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为什么蚊子多(兰州蚊子多不多)

黑龙江旅游网2600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简称为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引起的,经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症状。重症病人可有呼吸循环衰竭,部分病人可留有后遗症。目前由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普及,乙脑已由传统的儿童传染病转向成年、甚至老年人。

兰州为什么蚊子多(兰州蚊子多不多)

流行病学】

1.传染源:动物和人均可作为传染源。在流行期间,猪的感染率100%,马90%以上,为本病重要动物传染源。人被感染后仅发生短期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现已被证实者为库蚊、伊蚊、按蚊的某些种。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多见,成人多因隐性感染而免疫。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

4.流行特征:本病流行于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一些国家,在我国疫区分布在兰州、长春连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内,仅东北北部、青海、新疆及西藏等地未见本病报告。本病的发生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气温和雨量与本病的流行也有密切关系。故有严格的季节性,80%~90%病例集中于7、8、9月份,老少均可发病,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0%以上。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为4~21天,一般10天左右。临床上将乙脑分为以下三期:

1.初期

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呕吐,倦怠及嗜睡。头痛是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本期持续3~4天。

2.极期

此期除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损害症状。

(1)高热:所有病人都有发热,体温与病情成正比,常在1~2天内达高峰,39~400C以上,轻者3~5天,重者可达3~4周以上。

(2)意识障碍:轻者嗜睡,重者昏迷。意识障碍程度越深,时间越长,病情越重。经过顺利者,7~10天可恢复。

(3)抽搐:出现于疾病早期,是乙脑严重症状之一。多见于小儿重症病人(50~70%).与高热同存。

(4)呼吸衰竭:是乙脑最严重的症状。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有时可因呼吸道痰阻、呼吸肌麻痹等导致外周性呼吸衰竭。

(5)脑膜刺激征。

(6)其它:循环衰竭(多见于老年病人),应激性溃疡(多见于重症病人)。

本期持续4~7天,在发病7~10天左右,体温开始下降,病情迅速改善,进入恢复期。

3.恢复期

体温在2~5天渐至正常,精神神经症状逐日好转,一般于2周左右恢复,部分病人在1~3个月才可恢复。个别重病人可有神志障碍,多汗,吞咽困难,四肢瘫痪等症状,且持续时间很长。

4.后遗症期

恢复期症状在6个月内仍未恢复,称为乙脑后遗症。

在临床上,根据病情轻重又分为以下4型。

(1)轻型:体温390C;轻度头痛,呕吐,嗜睡,无抽搐.病程5~7天。

(2)中型:体温39~400C;头痛,呕吐,嗜睡或浅昏迷,脑膜刺激症明显并有抽搐,病理反射阳性.病程7~14天。

(3)重型:体温400C;昏迷,烦躁,反复或持续抽搐,浅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或消失.病程可达2~4周。有较严重的恢复期症状。可有后遗症发生。

(4)极重型:体温400C以上,深昏迷,抽搐,呼吸,循环衰竭,多在3~ 5天内死亡。幸存者常有严重后遗症。

1.一般治疗

注意口腔及皮肤的清洁,防止发生褥疮。注意精神、意识、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以及瞳孔的变化。给足够的营养及维生素。

2.对症治疗

(1)降温: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温床或冷褥。消炎痛12.5~25mg,每4~6小时1次。也可用牛黄清心丸、柴胡注射液等中药。高热不退者可采用亚冬眠疗法,肌肉注射氯丙嗪及异丙嗪每次各0.5~1mg/kg,每4~6小时1次,同时加用物理降温,使体温降至38℃左右。

(2)镇静剂的使用

安定:成人10~20mg/次,小儿每次0.1~03mg/kg,肌注,必要时静脉缓注,但不超过10mg。

水合氯醛:成人1.5~2g/次,小儿每次50mg/kg(每次不大于1g),鼻饲或保留灌肠。

(3)降低颅内高压

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次,15~30分钟静脉注射,每4~6小时一次。有脑疝者可用2~3g/kg。应用脱水疗法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

(4)呼吸衰竭的治疗

①保持呼吸道畅通: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分泌物。

②给氧:一般用鼻导管低流量给氧。

③气管切开:凡有昏迷、反复抽搐、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致发绀,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反复吸痰无效者,应及早气管切开。

