后,太湖籽虾上市的季节,自己在家学做三虾面,色香味俱佳,感觉很不错(如图)。
今后有机会到苏州,一定还要去吃几碗苏州的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苏州人喜欢苏式面,在吴语地区的上海也是比较受欢迎的,包括我也喜欢苏式面,虽然看上去清而不油,淡而无奇,但是品尝起来滋味悠长。
我附近的马路上就有不少苏式面馆,面馆里有些像街道里面的食堂,时时刻刻食客络绎不绝。
要一碗熏鱼鱼焖肉面,或者鳝丝面,简单点就要雪菜肉丝面,吃起来都是美味。
过去苏州人吃面是有传统的,老苏州们把喝茶,吃面,听评弹当成了每日的必修课。现在不晓得是否有这样的场所,很想体验一下。
每个地区的面食是不同的,西北的兰州拉面、牛肉面、羊肉面等,当地人喜欢这是理所当然。我往往入乡随俗,体验当地人的口味,不亦乐乎?
时常有人说到了某地吃面条,觉得不好吃,那是口味不同,习惯不同,不要贬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好在大城市里绝大多数各个地方口味的面点都有,可以挑选。不要因自己不喜欢当地口味就大言不惭地指责,反而显得自己的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