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殷商时代为归国所在地。
百度百科说:西周前期为楚子熊绎之始国。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为夔子国。春秋中期属楚。战国后期称归乡。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郡县,归乡为南郡所辖。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下同)置秭归县。秭归之名缘其地为楚三闾大夫屈原之故乡,据《水经注》引用袁山松《宜都山川记》:“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秭归。”
秭归。
秭归县,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大坝库首,东与夷陵区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接壤,西临巴东县,北接兴山县;属长江三峡山地地貌,山岗丘陵起伏,河谷纵横交错;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秭归县名来源《水经注》“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秭”由“姊”演变而来;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美外景地”、“中国龙舟之乡”、“中国诗歌之乡”等称号。
秭归和姊归的区别有含义不同,引证解释不同,名称来源不同。
一、含义不同
1、秭归:秭归是湖北省宜昌市下辖县,秭归县介于北纬30°38′~31°11′,东经110°18′~111°0′之间。
2、姊归:姊归即子规,为杜鹃鸟的别称,常夜鸣,声音凄切。
二、引证解释不同
1、秭归:魏晋·诸葛亮《后出师表》:“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译文:后来孙吴又违度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遭到挫败,而曹丕就此称帝。
2、姊归:唐李白《蜀道难》诗:“又闻子规啼夜月。”
译文: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
三、名称来源不同
1、秭归:屈原投江后,其姐女媭(已婚已育)毅然决定回乡为屈原守灵。当地人为女媭的做法所感动,于是取名姊归。后因当地的务农需求,老百姓们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遂把女字旁改为禾字旁,姊改为秭。
2、姊归:在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人鳖灵当了宰相。而那时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除了水患。
望帝见他功高,便把帝位让于他,自己隐居于西山中。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务农,死后仍不改其本性,他化为子规鸟(即杜鹃鸟,又叫布谷鸟),每到春天,总要呼唤人们“布谷”、“快快布谷”,以提醒人们及时播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姊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秭归县