(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有抗炎、减轻脑水肿、解毒、退热等作用。主要用于重型病人,氢化考的松5~10mg/(kg.日)或地塞米松10~20mg/日,儿童酌减。

(6)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

【预防】

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疫苗注射的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龄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行前1个月开始,首次皮下注射,6~12个月龄婴儿每次0.25ml,1~6岁每次0.5ml,7~15岁每次1ml,16岁以上每次2ml,间隔7~10天复种1次,以后每年加强注射一次。预防接种后2~3周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一般能维持4~6个月。

兰州蚊子多是因为兰州在黄河边,在黄河边上有许多小水塘,是蚊子生长的很好的一个场所,蚊子生长很快。此外,兰州地区温度高,也是蚊子活跃的原因之一。

以下是一些驱蚊防咬的方法:

1.隔离法:将家庭成员的蚊帐用有色的布料包缝,夜间把包缝的帐子吊在室内,这样就可以避免受到蚊虫的叮咬。

2.诱杀法:点1-2盘用空酒瓶装糖水的盆子,放置在蚊子活动较为频繁的场所,蚊子喜欢甜食,喝醉就会很容易被打死,但是注意防火。

3.熏烟驱蚊法:将浸泡过后的锯末燃烧,放置在铁盒子里,在傍晚把盒子放在一些室内的角落里,蚊子经过时就会被熏到。

4.熏烟驱蚊法:将野葱捣碎后取汁,涂抹在身体上,可以避免受到蚊虫的叮咬。

5.涂擦法:在睡觉前身上涂一些含有薄荷、樟脑等气味浓烈的护肤品,这样可以驱赶蚊虫的叮咬。

6.放置驱蚊器:这是一种比较便捷的驱蚊方式,不需要点燃任何物品,只需要插电就可以产生效果,很方便。

7.使用精油:使用精油也是一种有效的驱蚊方式,可以选择喜欢的精油进行驱蚊。

8.食疗:通过食疗也可以避免蚊虫的叮咬,选择喜欢的食物进行食用即可。

总的来说,在夏季我们应该注意防蚊咬,因为蚊子是传播登革热和疟疾的主要途径之一。除了采取上述方法外,我们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清洁居室和身体,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

蜜蜂嗡嗡声并不是用嘴叫出来的,而是在飞行的时候,煽动翅膀发出来的。比如蜂王双翅振动发出的声音被称为“歌唱”,“歌声”通过巢脾传递,这是因为蜂王振动双翅是靠胸肌的振动而带动的,由于胸肌紧贴巢脾就将其振动声波传播开来,当蜜蜂感受到后,便产生停止活动的反应。再如,侦察蜂飞舞发出的“呼呼”声,有“调兵遣将”的作用,一旦产生了新蜂王,就必然分蜂,这时侦察蜂发出的这种声音,便引导蜂群飞向新巢。

扩展资料

雄蜂为未受精之卵细胞发育而成,精子系假减数分裂而成。雄蜂为发育周期最长的种类,从卵到成虫需24天。雄蜂为蜜蜂里唯一不具有蛰针的蜂种。雄蜂有良好的飞行能力,这是与蜂王交配成功概率的保证。工蜂从卵发育到幼虫需11天,卵期3天,幼虫期9天。

工蜂幼虫此后经过5次脱皮进入蛹期。蛹期9天后,羽化破茧。蜂王为发育周期最短的蜂种,只需16天。蜂王为蜜蜂社群的唯一母亲,一天可产卵1500- 2000颗卵。蜂王的寿命可达3-5年。

蜜蜂的腹部末端长有长长的螫针,当人们因为害怕而扑打它时,它们就有可能出于自卫而蛰人,蛰人后它们也会死去。这是因为蛰针是由一根背刺针和两根腹刺针组成,而螜针又与大、小毒腺和内脏器官相连,腹部刺针末端长有很多小倒钩。

当蜜蜂蛰人时,小倒钩会牢牢地勾紧人们的皮肤。当蜜蜂试图飞离时,刺针就会连同部分内脏一起被拉出体外,蜜蜂也就因而死去。不过,当它螜咬其它有着硬质表皮的昆虫时,因小倒钩没法勾紧光滑的表面,蜜蜂也就不会死去。

此外,蜜蜂不喜欢黑色物体,绒毛状的东西[来源请求],和酒,葱,蒜等一类强烈的气味。而女士常用的香水则会引来蜜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